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敏华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联合,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为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血脂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136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平均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具有较优的临床治疗效果,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并心脑血管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相关的因素,提供临床上治疗和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取患有老年2型糖尿病以及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共70例,按是否并发心血管病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饮食习惯和低血糖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注意事项以及发病期间的危险因素等,为有效的检查、及时的治疗、预防该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陆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4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给予患者放射性核素显像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患者两种检查方式检查相隔3~34h,平均时间是(21±8)h,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的检查结果明显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差异性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存在一致性区间分别是95%CI[-109.8ml,45.1ml]、95%CI[-94.7ml,38.6ml]。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射血分数是(19±7)%,磁共振成像检查是(19±7)%,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室腔的扩大,及时给予有效控制,预防心力衰竭的出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高柳艳;汤建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的100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50例为实验组,剩余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的用药方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显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8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郜秋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18例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2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21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92%,对照组病情改善率为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在临床中实施优质护理可稳定患者病情,可临床推广。

    作者:肖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治疗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有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7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尿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经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利尿剂对低血压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心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姚秀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多巴胺与硝普钠治疗,其中治疗组确诊后立即给予经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呼吸频率、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晓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14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84例长期误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对14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4例患者当中,其中有18例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以及大量饮酒等既往病史,考虑到18例就诊患者心电图上出现的非特异性ST-T改变系以上相关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占总体的21.42%,属于短暂性正常变异,而不是病态。其余66例患者的后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8.18%,慢性肺心病6例,占总体的9.09%;颈椎病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8.18%;缺铁性贫血一共有18例,占总体的27.27%;食管裂孔疝一共有18例,占总体的27.27%。结论老年病非冠心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原因繁多,因此,要尽量做全面或者必要的重复检查,增强鉴别诊断,避免长期出现误诊以及漏诊。

    作者:沈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方法选取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液进行检验,观察比较两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血小板参数及心肌肌钙蛋白参数水平变化变化情况,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RDW及心肌肌钙蛋白各项参数可直接或间接反映冠心病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值得关注。

    作者:贾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郭静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曲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曲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艳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的作用,同时总结分析其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抽取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的20例患者中,选用的药物为极化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P<0.05)。结论在对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参麦注射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刁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低钠透析对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钠透析对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尿毒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低钠血液透析(135mmol/L),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142mmol/L)。透析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相对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和kt/v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压低于对照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低钠透析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短期低钠透析安全有效。

    作者:苏文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磷酰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环磷酰苷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病毒性心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环磷酰苷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环磷酰苷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并且患者的心肌酶得到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心肌酶变化都没有实验组患者的明显,两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环磷酰苷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心肌酶有效降低,这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对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药动学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析氨氯地平对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13名健康男性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采用两制剂以及两周期的交叉试验方法,以13例男性自身作为对照,交叉服用贝那普利或者复方盐酸贝那普利。观察受试者体内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口服复方制剂与单方制剂后,其体内贝那普利的药动学参数(血药浓度峰值Cmax、达峰时间Tmax、0-10小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0h)以及贝那普利代谢物的药动学参数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受试者口服药物后,呼吸、血压、心率、体格检查、心电图、生化指标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的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不会对贝那普利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高血压患者联合氨氯地平以及贝那普利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引发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及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急救治疗及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额外给予观察组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并且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室性早搏发生率、再次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正确急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治疗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汪月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3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为观察组,剩余30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率为90%,对照组为6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率为83.3%,对照组为43.3%,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处理后,均可继续治疗。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较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周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苯氧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4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心脏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苯氧胺辅助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助于心室的重构,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梁鹤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赵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的特点。方法通过分析8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老年患者在进行呼吸系统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和原因。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多发疾病。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白美丽;程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