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王惬秋

关键词:高血压, 冠心病,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组(44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42/44)、97.73%(43/44),对照组分别为79.55%(35/44)、81.82%(36/4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单纯应用氨氯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用药前后的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肥胖型高血压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本篇回顾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重点探讨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冉莉;万令;覃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60例,按临床自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性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结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好转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间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性肠炎患者临床治疗当中,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有效情况,为提高冠心病治疗有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肠炎患者100例,把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阿奇霉素来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培氟沙星来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自身退烧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上,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差距是比较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服用适量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还能大大改善患者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后期生活情况,帮助患者退烧,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疏导

    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恢复缓慢、致残率高、并发症多[1],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往往部分或全部丧失,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的心理直接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因此,我们对我院90例脑血管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因素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分析并疏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李栗;吴张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卡托普利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6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患儿在入院之后都进行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以及电解质平衡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31(93.9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25(75.7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于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试析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对不同方式采血以及不同时间采血对心血管疾病数据影响的讨论。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1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83人,对83例患者于以下三种时间段进行采血分析:禁食12h后、餐后以及餐后2h,将其设为不同采血时间组,对83例患者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采血:中心静脉、末梢静脉以及动脉,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每组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餐后及餐后2h采血时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空腹采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腹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采血时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动脉及末梢循环采血,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动脉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在两种采血方式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及采血方式都可对其数据产生一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空腹时选取中心静脉采血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度。

    作者:令狐永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150例高血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且将这些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进行C14-HP呼气试验,分析两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经回归分析,研究组高血压患者C14呼气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高血压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血脂浓度,临床中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高血压危险性。

    作者:刘菲菲;苏俊;龚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68例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预后情况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分析的68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均复律成功。5例患儿使用物理方法复律成功,63例患儿使用静脉注射三磷腺苷的方法复律成功,有5例患儿在用药后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7.35%。结论给予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三磷腺苷注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患儿的心律,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朱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胸痹合剂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本次研究利用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冠心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寻求对糖尿病冠心病有效的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痹合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冠心病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少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慢性心衰患者分成中医组(40例)和西医组(39例)。中医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复方治疗,西医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5%和7.5%,与西医组患者的71.8%和23.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久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另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心率及血压改善状况差异性。结果心功能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率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及血压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学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的人工流产术患者200例,两组术前均给以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全身静脉麻醉,按照处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组术前1h阴道后穹窿放置0.2mg米索前列醇及舌下含服0.2mg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缩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扩宫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在早期人工流产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软化宫颈,降低扩宫困难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钟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对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方式对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90例。采用常规降压方案对对照组实施治疗;在常规降压方案基础上,采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的方式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高血压急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较对照组多,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结论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方式对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有导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后循证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毛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对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术后9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营养心肌细胞支持心功能,预防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地塞米松静注抗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抗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Lac、TNF-α、IL6、CRP、尿蛋白、尿NAG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体征指体温心率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乳酸、TNF-α、IL6、CRP、等炎症指标及尿蛋白尿NAG酶肾损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抗炎能明显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对心、肺、肾的损害。

    作者:潘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隆林县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

    目的:研究隆林县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隆林县苗族成年人1000例,调查性别、年龄、民族、病史、饮食、饮酒及吸烟;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和尿酸。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率35.1%,男性39.2%,女性29.7%。②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0.8%、14.7%、3.1%和11.8%。③高血压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高钾膳食、高钙膳食、饮酒及吸烟比率分别为80.3%、81.2%、27.6%、25.1%、66.1%和69.2%,正常血压组者为70.0%、66.6%、60.2%、61.9%、40.2%和4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6.0%、33.4%、18.5%、17.7%、28.5%和41.3%,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BMI“超重及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分别为27.1%、32.8%,亦高于正常血压组(P﹤0.001)。④年龄、高盐及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及高钙膳食、高密度脂蛋白胆醇是保护因素。结论苗族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膳食不合理,饮酒率、吸烟率、血脂及尿酸异常率高于全国水平,血糖异常率、超重和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

    作者:陶国高;陆海平;黄胜立;黄宇;刘桂岚;黄金念;岑绍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以实施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疗效安全,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控制血脂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补气活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西医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4例,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24h ST段压低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西医组,HR、SBP及RPP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