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析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令狐永会

关键词:采血时间, 采血方式, 心血管疾病
摘要:目的:对不同方式采血以及不同时间采血对心血管疾病数据影响的讨论。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1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83人,对83例患者于以下三种时间段进行采血分析:禁食12h后、餐后以及餐后2h,将其设为不同采血时间组,对83例患者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采血:中心静脉、末梢静脉以及动脉,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每组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餐后及餐后2h采血时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空腹采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腹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采血时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动脉及末梢循环采血,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动脉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在两种采血方式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及采血方式都可对其数据产生一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空腹时选取中心静脉采血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试析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目的:对不同方式采血以及不同时间采血对心血管疾病数据影响的讨论。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16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83人,对83例患者于以下三种时间段进行采血分析:禁食12h后、餐后以及餐后2h,将其设为不同采血时间组,对83例患者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采血:中心静脉、末梢静脉以及动脉,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每组血液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餐后及餐后2h采血时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空腹采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空腹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采血时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动脉及末梢循环采血,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动脉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数在两种采血方式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血时间及采血方式都可对其数据产生一定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空腹时选取中心静脉采血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度。

    作者:令狐永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尼可地尔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尼克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简要探究。方法随机在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中,抽取44例。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各有22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尼克地尔;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尼克地尔,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效的减轻了疼痛的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兆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心肌缺血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肌缺血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和心肌缺血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蝮蛇抗栓酶静滴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0.0%,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和45.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十分良好的抗凝制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溶栓后造成的血液高凝态,并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素的降低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改善血管痉挛,促进心肌供血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疏导

    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恢复缓慢、致残率高、并发症多[1],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往往部分或全部丧失,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的心理直接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因此,我们对我院90例脑血管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因素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分析并疏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李栗;吴张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于围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设为观察组;另80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660,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也可以很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秀萍;赵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68例患儿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患儿的预后情况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分析的68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均复律成功。5例患儿使用物理方法复律成功,63例患儿使用静脉注射三磷腺苷的方法复律成功,有5例患儿在用药后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7.35%。结论给予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三磷腺苷注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患儿的心律,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朱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以实施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及心功能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疗效安全,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控制血脂及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纳络酮与杏丁注射液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纳络酮以及杏丁注射液在用于治疗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方面的疗效以及观察。方法2014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重症肺心病与呼吸衰竭合并症患者的例数共计40例,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吸氧治疗、止咳平喘治疗、抗生素治疗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杏丁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2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均要明显优于治疗前,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较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结论在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症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络酮和杏丁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相关指标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20mg组、40mg组和80mg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80mg组血脂指标、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20mg组和4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减少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随剂量增加该效果增强。

    作者:罗长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探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和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我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ELISA法筛查的无偿献血者标本80289份作为研究标本,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26份,26份样本均经免疫印迹法(WB)确证,收集上述阳性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HIV感染情况和感染的人群特征。结果街头献血人群中2013年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4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2014年度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3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IV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说明重复献血感染HIV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应加强对重复献血者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结论近年来,我市HIV感染率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应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接头流动献血的健康询问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血液安全。

    作者:高丽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方中药芪丹通脉片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探索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复方中药芪丹通脉片及血脂康胶囊的临床对比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TC指数(4.8±0.84)、TG指数(1.23±0.6)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HDL-C指数(2.84±0.7)则高于对照组,得出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芪丹通脉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因此,采用复方中药芪丹通脉片治疗高脂患者,有利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恢复正常及大幅度提升预后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曹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150例高血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且将这些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进行C14-HP呼气试验,分析两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经回归分析,研究组高血压患者C14呼气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高血压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血脂浓度,临床中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高血压危险性。

    作者:刘菲菲;苏俊;龚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舒适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性(96.67%)及死亡率(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关华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后循证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毛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芪参胶囊对改善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室功能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芪参胶囊在改善糖尿病性心脏病左室功能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联合常规药物和芪参胶囊治疗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30例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左室功能上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E/A、心排血量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和芪参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对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程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治进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本篇回顾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重点探讨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冉莉;万令;覃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管理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一共有53例,对53例患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在53例患者当中,其中有45例患者在妊娠早期和中期经过内科诊断与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一共有3例,孕、产妇死亡0例。另外,8例患者在妊娠晚期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Ⅲ-Ⅳ级,早产一共有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例,0例孕产妇死亡,孕早期人工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因此,要增强孕前咨询,孕期密切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以及产科原因,并早期采取内科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使母婴死亡率明显减少,进而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石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护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该4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均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治疗的同时辅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后,其各项指标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论是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隆林县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

    目的:研究隆林县苗族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隆林县苗族成年人1000例,调查性别、年龄、民族、病史、饮食、饮酒及吸烟;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和尿酸。结果①高血压患病率35.1%,男性39.2%,女性29.7%。②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20.8%、14.7%、3.1%和11.8%。③高血压组高盐膳食、高脂膳食、高钾膳食、高钙膳食、饮酒及吸烟比率分别为80.3%、81.2%、27.6%、25.1%、66.1%和69.2%,正常血压组者为70.0%、66.6%、60.2%、61.9%、40.2%和4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尿酸异常率分别为16.0%、33.4%、18.5%、17.7%、28.5%和41.3%,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BMI“超重及肥胖”率、腹型肥胖率分别为27.1%、32.8%,亦高于正常血压组(P﹤0.001)。④年龄、高盐及高脂膳食、饮酒、吸烟、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钾及高钙膳食、高密度脂蛋白胆醇是保护因素。结论苗族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膳食不合理,饮酒率、吸烟率、血脂及尿酸异常率高于全国水平,血糖异常率、超重和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

    作者:陶国高;陆海平;黄胜立;黄宇;刘桂岚;黄金念;岑绍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