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莉;万令;覃和平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毛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无论给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多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保护机制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的重要领域,寻找有效防治神经损伤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缺血后适应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位学者证明脑缺血再灌注时给予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可以对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这个短暂的缺血产生或增多了神经保护物质。本文主要讨论缺血后适应主要产生或增多了哪些神经保护物质及它们是如何对脑缺血后进行脑保护作用的。
作者:汤波;姚声涛;曾延源;尚献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组(44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42/44)、97.73%(43/44),对照组分别为79.55%(35/44)、81.82%(36/4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惬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其中一组采用炎琥宁治疗,另一组采用喜炎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共计34例,占总数的94.4%;对照组共计27例,占总数的75.0%。患者退热、止咳、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上共计发生2例,占总数的5.6%,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总数的22.2%。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药物剂量后自行缓解。结论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肌炎治疗方法)35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7例。观察小儿心肌炎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6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患儿在入院之后都进行吸氧、强心利尿、抗感染以及电解质平衡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31(93.9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25(75.76%)],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于治疗小儿难治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本次研究利用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冠心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寻求对糖尿病冠心病有效的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200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痹合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5%,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痹合剂对糖尿病冠心病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少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方式对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90例。采用常规降压方案对对照组实施治疗;在常规降压方案基础上,采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的方式对治疗组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高血压急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较对照组多,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肌缺血、短暂性脑缺血。结论应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方式对患有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实际用药过程中有导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胎儿心脏产前检查能否合格显示标准切面,取得与传统二维超声(2D)相同的效果,了解该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总结实践中得出的操作经验。方法由一名超声医师检查217例中孕期的正常胎儿心脏,并分别存储二维超声和三维容积超声采集的相关图像信息;再由另外两名超声医师将同一胎儿心脏的9个二维标准切面图像与TUI重建的心脏各标准切面图像进行质量评分。结果217例正常胎儿心脏有211例获得满意容积数据。TUI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显像的一致性比较,在4VC、5VC、LVOT、RVOT和SA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LAV-AOA、LAV-DA、SVC﹢IVC和SVV切面,一致性极好;在大动脉短轴切面TUI与2D的合格显示率分别为80.1%和9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8个切面TUI合格显示率高于2D,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应用于中孕期的胎儿心脏检查能简便快捷地获得与传统二维超声同样效果的标准切面的图像,降低了心脏筛查的难度,提高了筛查效率,有助于胎儿心脏检查的推广应用。对于大动脉短轴切面,TUI的合格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个切面的显示在筛查流出道膜部的室缺、右室流出道狭窄和主动脉瓣畸形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家奎;龚丽君;曾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护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该4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均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治疗的同时辅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后,其各项指标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论是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肠炎患者临床治疗当中,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有效情况,为提高冠心病治疗有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肠炎患者100例,把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阿奇霉素来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培氟沙星来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自身退烧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上,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差距是比较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服用适量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还能大大改善患者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后期生活情况,帮助患者退烧,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86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老年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类型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ST段降低幅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芝青;安俊华;田君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成功抢救19例,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肺炎并心衰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儿25例,主要进行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25例,主要在早期进行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后期治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在患儿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后期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效果显著。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单纯应用氨氯地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高血压疾病用药前后的血脂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肥胖型高血压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二甲双胍与氨氯地平联合对患有肥胖型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杨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本篇回顾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重点探讨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冉莉;万令;覃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0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5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50)患者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5,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使用硝普钠时,根据患者体重控制药品用量,对患者增加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绍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管理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一共有53例,对53例患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在53例患者当中,其中有45例患者在妊娠早期和中期经过内科诊断与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一共有3例,孕、产妇死亡0例。另外,8例患者在妊娠晚期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Ⅲ-Ⅳ级,早产一共有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例,0例孕产妇死亡,孕早期人工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因此,要增强孕前咨询,孕期密切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以及产科原因,并早期采取内科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使母婴死亡率明显减少,进而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石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补气活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西医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4例,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24h ST段压低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西医组,HR、SBP及RPP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