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华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8.33%,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25.00%,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吴名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衰竭长期依赖呼吸机的病人成功脱机的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12例,经口气管插管,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选取不同的模式,间断脱机,锻炼呼吸机,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 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成功脱机5例,转入普通病房;因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无法脱机4例,继续治疗;3例患者脱机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死亡。结论准确把握脱机时间、脱机时的体位、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等对成功脱机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差异性。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86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老年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不同类型心肌缺血患者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ST段降低幅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芝青;安俊华;田君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护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该4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均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治疗的同时辅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后,其各项指标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不论是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心痛定结合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妊高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心痛定、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给予对照组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分娩方式上,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心痛定结合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妊高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平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临床特点,预后不佳风险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早期筛查脑萎缩,按照常规脑出血处理,重点关注再出血、血肿扩大,采用保守治疗、侧脑室外引流术、椎颅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死亡31例、重度残疾3例、其它24例;观察组高血压、弥漫性脑萎缩、混合型出血、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比重、血肿扩大比重,年龄、出血量、MEWS评分、血肿量增加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形成、系统与器官衰竭、再出血与梗死、肺炎等并发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死亡原因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与普通脑出血程序并无显著差异,均以抑制脑疝形成、脑保护、抑制并发为主要目标;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预后多较差,急性期死亡与脑疝、再出血与梗死、严重并发症有关,不同阶段应调整治疗侧重点;康复期,多数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既往脑萎缩症状表现较轻、局限性脑萎缩、急性期疗效较好者,有康复希望,可酌情开展康复治疗。
作者:李相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46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病例患儿所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分别给予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背景下的观察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而在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案背景下的对照组患儿,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活动中,抗病毒﹢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作者:刘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滴鼻控制性降压应用于全麻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方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于术中使用硝酸甘油滴鼻降压,对照组不做干预。统计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变化。结果进入手术室和用药时,研究组和对照组MAP和HR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拔管时、拔管后5min以及拔管后15min研究组平均MAP和H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硝酸甘油滴鼻控制性降压用于全麻腹腔镜手术中,操作简便,没有发生反跳性高血压。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肌炎治疗方法)35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7例。观察小儿心肌炎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急诊救治,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治疗以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映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硝普钠在心血管内科应用时的临床护理。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50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50)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250)患者增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5,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使用硝普钠时,根据患者体重控制药品用量,对患者增加心理护理,能提高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绍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0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其利尿、强心以及扩血管等治疗,给予对照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其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与VA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m/s)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左房径、左室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多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平均心率(90.2±2.3)BPM、24小时单发室性早搏次数(680.2±16.5)个、成对室性早搏次数(17.2±4.3)对、室速(6.3±2.1)阵均少于对照组(98.2±6.5)BPM、(882.3±23.5)个、(22.3±2.8)对、室速(9.8±2.5)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室性心率失常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其中一组采用炎琥宁治疗,另一组采用喜炎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共计34例,占总数的94.4%;对照组共计27例,占总数的75.0%。患者退热、止咳、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上共计发生2例,占总数的5.6%,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总数的22.2%。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药物剂量后自行缓解。结论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患者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县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使用子宫内动脉上结扎术与宫腔填塞纱布条止血进行治疗,一组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7.5%,对照组是35%,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7.5%,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卢国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管理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一共有53例,对53例患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在53例患者当中,其中有45例患者在妊娠早期和中期经过内科诊断与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一共有3例,孕、产妇死亡0例。另外,8例患者在妊娠晚期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Ⅲ-Ⅳ级,早产一共有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例,0例孕产妇死亡,孕早期人工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因此,要增强孕前咨询,孕期密切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以及产科原因,并早期采取内科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使母婴死亡率明显减少,进而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石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肩难产助产操作技巧。方法本次选取12例肩难产产妇,均为我院产科2007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回顾临床助产技巧。结果本次选择的肩难产12例,致轻度新生儿窒息6例,无新生儿死亡,无重度窒息,会阴Ⅱ°裂伤2例。结论针对肩难产特点,制定助产方案,并把握操作技巧,可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科分娩质量,对保障母婴健康意义重大。
作者:赵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于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毛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尼克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简要探究。方法随机在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中,抽取44例。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各有22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尼克地尔;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尼克地尔,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效的减轻了疼痛的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兆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使用两种胰淀粉酶(P-AMY)试剂(Diasys和宁波美康)进行血清样本P-AMY测定,进行偏倚分析和结果比较。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EP9-A2文件,每天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方法测定样本P-AMY,共测定5天,记录检验结果,通过方差分析、F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对两种试剂进行偏倚估计。结果在进行患者新鲜血清样本P-AMY测定时,两种试剂测定结果的预期相对偏倚在方法的线性范围内可以被接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宁波美康公司和Diasys公司两种P-AMY试剂在测定临床血清样本时,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普有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素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