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丽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成功抢救19例,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管理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一共有53例,对53例患者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在53例患者当中,其中有45例患者在妊娠早期和中期经过内科诊断与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Ⅰ-Ⅱ级,围生儿死亡0例,早产3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一共有3例,孕、产妇死亡0例。另外,8例患者在妊娠晚期采取内科干预治疗,心功能大部分控制在Ⅲ-Ⅳ级,早产一共有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3例,0例孕产妇死亡,孕早期人工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母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位居非直接产科死因的首位。因此,要增强孕前咨询,孕期密切监测,根据心脏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以及产科原因,并早期采取内科治疗,以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使母婴死亡率明显减少,进而使母婴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石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心肌缺血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肌缺血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和心肌缺血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蝮蛇抗栓酶静滴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0.0%,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和45.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十分良好的抗凝制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溶栓后造成的血液高凝态,并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素的降低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改善血管痉挛,促进心肌供血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对重症肺炎并心衰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患儿25例,主要进行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25例,主要在早期进行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后期治疗结果。结果经过观察分析,在患儿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儿后期症状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儿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临床治疗当中,早期应用强心甙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效果显著。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30例无狭窄的实验者作比,分别对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大,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
作者:周泽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服用复方中药芪丹通脉片及血脂康胶囊的临床对比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TC指数(4.8±0.84)、TG指数(1.23±0.6)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HDL-C指数(2.84±0.7)则高于对照组,得出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芪丹通脉片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因此,采用复方中药芪丹通脉片治疗高脂患者,有利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恢复正常及大幅度提升预后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曹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脑血管病发病急骤、恢复缓慢、致残率高、并发症多[1],患者工作、生活能力往往部分或全部丧失,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在抢救、治疗、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此类患者的心理直接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因此,我们对我院90例脑血管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因素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分析并疏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者:李栗;吴张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且将这些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进行C14-HP呼气试验,分析两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经回归分析,研究组高血压患者C14呼气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高血压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血脂浓度,临床中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高血压危险性。
作者:刘菲菲;苏俊;龚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治疗中补气活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8例,随机分为西医组(4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44例,应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24h ST段压低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西医组,HR、SBP及RPP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菊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甲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v s 76.0%),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冬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8.33%,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25.00%,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吴名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内的血压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了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等各为50例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内高血压发病率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高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围术期患者进行高血压控制时,应当结合患者是否具有原发性高血压与实施手术种类进行考虑,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病情发展。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多普勒彩超的普及给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现将我院利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组(44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优质护理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45%(42/44)、97.73%(43/44),对照组分别为79.55%(35/44)、81.82%(36/44),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惬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尼克地尔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简要探究。方法随机在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中,抽取44例。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各有22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药物尼克地尔;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尼克地尔,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效的减轻了疼痛的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袁兆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动脉压力升高的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本篇回顾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重点探讨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作者:冉莉;万令;覃和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另加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评分、心率及血压改善状况差异性。结果心功能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及心率评分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采用缬沙坦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及血压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学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采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因快速心律失常需要进行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患者29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96例心动过速患者中有263例在心悸发作时就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250例,经食管导联心电图示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者1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者111例。所有296例心动过速患者中因为间断性心悸而就诊者有12例。结论采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式,其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卢铭;毛鑫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接收治疗的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个性化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个性化综合护理的护理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2.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家属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0.83%。两组对照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与脑梗死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菊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析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 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作者:李培德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