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彩超诊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李娜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摘要: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的临床表现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多普勒彩超的普及给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现将我院利用多普勒彩超诊断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剂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6后循环缺血患者,利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和阿司匹林口服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行联合用药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得数据经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例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成功抢救19例,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5%。结论对于创伤性休克病人,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60例,按临床自愿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性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结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临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好转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间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救治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0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其利尿、强心以及扩血管等治疗,给予对照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厄贝沙坦治疗,对比其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与VA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m/s)高于对照组。两组间主动脉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左房径、左室径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多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平均心率(90.2±2.3)BPM、24小时单发室性早搏次数(680.2±16.5)个、成对室性早搏次数(17.2±4.3)对、室速(6.3±2.1)阵均少于对照组(98.2±6.5)BPM、(882.3±23.5)个、(22.3±2.8)对、室速(9.8±2.5)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室性心率失常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心肌缺血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肌缺血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和心肌缺血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给予蝮蛇抗栓酶静滴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和50.0%,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和45.2%,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是十分良好的抗凝制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溶栓后造成的血液高凝态,并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素的降低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改善血管痉挛,促进心肌供血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心肌炎患儿18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肌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9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磷酸肌酸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义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在急性肠炎患者临床治疗当中,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和应用有效情况,为提高冠心病治疗有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肠炎患者100例,把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阿奇霉素来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通过服用适量培氟沙星来治疗,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自身退烧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上,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两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差距是比较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为患者服用适量的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其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还能大大改善患者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后期生活情况,帮助患者退烧,治疗效果比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美托洛尔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 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作者:李培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人数70例,心绞痛治疗总有效人数75例;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人数49例,心绞痛治疗总有效人数56例,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分析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采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因快速心律失常需要进行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患者296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96例心动过速患者中有263例在心悸发作时就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250例,经食管导联心电图示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者15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者111例。所有296例心动过速患者中因为间断性心悸而就诊者有12例。结论采用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是目前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式,其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卢铭;毛鑫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对脑梗死患者施以护理时,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2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病3天及5天后的活动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3天及5天后下床活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采用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并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大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肌炎治疗方法)35例,研究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7例。观察小儿心肌炎患者的心功能测定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肌酶变化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小儿心肌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7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P值﹤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心肌炎患者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的急诊救治,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并口服凝血酶治疗以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治疗,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映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内的血压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了10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等各为50例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内高血压发病率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高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围术期患者进行高血压控制时,应当结合患者是否具有原发性高血压与实施手术种类进行考虑,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高血压病情发展。

    作者:高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无论给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多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保护机制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的重要领域,寻找有效防治神经损伤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缺血后适应是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多位学者证明脑缺血再灌注时给予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可以对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这个短暂的缺血产生或增多了神经保护物质。本文主要讨论缺血后适应主要产生或增多了哪些神经保护物质及它们是如何对脑缺血后进行脑保护作用的。

    作者:汤波;姚声涛;曾延源;尚献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150例高血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患者150例高血压患者,且将这些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50例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进行C14-HP呼气试验,分析两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经回归分析,研究组高血压患者C14呼气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高血压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增加血脂浓度,临床中做好预防措施,降低高血压危险性。

    作者:刘菲菲;苏俊;龚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8.33%,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25.00%,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有效治疗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作者:吴名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对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心脏术后9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营养心肌细胞支持心功能,预防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地塞米松静注抗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乌司他丁联合甲强龙抗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Lac、TNF-α、IL6、CRP、尿蛋白、尿NAG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体征指体温心率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乳酸、TNF-α、IL6、CRP、等炎症指标及尿蛋白尿NAG酶肾损害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抗炎能明显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对心、肺、肾的损害。

    作者:潘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20mg组、40mg组和80mg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80mg组血脂指标、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20mg组和4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减少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随剂量增加该效果增强。

    作者:罗长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