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张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衰,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0例老年CDPD合并心衰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结果所有COPD合并心衰患者的肺部均伴有干或湿啰音,均伴有呼吸困难。本研究中的总治愈率高达90%。结论当COPD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病情加重、并且伴有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作时,需仔细鉴别患者左心衰的临床病征及其表现,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为及时地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条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在诊断消化道憩室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憩室采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通过内镜诊断的患有上消化道憩室的病人29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归性分析。结果在290例病人当中,一共有300处憩室病灶,其中包括有食管憩室75例,占总体的25%;胃部憩室21例,占总体的7%;结直肠憩室有103例,占总体的34.3%;小肠憩室有101例,占总体的33.6%。结论上消化道憩室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内镜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评述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其中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即采用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以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实验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血栓心脉宁,并且4片/1d,3次/1d。两组心绞痛患者均治疗10周。并对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例),其中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2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45例),其中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16例,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中增加血栓心脉宁能够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且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要好。

    作者:梁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79例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通过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一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实验组的总有效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比单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呼吸频率、PaO2、尿量及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臣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情况,旨在通过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找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率和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主要在对照组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进行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病房护理之后,在病房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后期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作者:王远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椎动脉闭塞的图像分析和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椎动脉闭塞的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此方法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确诊椎动脉闭塞患者32例,行超声诊断检查,并与CT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为椎动脉闭塞患者,30例为经超声诊断为椎动脉闭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患侧多在右边,椎动脉管壁为平行线状高回声,管腔内回声低,无搏动。结论超声方法诊断结果可靠,且属于无创检查,可作为椎动脉闭塞诊断首选方法。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来本人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12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予以自拟的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两组患者SDS(抑郁指数)、SAS(焦虑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2.24±5.36)分、SDS评分(22.15±4.16)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5.52±7.38)分、SDS评分(35.26±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提高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忠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附28例报道)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DVT的诊治、预防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妇科术后28例DVT患者的预防、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及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辅助检查以彩色多普勒显象为佳,治疗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妇科术后,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亮;蔡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以及晕厥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中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发生并发症人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4例发生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5例,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厄贝沙坦与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应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的和谐建设。

    作者:陈杰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观察组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恩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小儿心血管病采用针对性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42例小儿心血管患者中,显效共13例,所占比例为30.95%;有效共28例,所占比例为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患儿采取及时的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衰过程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我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58例,包括单纯性高血压28例与高血压合并心衰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ADM浓度的不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ADM、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组中NYHA、高血压分级ADM及hsCRP浓度结果表明,随心功能、高血压等级升高,ADM及hsCRP浓度均升高。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ADM及hsCRP可作为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作者:周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CTGF和NT-ProBNP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何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分析

    目的:对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的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60例,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然后对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得分低于治疗前,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高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保欣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卵圆孔未闭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卵圆孔未闭在隐源性脑卒中(cry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发生率,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3例中青年CS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分析,以及经食道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是否存在PFO,对比两组间PFO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S组和对照组的PFO发生率分别45.78%(38/83)和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S组PFO的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O在中青年CS的发病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其直径较大时更易发生CS,因此PFO检测有利于中青年CS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梅勇;周程;王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接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血压指标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姜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