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杰
目的:探析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恢复率80%,对照组是75%,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20%)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10%),而对照组患者(22.5%)的致死率略高于观察组(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患者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郑本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海丽比努尔·库尔班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7月-2013年8月接收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按接收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解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接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血压指标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姜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1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20例宫颈妊娠患者,使用介入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已痊愈,且无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生育的需求,患者的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宫颈均恢复正常。结论宫颈妊娠患者在治疗时,做好术后的护理与病情观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期恢复专业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4%,其中包括25例满意、17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4.44%,其中包括满意15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6例,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护理工作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红;刘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发生8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徐国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降血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降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显著(P﹤0.05),但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在用降压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抗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并且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怀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该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20mg/d的剂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40mg/d的剂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结论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给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以及晕厥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呼吸频率、PaO2、尿量及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臣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永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质量。方法回顾分析从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来本人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128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设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予以自拟的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及两组患者SDS(抑郁指数)、SAS(焦虑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56,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22.24±5.36)分、SDS评分(22.15±4.16)分,对照组SAS评分为(35.52±7.38)分、SDS评分(35.26±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提高治疗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忠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用药及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即患者到社区检查后,给予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2次以上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给予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两组患者均在PCI围术期中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判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U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较SA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围术期中,SA患者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明显较UA患者高。
作者:许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