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丽比努尔·库尔班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行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我院心内科行经皮介入治疗患者共86例,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介入方式、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穿刺阶段、术中和术后24h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提高介入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仁琪咪克;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就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门急诊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可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北京降压0号,对照组采用复方降压片。结果治疗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68.75%,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仅需顿服,不易忘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用药及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即患者到社区检查后,给予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2次以上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给予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对周围动脉疾病的(PAD)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共收集:PDA [踝臂指数(ABI〈0.9)]患者63例,PDA组与ABI正常,无PDA临床表现的正常组73例,分别检测β2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A组β2M及hsCRP值显著差高于对照组(P﹤0.05),但PDA组β2M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PDA组患者β2M值升高,是PDA的相关因素,此一研究结果认为β2M值升高亦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PDA的早期诊断。
作者:余泽洪;李华;陈林祥;李瑞庆;钱艳红;王晓霞;叶伟云;冼伟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当中,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的药物应用效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有效的正常提高提供坚实依据。方法把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当做研究主体,把9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照组组患者仅仅进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后期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荣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椎动脉闭塞的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此方法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确诊椎动脉闭塞患者32例,行超声诊断检查,并与CT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为椎动脉闭塞患者,30例为经超声诊断为椎动脉闭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患侧多在右边,椎动脉管壁为平行线状高回声,管腔内回声低,无搏动。结论超声方法诊断结果可靠,且属于无创检查,可作为椎动脉闭塞诊断首选方法。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衰过程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我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58例,包括单纯性高血压28例与高血压合并心衰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ADM浓度的不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ADM、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组中NYHA、高血压分级ADM及hsCRP浓度结果表明,随心功能、高血压等级升高,ADM及hsCRP浓度均升高。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ADM及hsCRP可作为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作者:周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比卵圆孔未闭在隐源性脑卒中(cry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发生率,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3例中青年CS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分析,以及经食道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是否存在PFO,对比两组间PFO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S组和对照组的PFO发生率分别45.78%(38/83)和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S组PFO的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O在中青年CS的发病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其直径较大时更易发生CS,因此PFO检测有利于中青年CS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梅勇;周程;王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慢病档案库中进行管理的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舒张压为(90.23±10.31)mmHg,收缩压为(138.64±15.41) 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在临床中运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分析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启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小儿心血管病采用针对性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42例小儿心血管患者中,显效共13例,所占比例为30.95%;有效共28例,所占比例为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患儿采取及时的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7月-2013年8月接收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按接收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解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应用于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控压效果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性较高,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多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根据全麻苏醒躁动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为11.9%,对照组患者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为31.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术后意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晓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美玲;李学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诊治的10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有无高血压将其分为两组,对其危险因素、预后效果以及脑梗死类型进行单变量以及多变量分析。结果高血压脑梗死比非高血压脑梗死多,性别比较来说,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出现率明显比非高血压组高,然而非高血压组的高龄、糖尿病、心肺管疾病等明显比高血压组高,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尤其是对男性来说,然而糖尿病、高龄、心血管疾病是非高血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管哪种患者导致脑梗死多见的类型即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憩室采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通过内镜诊断的患有上消化道憩室的病人29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归性分析。结果在290例病人当中,一共有300处憩室病灶,其中包括有食管憩室75例,占总体的25%;胃部憩室21例,占总体的7%;结直肠憩室有103例,占总体的34.3%;小肠憩室有101例,占总体的33.6%。结论上消化道憩室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内镜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以及晕厥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