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陈荣红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 治疗,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当中,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的药物应用效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有效的正常提高提供坚实依据。方法把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当做研究主体,把9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对照组组患者仅仅进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后期质量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心衰死亡与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近期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CHF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两组:存活组(51例)和死亡组(31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CHF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治疗期间死亡与存活的患者Hb和ALB水平及不同心衰基础疾病患者Hb和ALB水平的差异。结果死亡组H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和对照组(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组ALB水平与存活组相比更低(P﹤0.05)。存活组及死亡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存活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无论哪种基础疾病均可见存活组Hb和ALB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 Hb和ALB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CHF的预后指标,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慢心衰患者的预后初步预测指标。

    作者:谢琼;罗健康;傅泽丰;刘中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高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用药及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即患者到社区检查后,给予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2次以上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给予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降血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降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显著(P﹤0.05),但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在用降压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抗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并且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怀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护理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对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红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应用于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控压效果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性较高,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多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分析

    目的:对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该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20mg/d的剂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40mg/d的剂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结论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给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护理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过后,死亡患者1例(1.67%),生活不能自理患者10例(16.67%),生活基本实现自理的患者49例(81.67%)。结论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宋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接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血压指标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姜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发生8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徐国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附28例报道)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DVT的诊治、预防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妇科术后28例DVT患者的预防、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及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辅助检查以彩色多普勒显象为佳,治疗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妇科术后,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亮;蔡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TC、HDL-C、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血液学检查在现阶段临床检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观察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质量上的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使血液检验处在良好的控制管理状态,保证检验结果可以达到较好的准确度,从而获得更为可信的诊断依据。临床上的血细胞形态学包括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两个组成部分,其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血液病检查诊断的关键。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开展详细论述。

    作者:池善春;江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0例老年CDPD合并心衰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结果所有COPD合并心衰患者的肺部均伴有干或湿啰音,均伴有呼吸困难。本研究中的总治愈率高达90%。结论当COPD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病情加重、并且伴有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作时,需仔细鉴别患者左心衰的临床病征及其表现,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为及时地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条件。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不明显,观察组按时服药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可临床推广。

    作者:张琼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79例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通过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一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实验组的总有效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比单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