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莲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7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通过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单一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3个月后统计患者的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实验组的总有效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比单一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更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何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呼吸频率、PaO2、尿量及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臣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分析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启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血液学检查在现阶段临床检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在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观察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质量上的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使血液检验处在良好的控制管理状态,保证检验结果可以达到较好的准确度,从而获得更为可信的诊断依据。临床上的血细胞形态学包括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形态两个组成部分,其检验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血液病检查诊断的关键。本文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开展详细论述。
作者:池善春;江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情况,旨在通过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找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率和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主要在对照组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进行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病房护理之后,在病房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后期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TC、HDL-C、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应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的和谐建设。
作者:陈杰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应用于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控压效果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性较高,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多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体系(PDCA)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社区2014年4月-2015年4月救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基础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法进行监测、管理,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管理、监测。连续干预4M后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患者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用PDCA法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监测管理模式系统化、程序化、目标化及整体化,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自觉性,并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使社区医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连续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者:宫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其综合护理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保娆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1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20例宫颈妊娠患者,使用介入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已痊愈,且无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生育的需求,患者的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宫颈均恢复正常。结论宫颈妊娠患者在治疗时,做好术后的护理与病情观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期恢复专业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美玲;李学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憩室采取内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通过内镜诊断的患有上消化道憩室的病人29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归性分析。结果在290例病人当中,一共有300处憩室病灶,其中包括有食管憩室75例,占总体的25%;胃部憩室21例,占总体的7%;结直肠憩室有103例,占总体的34.3%;小肠憩室有101例,占总体的33.6%。结论上消化道憩室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内镜进行检查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对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汪东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观察组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恩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中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发生并发症人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4例发生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5例,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4%,其中包括25例满意、17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4.44%,其中包括满意15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6例,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护理工作中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红;刘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小儿心血管病采用针对性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42例小儿心血管患者中,显效共13例,所占比例为30.95%;有效共28例,所占比例为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患儿采取及时的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