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疗效观察

翁建英

关键词: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护理内容及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有针对性的护理过后,死亡患者1例(1.67%),生活不能自理患者10例(16.67%),生活基本实现自理的患者49例(81.67%)。结论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宋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接收的30例老年CDPD合并心衰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结果所有COPD合并心衰患者的肺部均伴有干或湿啰音,均伴有呼吸困难。本研究中的总治愈率高达90%。结论当COPD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且病情加重、并且伴有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作时,需仔细鉴别患者左心衰的临床病征及其表现,以此保证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为及时地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条件。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社区接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0%)、血压指标和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临床依从性,提高治愈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姜春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心悸、头晕、胸闷、胸痛以及晕厥等,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就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门急诊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可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北京降压0号,对照组采用复方降压片。结果治疗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患者4周末总有效率68.75%,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等无明显变化。结论北京降压0号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仅需顿服,不易忘记,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呼吸频率、PaO2、尿量及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臣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予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高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及预后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我院的救治的脑梗死青年与老年患者各60例,共120例。回顾性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与临床症状。结果两组危险因素比较:青年组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预后有效率70.0%明显高于老年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03,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包括大动脉粥样化、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小动脉闭塞、心源性脑栓塞、不明缺血性等几个方面。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加强预后可以避免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和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对宫颈妊娠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在2011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20例宫颈妊娠患者,使用介入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已痊愈,且无严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均保留子宫,满足患者生育的需求,患者的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宫颈均恢复正常。结论宫颈妊娠患者在治疗时,做好术后的护理与病情观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期恢复专业知识水平,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观察组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恩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附28例报道)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DVT的诊治、预防及高危因素。方法分析我院妇科术后28例DVT患者的预防、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及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辅助检查以彩色多普勒显象为佳,治疗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妇科术后,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防止致命性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亮;蔡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处理,而研究组采取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发生8例,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徐国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入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t检验对采集到的病例进行各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和积分的相关性分析,之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进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得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及结论在病变不同的各组间,随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的病变程度加重。

    作者:罗君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分析

    目的:对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的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60例,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然后对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NIHSS得分低于治疗前,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高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得分以及Barthel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中风偏瘫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保欣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