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CTGF和NT-ProBNP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何丽英

关键词:CTGF水平, NT-proBNP水平,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中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发生并发症人数。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仅有7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4例发生过敏反应、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5例,两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其综合护理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保娆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分析家庭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抽选2011年7月-2013年8月接收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按接收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家庭跟进式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梗死患者家庭跟进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作者:解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美玲;李学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椎动脉闭塞的图像分析和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椎动脉闭塞的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总结此方法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确诊椎动脉闭塞患者32例,行超声诊断检查,并与CT血管造影对比,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为椎动脉闭塞患者,30例为经超声诊断为椎动脉闭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患侧多在右边,椎动脉管壁为平行线状高回声,管腔内回声低,无搏动。结论超声方法诊断结果可靠,且属于无创检查,可作为椎动脉闭塞诊断首选方法。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护理干预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护理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对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救护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红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降血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降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显著(P﹤0.05),但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在用降压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抗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并且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怀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中轻度高血压患者108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应用于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控压效果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安全性较高,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许多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心血管病42例诊断与治疗,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血管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小儿心血管病采用针对性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42例小儿心血管患者中,显效共13例,所占比例为30.95%;有效共28例,所占比例为6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心血管患儿采取及时的诊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治疗,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衰过程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我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58例,包括单纯性高血压28例与高血压合并心衰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ADM浓度的不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ADM、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组中NYHA、高血压分级ADM及hsCRP浓度结果表明,随心功能、高血压等级升高,ADM及hsCRP浓度均升高。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ADM及hsCRP可作为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作者:周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慢病档案库中进行管理的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舒张压为(90.23±10.31)mmHg,收缩压为(138.64±15.41) 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将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在临床中运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的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规范化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利尿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倍他乐克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平均心律、平均室早搏以及平均房早搏,提升平均每搏量、平均心脏指数以及平均射血分数,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两组患者均在PCI围术期中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判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U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较SA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围术期中,SA患者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明显较UA患者高。

    作者:许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卵圆孔未闭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卵圆孔未闭在隐源性脑卒中(crytogenic ischemic stroke,CS)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发生率,探讨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83例中青年CS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的分析,以及经食道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是否存在PFO,对比两组间PFO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CS组和对照组的PFO发生率分别45.78%(38/83)和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S组PFO的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O在中青年CS的发病中有较重要的作用,其直径较大时更易发生CS,因此PFO检测有利于中青年CS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梅勇;周程;王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拒绝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85%(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C-反应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观察组注射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保护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董恩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TC、HDL-C、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共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其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主要应用二甲双胍;另外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以及HRV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常规组的血清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与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HRV。

    作者:谢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