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2M-蛋白在周围动脉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余泽洪;李华;陈林祥;李瑞庆;钱艳红;王晓霞;叶伟云;冼伟进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周围动脉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对周围动脉疾病的(PAD)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共收集:PDA [踝臂指数(ABI〈0.9)]患者63例,PDA组与ABI正常,无PDA临床表现的正常组73例,分别检测β2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A组β2M及hsCRP值显著差高于对照组(P﹤0.05),但PDA组β2M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PDA组患者β2M值升高,是PDA的相关因素,此一研究结果认为β2M值升高亦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PDA的早期诊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辅治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开展治疗工作,实验组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通过心电图检测,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心绞痛型冠心病的患者,在西医形式常规型疗法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开展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对临床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死亡人数,提高治愈率。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胺碘酮治疗:另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采用常规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7.14%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患者心律,改善患者病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永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评述血栓心脉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其中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即采用抗心绞痛、抗心肌缺血以及抗血小板等药物;实验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血栓心脉宁,并且4片/1d,3次/1d。两组心绞痛患者均治疗10周。并对两组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58例),其中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2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6%(45例),其中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16例,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中增加血栓心脉宁能够有效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且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要好。

    作者:梁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C-反应蛋白变化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心衰过程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08月期间我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58例,包括单纯性高血压28例与高血压合并心衰30例,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行正常体检的健康人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ADM浓度的不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心衰组ADM、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及合并心衰组中NYHA、高血压分级ADM及hsCRP浓度结果表明,随心功能、高血压等级升高,ADM及hsCRP浓度均升高。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诊断中,ADM及hsCRP可作为两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作者:周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血压改善情况不明显,观察组按时服药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可临床推广。

    作者:张琼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分析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抽烟史等,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度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脂蛋白a、UA指标明显增高,TBIL、LVEF指标明显降低,且随着病症严重程度不断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和病变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积极预防危险因素,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王启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分析

    目的:对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该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20mg/d的剂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40mg/d的剂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人数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疼痛、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结论应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实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给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上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丁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作为临床治疗用药,观察组患者采取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作为临床治疗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7%)明显高于对照组(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但降压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树群;张海艳;李晓红;栾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阿托伐他汀80mg为观察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为对照组(55例),对无禁忌症二组患者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使用药物溶栓及急诊PCI治疗方面,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观察二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血脂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以区别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二组患者不良反应,肝功能、横纹肌溶解。结果在超声心动图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IVST、LVDD及LVMI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后TC、TG和LDL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血脂达标率方面进行对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50%、6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0%、4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横纹肌溶解比较,观察组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的各项水平,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顺洋;祁正军;邵雪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时间段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4例。结果在经过护理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7.64%,观察组为10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方面的效果也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在经过心血管内科治疗和护理后,我们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患者通过整体护理能有效的改善焦虑、抑郁,同时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具有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培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预防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行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我院心内科行经皮介入治疗患者共86例,该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介入方式、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穿刺阶段、术中和术后24h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提高介入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仁琪咪克;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用药及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即患者到社区检查后,给予用药、饮食、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脑卒中2次以上发生率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社区高血压管理,给予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脑卒中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不同,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31例,两组患者均在PCI围术期中口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判断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U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明显较SA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围术期中,SA患者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明显较UA患者高。

    作者:许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降血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降血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显著(P﹤0.05),但空腹血糖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酰在用降压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抗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并且可以改善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怀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78例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长间歇﹥2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冠心病3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心悸待查2例,晕厥6例,心律失常8例,心肌病5例,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房间隔缺损、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外伤各1例。7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中心室长间歇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窦性停搏28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例,二度窦房阻滞1例,房性早搏未下传14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交界性逸搏(逸搏心律)5例,室性逸搏(逸搏心律)1例,早搏的超长代偿间歇7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其独具的优势对心室长间歇及早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作者:廖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8.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6.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其综合护理后,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保娆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近三年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种类较齐全,使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医生在处方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经济性问题,优先选用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药品,降低全社会的医疗成本。

    作者:周望春;邓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病房护理情况,旨在通过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找出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成功率和有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主要在对照组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进行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病房护理之后,在病房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实施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患者后期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探析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恢复率80%,对照组是75%,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20%)的致残率略高于对照组(10%),而对照组患者(22.5%)的致死率略高于观察组(7.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患者血肿,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

    作者:郑本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FPG、P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G、TC、HDL-C、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翠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