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引流护理效果分析

曹艳燕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 腰池持续引流护理
摘要:目的 探索因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引流的临床效果,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2年7月46名tSAH患者在脱水、解痉、止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 46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一名患者出现脑梗塞、死亡或者脑积水等严重的并发症,能够自理,做好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患者接受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施以持续腰池引流术,做好护理工作,可以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并且该手术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具体总结分析对于内科诊治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情况,为内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内科治疗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中的43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传统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行性对比意义(P>0.05).结果 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情况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内科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内科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岩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通过采用血管扩张剂来治疗心力衰竭病症患者后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这两年来我院接受心力衰竭疾病治疗的160名患者进行血管扩张剂进行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护理.优质护理后进行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通过临床血管扩张剂药物的合理治疗后,所有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且患者病情都出现较为快速的缓解,治疗效果明显.讨论 采用血管扩张剂在临床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在现代临床治疗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艳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 分析并探究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71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调查其出院后对于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归纳总结出影响其用药情况的因素.结果 在这271例患者中,仅有33例冠心病患者对于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表现为良好,比例只占据总研究人数的12.18%.结论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对此,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履行好自身的医疗责任,帮助冠心病患者提高对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认识.

    作者:李杰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临床探析

    目的 探析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临床基本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01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美托洛尔和强的松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电图检查情况以及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基本治疗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154例患者的心电图呈现异常,占96.3%;所有患者超声心电图均显示左心室扩大;家族病史、患病前严重类流感症状、肺炎、风湿热病、嗜酒、长期吸烟以及粉尘作业环境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均有重要的相关性;观察组治疗后心搏出量及心容积指数改善更明显;患者2年内总体死亡率相对更高;联合肝素钠治疗可有效预防体循环栓塞发生.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病史、家族病史、嗜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及作业环境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关注,同时应不断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讨论研究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在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医学工作者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方面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对我院08年至11年收治的80名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经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0名患者给予其胫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对其进行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经行随访一年,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减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骨折痊愈时间比对照组患者骨折痊愈时间减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无效率,显效率比对照组高,但是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由于拥有三维固定等优点,比其他材料在胫腓骨远端骨折治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广泛推广,从而提高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苟勋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诊科中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高血压病中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高血压脑出血产生脑内血肿,血肿压迫和破坏周围脑组织,使继发性脑水肿、脑缺氧,增高的颅内压,导致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时的清除脑内血肿是挽救脑出血病人生命健康的关键.目前临床上针对轻型高血压脑出血主要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的方法,而中重症高血压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

    作者:朱东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治的体会

    小儿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发病时常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特别是并发心力衰竭时,病情发展更为迅速,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本文通过对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病症的叙述,结合临床治疗分析,阐述了在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治体会.

    作者:黄智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廓塌陷环抱器内固定肋骨胸廓恢复

    目的 研究分析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廓塌陷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胸廓塌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术后无1例死亡患者.结论 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组织之间相容性好的特点,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金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引流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因外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引流的临床效果,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显著.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2年7月46名tSAH患者在脱水、解痉、止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腰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结果 46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一名患者出现脑梗塞、死亡或者脑积水等严重的并发症,能够自理,做好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患者接受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再施以持续腰池引流术,做好护理工作,可以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并且该手术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作者:曹艳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探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从2010年到2011年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选出50例,对这些患者的各类生命体征进行检查,这50例患者均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在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检查之后,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对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下患者的恢复情况,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得出结果.结果 经过一阶段的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的患者有9例(18.00%)、见效较好的患者26例(52.00%)、见效较差的患者有6例(12.00%)、无效的患者有9例(18.00%),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82.00%.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它发病急,症状严重,使得其死亡率非常的高,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得到都会引起患者的死亡,而当其出现心律失常的并发症时就更加增加了患者的死亡几率.因此,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赵八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衰的临床干预

    目的 研究住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老年患者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并发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讨磷酸肌酸钠对T2DM合并HF的老年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以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HF的老年患者64例做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的条件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以维持血糖、血压、血脂等的前提下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另加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持续给药13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取空腹血样本,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患者的心脏功能,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对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对血浆脑钠肽(BNP)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等进行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血液指标BNP、AMPK以及胰岛功能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心功能指标6MWT、E/A,血液指标AMPK以及胰岛功能IR等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实验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CP可以通过提高AMPK的活性,降低老年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过程,调节心肌舒张,有效缓解T2DM合并HM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

    目的 总结分析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情况,为后期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为合理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期间我院确诊收治治疗的14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和对照组(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体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符合对比分析标准.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提供瑞舒伐他汀钙不同剂量的临床治疗方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以及总体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于冠心病、高脂血症合并发生的老年患者起到了明显的疗效.

    作者:吴毅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主动脉夹层早期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 为了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着重探讨分析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早期急救护理的具体策略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早期急救护理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内容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对参与研究患者整个急救护理围期的生命体征(就诊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早期急救护理的总体效果情况.结果 患者实施早期急救护理后其不同时期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早期急救护理能够为后期手术的有效开展赢得抢救时间,能够大限度上降低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病死率,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董健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AASI对动脉硬化的靶器官损伤的预测性价值

    AASI对动脉硬化引起的靶器官损伤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冠心病提供一种较为可靠的、无创的检测方法,并有着重要的预测性价值.当前无创的动脉功能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sewaveveloeity,PWV)、脉搏波波形分析计算出的反射波增强指数(Augumentation Index,AI)H1、利用超声成像手段直接检测某个特定血管壁的顺应性(Compliance).研究表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l)与PWV有着良好的相关性.近年几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AASI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伤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对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冠心病有着较高的预测性价值.本文主要对AASI与动脉硬化引起的靶器官损伤的预测性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杨粉;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阿托伐他汀和参麦注射波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F和TNF-α变化情况、心肌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LVEDD、LVESD、LVEF和TNF-α几项指标上以及心肌功能上改善更明显,且不良情况发生率相对更低(4.3%)(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血管患者口服中药治疗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心血管患者口服中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200例患者使用口服中药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用药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总结解决方案.结果 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中98例患有高血压症,32例心力衰竭,42例冠心病,28例其他.患者中存在的口服中药治疗问题主要体现为用药知识不足、用药方式错误,配伍不当,错服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加强心血管知识宣教、告知正确用药剂量、正确指导服药方式等措施后,患者的用药问题明显减少.结论 正确使用中药治疗心血管病对于心血管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提高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作者:杜润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对高危因素患者早期干预.方法 对我科2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月经异常、肥胖、多毛、痤疮及糖代谢异常等因素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月经异常、肥胖、多毛、痤疮及糖代谢异常均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李维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65岁以上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分析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病率.方法 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1525例65岁以上老年人.结果 共发现心律失常467例,发病率30.62%.心律失常各类型发病率:房性早搏5.64%,心房纤颤3.93%,室性早搏1.57%,窦性心动过速0.72%,房性心动过速0%,室上性心动过速0.07%,室性心动过速0%,窦性心动过缓11.61%,房室传导阻滞0.13%,右束支阻滞1.90%,左束支阻滞0.52%,窦性心律不齐1.61%,ST改变1.44%,交界性早搏0.66%,交界性逸搏0.13%,房性逸搏0.20%,肺型P波0.52%,室性逸搏0.07%.结论 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30.62%,以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心房纤颤多见.

    作者:崔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折返环基质和消融治疗策略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也称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临床分成三型:左后分支室速、左前分支室速和左室上间隔部室速.电生理基质是室间隔局部存在缓慢传导区和左后或/和左前分支形成的的折返环.在室速发作时,标测消融具有早的浦肯野电位或者远端的前浦肯野电位部位,可阻滞折返环,终止室速发作.室速不易诱发病例,可以在窦性心律下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和电位特征指导消融.导管消融是分支型室速的根治性治疗方案,成功率高.

    作者:夏纪田;李舒舒;李自成;张爱东;林玉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测定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测定.方法 将2010年4月到2012年12月,我院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从中选取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另设40例正常对照组.利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W)获取患者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E、A及E/A,利用PW-TDI技术获取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频谱,测量Em、Am及Em/Am,两组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结果 部分高血压患者采用PW检测示E/A>1,但采用PW-TDI检测示Em减低,Am增大,即Em/Am<1,提示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说明PW未能较好的体现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论 TDI较PW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性与敏感性.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