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

陈国海

关键词:单操作孔, 肺癌, 肺叶切除
摘要: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共80例,根据严格病理筛选,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与同期传统开胸手术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时间、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现象出现.单操作孔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无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探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患者采用采用美国Medtronic Xomed公司生产的NIM-Response 3.0行术中喉返神经监测,5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确认喉返神经发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在术中监测组的均要比常规手术低,为1.53% vs 8.0% (P<0.01)、0 vs 4.0%(P<0.01);术中监测组喉返神经确认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常规手术暴露组低,为5.56±1.95 min vs15.92±2.69 min(P<0.001,t=-23.94)、113.90±9.40 min vs 132.40±21.40 min (P<0.001,t=-6.23).结论 和常规手术相比,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能显著降低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而且确认喉返神经和手术时间均能明显降低,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吴嘉瑜;黎洪浩;龙淼云;罗定远;黄楷;彭新治;黄明清;林少建;朱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术在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揭阳医院收治的可行手术切除的76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组27例和开腹肝切除组4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临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肝功能恢复快于开腹组.两组在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及生存时间等无明显差别.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结论 在严格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作者:吴海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的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患者在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内切开,并用F8至F18筋膜扩张器扩张狭窄尿道并用钬激光经尿道碎石.结果 8例患者全部获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大尿流率由治疗前3.5~9.0 mL/s上升至14~22 mL/s,随访3个月~1年,均未出现再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筋膜扩张器治疗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合并下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毛洲洲;丁军平;赵书斌;彭金健;朱建坦;隆电熙;初铭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隐性胰胆逆流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隐性胰胆逆流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06月~2011年04月经术中证实胰胆合流正常的86例胆囊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及术中胆汁淀粉酶水平,并与术中探查结果、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测定随机抽取同期56例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胆汁淀粉酶及22例行PTCD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水平.结果 本组86例胆囊癌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52.6±341.8 U/L,其中61例(70.1%)胆汁淀粉酶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胆囊结石患者胆汁淀粉酶测定值为76.7士68.3.8 U/L.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未发现胰胆逆流.结论 胆囊癌中隐性胰胆逆流的发生率较高,胰胆逆流在胆囊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巨邦律;陈永兵;张维一;于聪慧;余昌中;聂洪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颅眶沟通原发性淋巴瘤报道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为临床上罕见的淋巴结外侵犯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累及脑、脊髓及其附属结构.鉴于该病临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低,诊断难度大,误诊率较高,笔者报告颅眶沟通性原发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同类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建议.

    作者:钟晓坡;李雪松;刘剑波;曾烨瑜;邹伟;钟瑜;祝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MMP-2、 PTEN、 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磷酸酶基因(PTEN)、血管表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5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和PTEN、VEGF-C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区域MMP-2和PTEN、VEGF-C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MMP-2、VEGF-C等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TEN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愈低、临床TNM分期越晚、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则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就越低,而MMP-2、VEGF-C的阳性表达率就越高(P<0.05).结论 MMP-2和PTEN、VEGF-C与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检测MMP-2和PTEN、VEGF-C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病变发展和转移潜能的指标.

    作者:李红;代亚娟;黄少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和同期10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HP.结果 10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8例检出HP,菌量为少量至中等量.212例结直肠癌病例中,92例检出HP,其中HP检出少量者44例,中等量37例,多量11例.HP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无关联,但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结论 HP可能是结直肠癌的致病因素.

    作者:田林;林玉坤;唐兴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同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68例2012年11月~2015年6月至我院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就诊的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同期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两组疗效、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的术并发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癌一期联合切除安全可行,总体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日雄;张崇;吴祖光;刘宏涛;李恩;陈楷;张灼新;曾海敬;李志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1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71例.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开腹组;术后肛门自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进食时间、固体饮食进食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术后30天内胃肠道功能障碍(腹泻、便秘等)发生率及肠梗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传统开腹组相比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同时更容易实施和满足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

    作者:卢晓裕;魏文波;廖康雄;江树嵩;谢容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坏死性凋亡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经典理论认为,细胞死亡一般有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坏死性凋亡在肿瘤疾病发生、进展与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坏死性凋亡是一种可调控性的非依赖Caspase的程序性坏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坏死性凋亡的机制探索,及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与抗肿瘤药物中的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坏死性凋亡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价值.

    作者:余永晟;李金;黄海;赖义明;陈贤举;郭正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负压引流技术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探讨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胶片引流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提供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62足)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选择负压封闭引流32例(32足)(VSD组)和常规胶片引流30例(30足)(胶片组),总结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术后肿胀程度、术后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负压引流组有2例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胶片引流组有9例发生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负压引流组有1例发生伤口感染,胶片引流组有7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第1、2、3天胶片引流组患足的肿胀程度较负压引流组严重.术后第1、2天,胶片引流组患足的疼痛程度较负压引流组明显.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在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肿胀程度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许国华;黄新宇;冯嘉威;许鸿灏;何伟东;杨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老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老龄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5岁以上、择期行腹部及骨科手术的全麻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进行诱导及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诱导及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1 min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第1 min(T3)、气管插管第5 min (T4)、气管插管第10 min (T5)、气管插管第20 min(T6)患者的MAP、HR变化情况血流动力学状况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1、T2、T3、T4、T5、T6的MAP及HR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所有P<0.05);观察组老年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分级Ⅰ级(5.0% vs 22.5%)及Ⅲ级(2.5% vs 17.5%)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更有利于维持全麻老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杨伯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015年乳腺癌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是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尽管近年来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中仍有不少问题未能明确,如辅助化疗的合适人群、化疗的开始时间、蒽环及紫杉类的地位和用法、强化维持治疗的作用、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结合乳腺癌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和2015年各大乳腺癌会议阐述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新进展.

    作者:李青剑;丁林;姚和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1470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 收集2014~2015年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和TURP治疗的BPH患者各5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术前临床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情况、随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组显示良好临床效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2组IPSS、Qmax、RUV与术前相比及组间术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PR和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均能有效的治疗前列腺增生,但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术中出血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更好.

    作者:陈宁;曹凤宏;张立国;高海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种可调控的甲状腺弧形拉钩的制作和使用

    目的 研制一种甲状腺自动拉钩,并规范此自动拉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将自研的甲状腺自动拉钩应用于临床,并总结、分析甲状腺自动拉钩的使用效果、使用技巧.结果 所有使用自研的甲状腺拉钩协助手术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共63例,平均出血量为12.79克、平均的手术时间为87.83分.结论 本自研的甲状腺拉钩安装、操作方便,可提供稳定的、充分的术野,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同时能减轻手术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吴坤远;孙国申;张毅;王浩;刘美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国冠心病治疗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的Meta分析

    目的 检索国内关于PCI和CABG比较的文献,总结随访时间大于24个月病例的随访结果,评价两种心肌血运重建方式的益损,为临床上冠心病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提取有关国内两种心肌血运重建方式比较的队列研究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共33篇文献,共报道11375例,其中PCI组6125例,CABG组52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死亡率,PCI组明显低于CABG组(1.22%,4.12%),OR值及其95% CI为0.29(0.19~0.46),P<0.001;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两组差别不明显(3.92%,4.57%),OR值及其95% CI为0.91 (0.75~1.10),P=0.33;再次血运重建率,PCI组明显高于CABG组(9.99%,3.77%),OR值及其95% CI为3.57 (2.62~4.87),P<0.001;MACCE发生率,PCI组明显高于CABG组(17.94%,12.35%),OR值及其95% CI为1.62(1.33~1.98),P<0.001.结论 两种心肌的血运重建方式比较,PCI以其围手术期短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见长;而CABG的优点是远期效果好,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但在做出冠心病治疗决策时,要更多地关注到每种方法的不足,着眼长远.

    作者:马敬;郭建华;叶玮;张涛;周莹;吴晶嘉;张月瑜;费青青;顾钦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SC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及其对MSC免疫调节的调控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流式细胞分析的方法鉴定AS患者骨髓腔中分离培养MSC是否满足特定细胞表型;然后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AS患者MSC中的Toll样受体表达情况;接着分别应用qRT-PCR检测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的表达水平;后分别用特定激动剂激活TLR3和TLR4后,利用ELISA检测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情况.结果 AS患者MSC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表达CD29、CD90和CD105;RT-PCR结果显示ASMSC表达TLR1、2、3、4、5、6、8,几乎不表达TLR7、9、10;qRT-PCR显示AS患者MSC中TLR3较正常人降低47.5%,TLR4较正常人降低了34.8%;TLR3和TLR4激活后,AS患者MSC中IL-6的分泌较前增加,分别增加了8.3倍13.8倍.结论 AS患者MSC中TLR3和TLR4表达和功能均异常,在AS患者MSC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玉希;王鹏;谢中瑜;李进腾;沈慧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前列腺支神经的手术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前列腺支对男性性唤起及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直肠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根据有无保留前列腺支神经进行分组,保留者为观察组,未能保留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性唤起及射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性唤起及射精功能障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前列腺支有利于患者术后及时恢复性唤起及射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何超雄;赵海生;黄明华;叶俊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用粘合剂在血管吻合及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血管吻合术是血管外科、显微外科、心血管外科、器官移植手术的基石,血管吻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手术的成败.血管吻合及修复的主要目标是使吻合或修复血管获得大的近期和远期通畅率,大化的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则是提高血管通畅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的血管吻合方法和吻合材料不断得到报道,其中利用医用粘合剂行血管吻合术血管修复具有一定优势,对血管壁无透壁性损伤,吻合口局部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内皮化更易完成.相对于其他血管吻合方法,医用粘合剂行血管吻合或修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本文根据其来源、粘合机制、临床运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侯彪;谢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共80例,根据严格病理筛选,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与同期传统开胸手术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时间、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现象出现.单操作孔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无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国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