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手法复位-外侧双克氏针与内外髁交叉双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期随访疗效分析

张晓军;刘青超;杨金杰;王延成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单侧双克氏针经皮固定与克氏针内外髁经皮交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手术并行闭合手法复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9例,按两种手术方式分为A组(14例)与B组(15例),A组患者单侧双克氏针经皮固定,B组患者克氏针内外髁经皮交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A组患儿上肢负载所需时间,肘屈伸功能、前臂旋转功能、提携角、Baumann角及前倾角恢复度数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z=-0.148,P=0.883);结论:闭合手法复位-单侧双克氏针经皮固定与克氏针内外髁经皮交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术后负载所需时间、肘屈伸、前臂旋转、提携角、Baumann角及前倾角恢复度数均无明显差异,克氏针内外髁经皮交叉固定与单侧双克氏针经皮固定相比易于发生尺神经损伤.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眼科手术的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眼科手术的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62例接受眼科手术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眼科手术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结果:从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得知,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医院器械感染、无菌操作、手术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手术有多种感染危险因素,因而需要医护人员合理控制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保证手术安全操作的同时预防手术感染.与此同时还需求医院健全完善眼科手术管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对癫狂病的临床研究

    癫狂病以精神行为错乱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中医对癫狂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诊疗方法.本文通过近几年中医临床研究,发现疾病的病因病机多以先天不足、情志不畅、脏腑气血虚衰、髓海不足,导致痰、热、瘀互结共同发病,治疗多以辨证论治随症治之并未拘泥于传统治法.

    作者:叶磊;高宇琪;李炜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学生膳食营养调查及评价研究

    调查我校与邻校两个中学校1000名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从调查结果中分析现在中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和不良健康情况,结果显示中学生膳食营养存在较大问题,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需给予针对性干预,改善学生营养健康情况.

    作者:甘博润;刘伟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推拿、整脊(宫廷理筋术)配合刺络药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刺络药罐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1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整脊配合刺络药罐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安全、有效、无痛苦,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昂鑫;程肖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体会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用传统疝修补术为患者治疗,观察组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把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1.30±7.85min)、住院时间(4.25±1.21d)、术中出血量(23.34±5.60ml)都优于对照组;术后1d、4d、7d的V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6.98%).结论: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比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患者,效果更好且能减轻术后患者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现阶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探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误区,避免因为错误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10月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病人1000人,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使用例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具体情况,分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安全性能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在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251人使用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率为25.1%,主要运用在儿科,占总使用例数的521.%;呼吸科占总使用例数的36.7%.在所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使用广泛的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251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中,有73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有着相互的药物作用.结论:在本院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日后的临床政治中,需要加强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监督和科学指导,防微杜渐,避免因为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从而不易于病患的身体恢复.

    作者:祁瑞哲;郭炜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例数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0.0%;常规组30例患者中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1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康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刘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麻醉护理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对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麻醉技术发展情况,这些国家的发展比较早并且很成熟的麻醉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我国的麻醉护理现状,把将要开展的适合我国国家发展的麻醉技术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刘志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麻醉手术疼痛应用罗哌卡因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临床麻醉手术疼痛应用罗哌卡因疗效.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临床麻醉手术疼痛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临床麻醉手术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大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比其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和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麻醉手术疼痛患者术后1天6.01±1.02分、术后2天5.22±1.14分、术后3天4.52±1.47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麻醉手术疼痛患者术后清醒时间15.22±1.54min,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麻醉手术疼痛应用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明确,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作者:林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增强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增强静配中心药物配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静配中心在2016年1月1日-5月30日期间的工作质量,此阶段工作人员实施常规配置工作,将其作为对照组.在同年6月1日-12月30日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将其作为观察组.观察实施增加配置工作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质量上升91.66%;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工作效率上升14.59%.结论:通过实施增加配置工作流程,静配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陈康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就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症状消退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统计学分析均P<0.05.结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讨论参与管理模式在医疗防护监管体系中的使用成效.方法:从本院选取100位自愿参与实验的病人作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人数比1:1,对照组的一切护理干预措施都沿用医院原有的防护监管机制,观察组则根据参与管理方案执行医疗防护工作.确保两组病人的各项基础数据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研究两种模式的不同成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内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支持率分别为82%和98%,百分比小于0.05,符合统计学原理.结论: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采用参与管理模式所收获的成效明显高与原有的机制,既可以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支持力度,还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医患纠纷、病人不满情绪等现象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效率.

    作者:许飞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瘤采用显微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介入治疗的29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显微手术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更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低于显微手术,但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优.

    作者:王迪;夏庆;刘禹兵;张宇;黄金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在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

    医院内部感染是影响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医院内部感染增加了医疗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了,医院感染成为了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医院感染大多是有医院内部直接或者间接的手卫生问题导致的,也就是说通过手传播是出现医院感染的关键途径.由此可见控制手卫生成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是,基层医护人员仍存在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预防院内感染意识淡薄等问题.特此本文针对基层医护人员手卫生干预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做出如下简单阐述.

    作者:吴小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非骨损性腰腿痛给予中医理疗联合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采取中医理疗联合硬膜外腔注药对非骨损性腰腿痛进行治疗的临床医学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80名非骨损性腰腿痛患者中,随机选取出其中的100例患者.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中医理疗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中医理疗治疗外,还进行硬膜外注药治疗.实验观察中进行数据记录、对比与分析,发现两组的愈显率比对明显.结果 显示对照组的愈显率仅为82%,而观察组的愈显率则高达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9,P<0.05).两组的治愈结果对比,发现对非骨损性腰腿痛患者进行中医理疗联合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仅进行常规中医理疗治疗.结论 采取中医理疗联合硬膜外腔注药对非骨损性腰腿痛进行治疗的临床医学效果更好,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郭佳鑫;郭振阳;郭子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0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将所有患者依据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优势,且发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少,经计算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护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沈正红;丁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靶点射频热凝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点射频热凝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到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点射频热凝技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靶点射频热凝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点射频热凝术结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该种治疗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何福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用针刺疗法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腰肌劳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用针刺疗法联合推拿疗法进行治疗,共治3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腰背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其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用针刺疗法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的症状.

    作者:刘翠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行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护理干预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吴梅;王迎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纳入观察组.同期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对照组、观察组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TNF-α水平.观察组按照预后进行分组,入院时、1周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TLR4、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TNF-α水平ROC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924、0.882.观察组84例,其中预后不良的对象35例、预后良好的对象49例.1周后,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对象TLR4、TNF-α低于入院时,预后不良对象高于预后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和TNF-α可以作为冠脉疾病诊断指标,同时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作者:朱杰;周鑫;胡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