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陈雪江

关键词:基底节, 脑出血,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摘要:目的 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根据或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开颅组给予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n=46);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n=50),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l周Glasgow评分、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结果 微创组手术持续时间比开颅组短,治疗1W后的GCS评分高于开颅组,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低于开颅组,治疗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WHOQOL-BREF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持续时间短,有效可降低血清炎症和NSE水平,术后恢复快,患者生存质量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短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中转开腹率为8.3%,Ⅳ期疾病、T4期肿瘤、肿瘤长度>5 cm,手术术式、腹部手术史均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手术相关数据方面,虽然手术时间未开腹组较开腹组略长,但开腹组在术中失血量(262.4 mL vs.104.3 mL,P<0.001)和输血量(126.8 ml VS 17.8 mL P<0.001)上,均明显高于未开腹组.在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恢复软食时间(3.82 vs 4.63天,P<0.001),肛门开始排气时间(2.95 vs.3.41天,P<0.001),下床活动时间(2.37 vs.3.14天,P<0.001),住院时间(18.9 vs.22.4天,P<0.001)上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T4期肿瘤、Ⅳ期疾病分期、腹部手术史、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手术术式都是影响术中中转开腹的独立因素.

    作者:黄勇;朱宣进;刘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对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术疗效的评价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比较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患者行三尖瓣缝线成形术和成形环成形术的早期和中期效果,评价两种三尖瓣成形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的,并能追踪到而且进行了随访的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患者175例,根据成形方法分成两组:缝线成形术组143例(82%),使用成形环成形术组32例(18%),分别于术前、术后一个月、术后一年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反流束面积(TRA)、三尖瓣反流分数(TRF)、右室前后径(RVD)、右房上下径(RAD1)及右房左右径(RAD2),比较术前、术后半个月及术后1年时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一个月TRA、TRF及RVD、RAD1及RAD2均显著降低(P<0.05),LVEF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年,缝线成形术组的患者TRF较术后一个月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使用成形环组术后一年,所有指标较术后一个月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在术后中期仍可维持良好的疗效.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反流的程度可提供半定量信息,在术前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丽文;陆世红;夏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肿瘤整形术联合背阔肌肌皮瓣在中-小型外侧象限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肿瘤整形技术联合背阔肌肌皮瓣在中-小型乳房外侧象限乳腺癌保乳重建中的美容效果.方法 选择肿瘤位于乳房外侧象限的14例中-小型乳房乳腺癌患者,肿瘤距离乳头乳晕大于3 cm,保乳术后缺损体积超过20%的病人,采取肿瘤整形技术联合部分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 肿瘤直径中位大小3.2 cm(2.2~8.1 cm),切除中位体积为62.0 g(50.0~100.0 g),中位随访17(3.0~42.0)月,术后美容效果14例患者11例(79%)为优,3例(21%)为良,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及转移.结论 肿瘤整形技术联合部分背阔肌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修复保乳术后缺损的方法,特别适合肿瘤位于外侧象限,术后缺损体积超过20%的中-小型乳房.

    作者:胡小戊;章乐虹;夏婷;曹腾飞;贾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的比较

    目的 分析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3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并获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38例,采用ADHLP组与加压空心钉组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加压空心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但ADHLP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耐受手术条件下,选择ADPHL与加压空心钉治疗各有优势.

    作者:罗程;何颖宜;李杰文;黄炳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icroRNA-155对于人膀胱癌细胞um-uc-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 前期研究发现miR-155在多种实体瘤中具有促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本研究探讨miR-155对人膀胱癌细胞um-uc-3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1)通过组织RNA研究,来讨论miR-155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2)将人工合成miR-155-mimics转入人膀胱癌细胞um-uc-3,并设立对照组;(3)通过qRT-PCR检测miR-155的转染效率;(4)划痕试验研究过表达miR-155的um-uc-3细胞迁移能力变化;(5)Transwell试验检测miR-155对um-uc-3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6)Western-blot及qPCR检测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组织中,qRT-PCR证实miR-155的表达量在膀胱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增高;(2)qRT-PCR检测miR-155转染效率,实验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3)划痕实验证实miR-155过表达的um-uc-3细胞有更强的迁移能力;(4)Transwell试验发现miR-155可以促进um-uc-3细胞迁移、侵袭,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5)过表达miR-155的um-uc-3细胞中,β-catenin、vimentin、snail的表达量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但不涉及claudin-1.结论 miR-155可以促进人膀胱癌细胞um-uc-3的迁移和侵袭.

    作者:彭杨;钟广正;董文;林天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腹腔肿瘤的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世界上众多医疗中心已经把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治疗腹腔肿瘤的治疗方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治疗腹腔内肿瘤的优势已经逐渐为医学界所认同.其兼有化疗和腹腔灌注疗法的优点,并且能使两者相互协同.把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减瘤术结合起来对腹腔肿瘤有良好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HPC的发展历史、治疗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阐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者:潘子豪;陈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研究:meta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检索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以及“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检索了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共得到874篇相关文献,纳入本文研究的为8篇,比较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开放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9个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再次手术率、胰瘘发生率、伤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WMD=-69.96,95%CI(-83.34,56.57),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WMD=363.15,95%CI(87.76,638.54),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WMD=3.18,95%CI (2.31,4.05),P<0.05];腹腔镜组再次手术率、胰瘘发生率、伤口感染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总并发症率、死亡率与于开腹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小波;李伟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检测乳腺癌微小钙化的影响因素及与钼靶X线摄影的对比

    目的 比较超声与钼靶X线摄影检测乳腺癌微小钙化的一致性,探讨影响超声检测乳腺癌微小钙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87例乳腺癌行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检查,分析二者的乳腺病灶及微小钙化的特点,比较二者检测的一致性,分析超声检测微小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声对病灶的显示率及诊断恶性的准确率均高于钼靶(x2=9.911,P=0.002).二者在微小钙化的检出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652).以钼靶显示微小钙化作为标准,超声检测微小钙化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3.3%,假阳性率16.7%,假阴性率为17.9%.钼靶上微小钙化的大小及密集程度影响其超声检测(P<0.05).结论 超声较钼靶X线摄影能更敏感地检测及诊断乳腺恶性病变;超声能有效地检测乳腺癌微小钙化,但易受微小钙化的大小及密集程度的影响.

    作者:谭蕾;段小慧;沈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微创穿刺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根据或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开颅组给予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n=46);微创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n=50),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前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术后l周Glasgow评分、术后1个月的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结果 微创组手术持续时间比开颅组短,治疗1W后的GCS评分高于开颅组,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低于开颅组,治疗1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WHOQOL-BREF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持续时间短,有效可降低血清炎症和NSE水平,术后恢复快,患者生存质量高.

    作者:陈雪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竭壳聚糖药膜对大鼠糖尿病创面Wnt/β-catenin信号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竭壳聚糖药膜对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和创面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实验组给与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等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创面β-catenin、VEGF及CyclinD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血竭壳聚糖药膜能够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伤的愈合,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β-catenin、VEGF及CyclinD1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血竭壳聚糖药膜治疗大鼠糖尿病创面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作者:朱颉;曹亿;于萌蕾;罗自通;彭吉才;黄都平;曾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

    目的 探讨对冲性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内双侧血肿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此类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颅脑创伤中心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由同一术者手术治疗的9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头CT所示,将患者分为三型,Ⅰ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为主(20例),Ⅱ型:着力侧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侧血肿量(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相当(29例),Ⅲ型:对冲侧血肿(硬膜下血肿或者脑挫裂伤伴实质内血肿)为主(48例).对上述三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 Ⅰ型患者主要先行着力侧的硬膜外血肿手术处理,对冲侧根据术前(达到手术指征同期手术)及术后(复查CT,血肿增多达到手术指征即手术,未增多则行颅压监护)情况决定是否手术;Ⅱ型患者术前双侧血肿未达手术指征根据GCS评分及瞳孔决定是否手术,达到手术指征则行同期双侧血肿清除;Ⅲ型患者先行着力侧钻孔引流,再行对冲侧血肿清除,术中使用超声检查着力侧血肿决定进一步治疗.根据GOS评分判断患者预后,其中预后良好45例,轻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8例.结论 对冲性颅脑损伤双侧血肿患者根据术前头CT血肿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许振喜;马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42例和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7.9±2.6 d、26.4±3.1 d);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也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缩短(分别为74.3±6.4 d、92.1±8.3 d);两组患者Bohler角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ohler角术后为28.4±4.9,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术后为21.4±5.1;在跟骨宽度恢复情况方面,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好,术后分别为30.0±1.4 mm和32.1±3.1 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HSS评分,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为89.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比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具有更短的住院和愈合时间,但总疗效相近.

    作者:陈诗强;熊文华;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12例SLN阳性并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获取的SLN均按示踪剂浓度排序并测量浸润灶大小.对各种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预测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提示NSLN转移与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小SLN转移(P=0.02)、SLN大转移灶大小(P<0.001)有关.全部SLN转移者NSLN转移可能性较非全部SLN转移者大;随SLN阴性个数增加,NSLN转移率下降;染色剂浓度越大SLN转移机会越大,浓度小SLN转移者较浓度小SLN无转移者SLN,其NSLN转移几率更高;大转移灶>2 mm者出现NSLN转移可能性比SLN大转移灶≤2 mm者大.结论 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小SLN转移(P=0.02)、SLN大转移灶大小(P<0.001)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黄晖;顾然;陈凯;苏逢锡;李顺荣;金亮;吴建南;邓贺然;许焕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胆道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难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难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胆道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手术均成功,取石时间25~70分钟,平均40分钟,结石取尽63例,结石残留2例,术中无胆管出血和胆管壁穿孔等并发症.随访一年,胆管不扩张,未发现肝外胆管残余结石,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所有患者未再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 胆道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有效、可行.

    作者:袁凤坤;陈茂品;刘子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治疗的19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组(43例)、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LCBDE)组(65例)和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OCBD)组(87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三组治疗前后CRP、PA、TBIL和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LTCBDE组除手术时间比OCBD组长外,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明显少于LCBDE和OCBD组(P<0.001).LTCBD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LCBDE组的15.4%和OCBD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CRP、TBIL和ALT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P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LTCBDE组的降低和升高水平比其余两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 LTCBDE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安全及经济的术式.

    作者:魏杨辉;黄耀;张卫星;杨莉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中脂蛋白水平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初诊的244例乳腺癌患者及同期99例健康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血清代谢指标的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总胆固醇、LDL-C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的关系,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无病生存率(DFS)的预后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较正常人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正常人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在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较Her-2阳性及三阴型乳腺癌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TC≥5.2 mmol/L组或LDL-C>3.08 mmol/L组的DFS较TC<5.2 mmol/L组或LDL-C≤3.08mmol/L组明显降低(TC 68% vs 77.7%,LDL-C 73.4%vs 86.3%,P<0.05).结论 高胆固醇、高LDL-C血症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林晓榕;黄迪;陈静琦;吴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骨肿瘤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骨肿瘤患者共78例,均予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对照组(n=36)遵医嘱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n=42)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78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成功实施射频消融术,手术成功率、术后随访6个月生存率100%.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 vs.16.7%,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骨肿瘤有理想疗效,近期生存率高,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浩;高明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垂直半褥式缝合结合甲沟重建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垂直半褥式缝合结合甲沟重建手术治疗足复发性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嵌甲型甲沟炎患者,包括采用垂直半褥式缝合结合甲沟重建术治疗64例(垂直半褥式缝合组),采用部分或全拔甲术治疗64例(拔甲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垂直半褥式缝合治疗的患者中复发6例(9.375%),拔甲组患者复发19例(29.687%),并且在疼痛比较、感染及畸形程度等比较上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垂直半褥式缝合结合甲沟重建治疗复发性嵌甲型甲沟炎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作者:冯嘉威;何伟东;黄新宇;许知光;杨明明;许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治疗气胸36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36例,观察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液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36例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症为术后持续漏气,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83~176 min,引流液总量35~350 mL,平均住院时间6.8天.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气胸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开展.

    作者:刘世维;范飞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CME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根治术相比,CME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阳光;陈炜;宋向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