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王志萍;习源娇;俸家伟;于杰
目的 探讨胎儿期发生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对孕75 ~85天的胎羊实行手术造成其单侧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在术后不同时期,取双侧肾脏(对侧肾脏作为对照),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分子学(PAX2和VEGF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梗阻侧肾脏,表现为皮质变薄,皮质囊性改变、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数目减少;PAX2表达显著升高,而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在胎羊模型中,输尿管发生梗阻后,梗阻侧肾脏随之而来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作者:汪凤华;刘威;梁建华;孙俊杰;莫家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诊疗和手术证实为钝性胰腺损伤(13例)患者CT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挫伤4例,挫裂伤9例,其中胰腺横断伤1例;均伴有胰周被膜、肾前筋膜增厚,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积液;2例伴假囊肿形成.合并伤包括脾挫裂伤5例,肝挫裂伤6例,肾挫裂伤3例.12例痊愈,1例死亡,3例术后6月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汪新;黄铁熬;孙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骨突新鲜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32例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23例,其中ⅡA型15例,ⅡB型2例,ⅡC型6例,Ⅲ型9例.本组均采用枕颌牵引3周后改行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年2月,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患者的寰枢椎关节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Halo-Vest外固定架具有经济、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且有使颈椎过伸牵引复位等优点,是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即使对于Ⅱ型骨折也仍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学年;朱文雄;江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与舒芬太尼单独用于小儿腹部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S组单纯使用静脉舒芬太尼0.03 μg· kg-1· h-1行术后镇痛;S+R组使用0.25%罗哌卡因1 mL·cm-1切口浸润+静脉舒芬太尼0.03 μμg· kg-1·h-1镇痛.比较术后1、2、4、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疼痛评估采用FLAAC量进行.结果 术后1、2、4、8小时,S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大于3分,明显高于S+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48小时S+R组与S组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雷东旭;潘永英;金宇林;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26例,肿瘤位于肝脏Ⅲ、Ⅳ、Ⅴ、Ⅷ段或膈顶以及邻近胆囊胃肠等空腔脏器部位,直径2.2~11.0 cm,单病灶18例,多病灶8例,共39个病灶.肝功能Child A或B级.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消融时间12~112 min,平均48min;术后出现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无肝衰竭、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B超、CT扫描检查,17例肿瘤不同程度坏死,4例部分液化,5例发现多发病灶及门静脉癌栓消融无效.结论 LRFA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对特殊部位的肝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留峥;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王志萍;习源娇;俸家伟;于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紫杉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有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紫杉醇组)、B组(乌司他丁25 kU/kg+紫杉醇组),C组(乌司他丁50 kU/kg+紫杉醇组).各组大鼠分别连续7天(第1至7天)注射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动物于第1,3,5,7d完成生理盐水或者乌司他丁注射后30 min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即累计总剂量为8 mg/kg.分别于0,5,8,15,21,28天使用yon Frey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闽值.结果 C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1);而B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紫杉醇诱导的触诱发痛,在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Diwas Manandhar;杜素娟;杨涛;叶西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作者:于从;谢小华;阳世伟;郝淑芹;殷梅妹;陈雪萍;赵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钢板内固定与Zero-p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的134例患者,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2组,ACDF组(n=71):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Zero-P组(n=63):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四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感,其中68例有躯干束带感及双下肢踩棉花感,12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分别评估单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VAS、JOA、D值及SWAL-QOL评分等.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2.5月.ACDF与Zero-p组平均每节段手术时间为65±11.3 min和47±7.6min,平均每节段出血量为68.5±21.1 mL和42.7±14.4 mL.上述两种比较,Zero-p组均较ACD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植入物的沉降或塌陷,植入螺钉松动,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证据显示骨性融合.结论 Zero-P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理论上可有效降低钢板置人所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是前路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植入物.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王大平;尚鹏;白雪岭;颜滨;邱亦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使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进行治疗(A组),54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骨折愈合率、手术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法.
作者:林镇荣;吴盛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吴安任;梁忠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的定位、分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50例肛瘘患者行MRI检查,根据MRI所见,定位瘘道位置,依据窦道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进行分型,并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结果 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30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2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3例,表浅型9例.原发性瘘管72个,内口78个,外口77个,肛周脓肿17个.MRI诊断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3.1%、96.2%、100%,特异度分别为91.5%、97.5%、91.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数量、走行、支管、内口的位置及有无肛周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作者:余太慧;杨绮华;吕泽坚;陈晓东;程子亮;毛家骥;梁碧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自然杀伤T细胞(NKT)评价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免疫调节效果.方法 收集35例前列腺癌患者,以35例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前列腺癌患者接受ELRP术后2周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NKT百分含量、IFN-γ及IL-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92±1.47、4.23±1.90及2.15±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3±4.16、8.94±2.76及5.86±1.97 (P<0.05);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三者分别回升为9.13±2.69、6.19 ±2.03及3.37±1.2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IFN-γ的平均荧光强度改变较IL-4明显.结论 NKT及其细胞因子数量下降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ELRP术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蔡海鹏;李清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注射成瘤模型,按照昼夜的不同时辰给予吉西他滨,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初步筛选出佳给药时间.方法 32只裸鼠饲养在SPF级实验动物房,统一光照条件,光照时间(7:30~19:30),黑暗时间(19:30~7:30),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收集对数生长期培养的A549细胞,浓缩成2× 107/mL的细胞悬液,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约0.2 mL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皮下.待肿瘤长到约1 cm×1 cm×1 cm大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前三组按照时辰2 am、8 am、14 pm给予吉西他滨(50 mg/Kg),隔两天给药一次,持续三周,第四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绘制肿瘤的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第30天处死裸鼠,抽血测肝肾功能,留取标本做HE染色观察镜下改变.结果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裸鼠移植瘤有治疗效果,其中2 am组抑瘤效果明显,肿瘤生长慢,裸鼠体重增长快;8 am组抑瘤效果差,肿瘤生长快,裸鼠体重增长慢.光镜下可见吉西他滨治疗组肺肝肾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肝肾功能改善(P<0.05,8 am、14 pm组vs.对照组;P<0.01,2 am组vs.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当中,2 am组治疗效果好,8 am组治疗效果差(P<0.05,2 am vs.8 am组).结论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移植瘤裸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疗效和副作用呈时辰节律变化,2 am组疗效佳,8 am组疗效差.
作者:王颖彦;常瑞明;常建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病变部位包括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1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使用多西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手术治疗13例,采取腰椎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髂骨取骨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5例中有2例在剧烈劳动后会出现轻微下腰痛;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其中前路手术组有1例患者偶有午后低热、乏力;后路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残留轻微下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不适.结论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单纯药物和药物联合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惠娇;凌玲;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之间进行血管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10具尸头标本(20侧)的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颞深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别测量其外径,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及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走行距离.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健康成人(20侧)的上颌动脉、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及颞浅动脉主干、额支、顶支的内径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尸头解剖上颌动脉外径为(2.60±0.20) 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外径(1.70±0.3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为(61.70±1.50) mm,而颈外、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分别为(162.40±2.60) mm、(171.00±2.70) mm.超声多普勒检查上颌动脉第二段血流量为(62.70±13.30) mL/min,而颞浅动脉额支、顶支血流量仅(15.90±3.70) mL/min、(17.70±4.10) mL/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进行血管搭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血流量大、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方法.
作者:马琳;张祥茂;黄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 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 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作者:于萌蕾;朱颉;曹亿;罗自通;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结论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作者:郑云开;赵仕懂;钟朝官;范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 (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 (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 (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 (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85.55% (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 (28/49)、DN 12.50%(2/16).结论 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作者:严燕琼;谢晓燕;郑荣琴;李安华;罗葆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婴儿呕吐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4例呕吐婴儿患者胃肠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外科疾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例十二指肠梗阻(5例闭锁,3例狭窄,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幽门闭锁.术前超声诊断41例,诊断率为93.18%.其余50例属内科疾病,其中40例为胃食管反流、10例为幽门痉挛.内科疾病经治疗后均短期内复查超声明确诊断,并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率98%.结论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简便、重复性好,对查找婴幼儿呕吐病因可作为常规首选筛查手段.
作者:孔晓玲;晏湘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