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严燕琼;谢晓燕;郑荣琴;李安华;罗葆明

关键词: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 (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 (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 (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 (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85.55% (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 (28/49)、DN 12.50%(2/16).结论 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

    目的 探讨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骨突新鲜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32例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23例,其中ⅡA型15例,ⅡB型2例,ⅡC型6例,Ⅲ型9例.本组均采用枕颌牵引3周后改行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年2月,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患者的寰枢椎关节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Halo-Vest外固定架具有经济、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且有使颈椎过伸牵引复位等优点,是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即使对于Ⅱ型骨折也仍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学年;朱文雄;江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及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例数、切口美观等均优于开腹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粘连等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练镇飑;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造影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 (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 (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 (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 (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85.55% (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 (28/49)、DN 12.50%(2/16).结论 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作者:严燕琼;谢晓燕;郑荣琴;李安华;罗葆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在基层医院胆道结石手术的运用

    目的 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在胆道结石手术中运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3例,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探查液电碎石仪治疗术式,通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胆道出血、术后胆道结石残余、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35例采用液电碎石,每例碎石次数约3~10次,每次持续放电约2~3秒,其中2例较大者反复击打约15次.术中胆道出血者3例,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胆管穿透或胆管壁撕裂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2.6天,无腹腔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半年随访,2例发现术后结石残余,经消化内镜取石.未发现胆总管狭窄病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在基层医院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作者:黄进团;林旭辉;曾玉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用胶粘合术治疗头面部小伤口

    目的 探讨医用胶在头面部裂伤中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550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使用医用胶粘合创面.结果 545例新鲜创面一期愈合.5例伤口术后开裂后二期愈合.结论 医用胶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创面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愈合后疤痕小、护理方便等优点.

    作者:于萌蕾;朱颉;曹亿;罗自通;彭吉才;黄都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雷奈酸锶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雷奈酸锶在男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共纳入58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26例雷奈酸锶组,32例为钙剂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L1 ~L4椎体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值,并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雷奈酸锶组患者治疗后6月及12月的VAS评分明显改善,低于钙剂组(P<0.001);雷奈酸锶组L1 ~L4椎体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值及T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显著,明显优于钙剂组(P<0.001).雷奈酸锶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及腹泻,钙剂组主要为便秘.结论 雷奈酸锶能有效地提高骨质量和缓解骨痛,副反应少,是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性骨痛的良好选择.

    作者:严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法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作者:于从;谢小华;阳世伟;郝淑芹;殷梅妹;陈雪萍;赵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检查对呕吐查冈婴儿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婴儿呕吐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4例呕吐婴儿患者胃肠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外科疾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例十二指肠梗阻(5例闭锁,3例狭窄,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幽门闭锁.术前超声诊断41例,诊断率为93.18%.其余50例属内科疾病,其中40例为胃食管反流、10例为幽门痉挛.内科疾病经治疗后均短期内复查超声明确诊断,并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率98%.结论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简便、重复性好,对查找婴幼儿呕吐病因可作为常规首选筛查手段.

    作者:孔晓玲;晏湘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结论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作者:郑云开;赵仕懂;钟朝官;范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升塑料袋用于腹腔扩容治疗腹内高压症

    目的 探讨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在腹腔高压症中的应用.方法 18例腹腔高压症的患者,包括急性重症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消化道穿孔、肠扭转及腹部外伤的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性剖腹探查手术及采用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减压,4~8天患者平稳后二次手术.结果 18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全小肠扭转1例,消化道穿孔1例,另15例痊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腹腔脓肿、1例切口疝、1例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结论 3升塑料袋腹腔扩容在腹腔高压症中的应用安全、经济、疗效满意.

    作者:陈壮浩;李建明;陈海生;宋巍巍;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采用两种方法处理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惠娇;凌玲;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钢板内固定术与融合Zero-p直人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钢板内固定与Zero-p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的134例患者,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2组,ACDF组(n=71):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Zero-P组(n=63):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四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感,其中68例有躯干束带感及双下肢踩棉花感,12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分别评估单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VAS、JOA、D值及SWAL-QOL评分等.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2.5月.ACDF与Zero-p组平均每节段手术时间为65±11.3 min和47±7.6min,平均每节段出血量为68.5±21.1 mL和42.7±14.4 mL.上述两种比较,Zero-p组均较ACD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植入物的沉降或塌陷,植入螺钉松动,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证据显示骨性融合.结论 Zero-P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理论上可有效降低钢板置人所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是前路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植入物.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王大平;尚鹏;白雪岭;颜滨;邱亦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异丙酚麻醉下气管插管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诱导下气管插管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SEP)的影响,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用于监测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18~40岁病人20例(8男,12女),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5 μg· mL-1并用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中、后的MnSSEP、BIS、SBP、DBP、HR.结果 气管插管前后MnSSEP各波潜伏期、BIS和HR均无改变.插管即刻MnSSEP的P15N20、N20P25波幅增高,插管后N20P25恢复,P15N20仍增高,其余波幅无改变.插管即刻和插管后SBP、DBP较插管前增高.结论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N20P25波幅较BIS更适于反映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作者:杨涛;陈瑞霞;杜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膜后人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5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残留及恢复情况.结果 49例(96.1%)患者(96.1%)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出结石,2例患者因结石上移入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55~12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30 mL(10~50 mL),输尿管结石清除率达100%.3例(5.9%)患者术后出现漏尿,2例(3.9%)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输尿管狭窄,需行内切开术并内置双J管引流.结论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梁胜军;高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腺钝性损伤急诊CT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诊疗和手术证实为钝性胰腺损伤(13例)患者CT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 13例患者中,胰腺挫伤4例,挫裂伤9例,其中胰腺横断伤1例;均伴有胰周被膜、肾前筋膜增厚,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积液;2例伴假囊肿形成.合并伤包括脾挫裂伤5例,肝挫裂伤6例,肾挫裂伤3例.12例痊愈,1例死亡,3例术后6月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腹部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汪新;黄铁熬;孙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医院病案资料的死亡病例分析(2003~2011年)

    目的 通过对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疾病等因素的统计分析,掌握各年龄段的死因构成及各系统的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资料中的死亡病例4068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ICD-10疾病分类原则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编码,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1年医院所有死亡病例4068人,死亡人数男女比例为1.67:1.50~岁组和60~岁组所占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40~岁组所占的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第三大死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明显下降.结论 肿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同时,需要重点关注40~岁组和男性人群的身心健康以减少死亡.

    作者:杨雅平;熊莺;顾然;邓贺然;苏逢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病变部位包括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1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使用多西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手术治疗13例,采取腰椎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髂骨取骨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5例中有2例在剧烈劳动后会出现轻微下腰痛;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其中前路手术组有1例患者偶有午后低热、乏力;后路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残留轻微下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不适.结论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单纯药物和药物联合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15~30 min,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其中结肠与外科肛管吻合8例,结肠与解剖肛管吻合6例.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71%(12/14).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57%(11/14)及7.14%(1/14).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卢焕全;叶镇彭;陈崇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剂量依赖性抑制紫杉醇诱导的触诱发痛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紫杉醇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有保护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紫杉醇组)、B组(乌司他丁25 kU/kg+紫杉醇组),C组(乌司他丁50 kU/kg+紫杉醇组).各组大鼠分别连续7天(第1至7天)注射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动物于第1,3,5,7d完成生理盐水或者乌司他丁注射后30 min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即累计总剂量为8 mg/kg.分别于0,5,8,15,21,28天使用yon Frey测痛仪测定大鼠机械刺激撤足闽值.结果 C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和B组升高(P<0.01);而B组大鼠机械撤足闽值较A组升高(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剂量依赖性地缓解紫杉醇诱导的触诱发痛,在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Diwas Manandhar;杜素娟;杨涛;叶西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冈素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万古霉素耐药性肠球菌感染(VRE)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从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因重型颅脑损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颅内肿瘤疾病收入NICU的患者.共有414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人口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被采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414例患者中,52例患者感染了VRE,362例患者未感染VRE.三代头孢在VRE感染前的使用多,占40.4%,四代头孢在VRE感染前的使用少,为5.8%.VRE感染的单因素分析可见,女性,GCS评分<8,糖尿病伴随症,留置管>4,机械通气时间>2周,NSICU时间>2周,附近有VRE(+)患者均是V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VRE感染独立影响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GCS评分<8,伴随糖尿病,留置导尿>2周,NICU时间>2周,附近有VRE(+)患者与VRE感染独立相关(P<0.05).结论 对NSICU中VRE易感患者的处理需要极其小心,重要的预防方法是医务人员洗手,严格带手套及严格的隔离可以预防VRE的感染.

    作者:于江龙;兰世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