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置身神圣的医学殿堂,倘徉在医学精神、知识、技能的海洋中,聆听前辈授课,跟随导师实习,一定对未来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向往。请你在课余,挥笔写下你的所思、所想,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共同发起的《未来的医生》征文活动。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踏进卫校时候的样子。第一次穿上护士服,第一次带上燕尾帽,还有第一次看到伟大的护理前辈南丁格尔的塑像,其实那时候的我们和普通人一样,对护理的认识也只是简单的为病人发药、打针、输液,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后,我对护理这个职业才有了了解和认知。
作者:赵亚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进一步推动医师文化建设,提升行业自身建设水平,弘扬医疗行业正能量,中国医师协会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医声》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具体名称依次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加医声。2014年名称为《甲午?医声》,今年为乙未年,名称则为《乙未?医声》)。此活动借助叙事文学的方式,发动医师协会会员、分会会员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广大医务人员用手中的笔,记叙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载医师们的成长轨迹,以激励广大工作人员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描述了一个人们生活中十分熟知的“意外事件”,爷爷没有来得及跟家人道别,猝然倒在大街上,随后就驾鹤西行了,跟爷爷亲的小孙子艾斯本悲伤极了。妈妈安慰艾斯本,说爷爷变成了美丽的天使,艾斯本一点也不相信,他怎么也想不起来爷爷长着两只翅膀飞翔的样子,爸爸宽慰艾斯本,说爷爷融入大地,哺育鲜花和大树,艾斯本也不相信,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葬礼上,牧师长长的祈祷词列举了爷爷一生的优点,也不能让艾斯本心灵得到安慰。
作者:江思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存方式,往往带来身心健康的损耗和精神的紧张,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出现。而音乐是洗涤人心灵的流泉,旋律明朗、意境唯美的音乐往往能带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临床上医生渐渐开始采用音乐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患者治疗疾病。
作者:周良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这是记者在诊室随手拍下的一组裘法祖院士接诊患者的照片,从摄影艺术的角度看,无论构图,还是面部特写,并不尽出彩,但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医学大师与患者抵达“共情”境遇(不仅体察到患者的痛苦,还要走进患者的心灵,与患者分担那一份痛苦)的精彩瞬间,首先是那双慈爱的眼睛,与患者平视,目光里透出平易与悲悯,更有医者的庄严与神圣。其次是那双温暖的手,与患者的手叠在一起,在现代医疗器械高精尖现实下,依然用那双灵巧的手去触摸病人,感知患者的冷暖与苦痛,实在不易。殊不知,十指连心,那是医患之间心灵的沟通,医患相对,温暖的眼神与关怀的话语固然重要,肢体的触摸与抚慰更是共情的利器。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京11博年12月,一场突然发现的大病让我和北爱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相遇了。12月11号,我刚从加拿大探亲回来,腹部发现肿块。于是到北京博爱医院普外科门诊请徐青主任诊治。徐主任查看后说:“你的腹腔有一个十几厘米大小的肿物,得马上住院检查。”徐主任是我很信任的医生,对他的信任来自于病人们的口碑。除了高超的医术,他的医德更赢得病人的好评。我决定在博爱医院住院,尽管博爱医院在北京不是十分有名的肿瘤治疗医院,但我对徐主任和他的团队有信心。
作者:张罗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前几天一位同事寻找拐杖,说家里人要用。求助信息在微信群发酵不到半个小时,八年前我用过的拐杖居然找到了。
作者:谭先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前不久,云南王天朝院长因拥有100套房产、100个停车位被查,安徽也有16位中心医院院长、6位副院长和100多名医药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捕。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失守。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古往今来,医者都为人们所崇敬,誉之为“白衣天使”,颂之为“医者父母心”。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人们仍是拉高对医者的“道德标尺”。其实,医者也是普通人,虽应医求高尚,如果过高地拔升道德标准,尤其是自我拔高,自诩“天使”,在当今就医秩序尚未理顺,就医观念尚有不少误区,对医学的能力期待过高的时候,反而容易陷入更加尴尬境地。
作者:杨叔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谁都以为绘本是童书,其实,它不仅仅只是童书。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它是医生常常推荐给病人阅读的书,也是医生、护士、家人在病床边深情朗读给病人听的书,它能帮助病人坦然面对死亡,认识死亡的意义,爱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八年的普通内科护士,对于护理这项工作,我没有把它看得有多么的神圣和伟大,我永远记得自己在求学时护理学导师所解释的护理只有三个字--“照顾人”。自己在参加工作以后才明白,这照顾的不光是人的身体,更多的是人的心灵,而这尺璧寸阴的8年时间转瞬即到,期间有苦涩,有眼泪,但更多的是满足和欢乐。
作者:袁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一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临床实习,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临床实习,是情歌与理智的碰撞;临床实习,旦夕之间,更是生与死的较量。
作者:杜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傍晚7点,我刚做完加班手术,回到办公室写医嘱,放在桌上的手机振了几下。拿起一看,是急诊室的哥们儿发的短信,请我看一下病人的CT。我在电脑上敲入病人的病例号,屏幕上马上弹出一个警示:“你是照顾这个病人的医护人员吗?如果不是,请离开。”
作者:冯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是宣武医院一名年轻的神经外科护士,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自知也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唯恐做不好,做错什么,也害怕跟患者以及医生护士相处不好。在看到如此多的医患暴力事件的报道之后,焦虑的情绪更加严重。医患关系如此僵化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国情的、制度的等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我能做到的就是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并且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作者:马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步入医学道路已五年有余。回想当初,不禁微微而笑,那时的稚气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稳重与严谨;那时的无知无畏早已被收藏在心底,作为一份青春的证明;那时点点的好奇已慢慢得到解答,而迎面而来的是更加深奥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可是我那简简单单的梦想却始终如一,静静地站在彼岸,等待花开花落,等待着我大步向前。医者,于我已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词,那是我所向往的地方,那是我追寻梦的地方,那是我的医缘所指的方向。
作者:李旭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CN10-1290/R)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医学人文类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