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
北京,一场新雨过后,天空蓝得不像北京,空气里弥散着一抹甜味。两三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在窗前飞过,不多久,其中的一只折了回来,她停歇在窗台,整理着羽毛,不起眼的灰黄颜色,映衬着翅膀上黑色的折痕,它把头钻到翅膀下的时候,露出腹部的雪白。
作者:陈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这是记者在诊室随手拍下的一组裘法祖院士接诊患者的照片,从摄影艺术的角度看,无论构图,还是面部特写,并不尽出彩,但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一位医学大师与患者抵达“共情”境遇(不仅体察到患者的痛苦,还要走进患者的心灵,与患者分担那一份痛苦)的精彩瞬间,首先是那双慈爱的眼睛,与患者平视,目光里透出平易与悲悯,更有医者的庄严与神圣。其次是那双温暖的手,与患者的手叠在一起,在现代医疗器械高精尖现实下,依然用那双灵巧的手去触摸病人,感知患者的冷暖与苦痛,实在不易。殊不知,十指连心,那是医患之间心灵的沟通,医患相对,温暖的眼神与关怀的话语固然重要,肢体的触摸与抚慰更是共情的利器。
作者:王一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为进一步推动医师文化建设,提升行业自身建设水平,弘扬医疗行业正能量,中国医师协会从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医声》征文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具体名称依次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加医声。2014年名称为《甲午?医声》,今年为乙未年,名称则为《乙未?医声》)。此活动借助叙事文学的方式,发动医师协会会员、分会会员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广大医务人员用手中的笔,记叙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记载医师们的成长轨迹,以激励广大工作人员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前不久,云南王天朝院长因拥有100套房产、100个停车位被查,安徽也有16位中心医院院长、6位副院长和100多名医药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捕。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失守。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京11博年12月,一场突然发现的大病让我和北爱医院普外科的医护人员相遇了。12月11号,我刚从加拿大探亲回来,腹部发现肿块。于是到北京博爱医院普外科门诊请徐青主任诊治。徐主任查看后说:“你的腹腔有一个十几厘米大小的肿物,得马上住院检查。”徐主任是我很信任的医生,对他的信任来自于病人们的口碑。除了高超的医术,他的医德更赢得病人的好评。我决定在博爱医院住院,尽管博爱医院在北京不是十分有名的肿瘤治疗医院,但我对徐主任和他的团队有信心。
作者:张罗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踏进卫校时候的样子。第一次穿上护士服,第一次带上燕尾帽,还有第一次看到伟大的护理前辈南丁格尔的塑像,其实那时候的我们和普通人一样,对护理的认识也只是简单的为病人发药、打针、输液,经过四年的理论学习后,我对护理这个职业才有了了解和认知。
作者:赵亚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院门诊部的人口密度不可谓不高,有人调侃道:“这不是春运,是看病!”熙熙攘攘的人群,多是前来就诊的患者和陪同的家人。门诊的每一天,好像就是由一件件医事组成的交响曲。
作者:邵建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工作者的死亡态度。方法:通过小组访谈的方法,对26名公共卫生工作者进行2轮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公共卫生工作者对于寿命的期望时间集中在70-90岁之间;期望死亡的方式为无痛苦死亡,一部分人考虑为不给家庭带来负担与痛苦必要时可以实施安乐死;死亡前期待能安排好后事,为亲朋好友做一些事情使他们不因自己的离去而痛苦;死亡前希望亲朋好友能平和接受自己的离去。结论:理性接受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对死亡的主要态度,家庭是公共卫生工作者考虑死亡方式与期待寿命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共卫生工作者普遍注重生命质量,相当部分人愿意为了回避死亡痛苦而采取较主动和开明的死亡方式。
作者:谢博;姚国辉;高欣;金叶;崔军;宋桂杭;张益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描述了一个人们生活中十分熟知的“意外事件”,爷爷没有来得及跟家人道别,猝然倒在大街上,随后就驾鹤西行了,跟爷爷亲的小孙子艾斯本悲伤极了。妈妈安慰艾斯本,说爷爷变成了美丽的天使,艾斯本一点也不相信,他怎么也想不起来爷爷长着两只翅膀飞翔的样子,爸爸宽慰艾斯本,说爷爷融入大地,哺育鲜花和大树,艾斯本也不相信,艾斯本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爷爷变成泥土的样子,葬礼上,牧师长长的祈祷词列举了爷爷一生的优点,也不能让艾斯本心灵得到安慰。
作者:江思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存方式,往往带来身心健康的损耗和精神的紧张,从而导致许多疾病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出现。而音乐是洗涤人心灵的流泉,旋律明朗、意境唯美的音乐往往能带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临床上医生渐渐开始采用音乐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患者治疗疾病。
作者:周良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是宣武医院一名年轻的神经外科护士,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自知也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唯恐做不好,做错什么,也害怕跟患者以及医生护士相处不好。在看到如此多的医患暴力事件的报道之后,焦虑的情绪更加严重。医患关系如此僵化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社会的、国情的、制度的等等。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我能做到的就是尽职尽责,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并且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作者:马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医学作为一门横亘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其凸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知性和局限性一直难以破解。面对这种人类无法超越的未知和无助,积极救助固然是临床选择的主流,但在危机深重,生还无望之际,放弃治疗(或称为“不选择积极救助”)有时候可能是合乎生命理论与趋势的选择,但这种合理是否合情?是否合法?如何做才合情,那么这又是否符合自然之道?是否符合伦理规范?是否认可放弃治疗的空间,救治过程中何时考虑放弃治疗,已经决定放弃治疗,如何撤离治疗等一系列难题随时可能接踵而至。每一次,临床医生或者病人本人该如何做出选择,才算是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洞悉、对社会的负责、对法律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放弃治疗,是一个生命的解脱,还是对责任的畏缩?这不仅是一个人文学科的难题,也是一个社会科学的难题,还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难题。
作者:赵悦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1973年10月,我出生在北京郊区延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整个社会和时代都还没有脱贫,所以我在妈妈肚子里无法想象得到今天孕妇的幸福和奢侈,再加上妈妈孕期严重反应和不能停止的生产队集体劳动,我的降生和存活几乎成为一个神话,瘦到身上的皮可以扯起一寸多高,绝对的骨瘦嶙峋。重男轻女的三寸金莲奶奶在盼望张家香火传沿的绝望中命令爸爸“掐死吧”,父亲七尺之躯含着眼泪哀求奶奶,从红色油漆柜里拿出他的一件旧衣服裁剪开成为我来到人世的第一件“袈裟”。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病患的意义》的作者图姆斯作为患者就医时曾喊出:“你只是在观察,而我是在体验”的这句话道出了患者就医体验在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医学是包括生命、伦理、道德、人文、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综合科学,医患关系更是一种专业性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打造患者高质量的就医体验,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同意权,让患者感到被尊重,是建立互相信赖互相理解的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
作者:赵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一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裘法祖院士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为保证老年临终者在临终阶段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需全面推进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回顾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建议通过建设临终关怀医疗机构服务体系、临终关怀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临终关怀医疗技术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医疗管理监督体系、临终关怀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来不断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义庭;邓帅;刘芳;李骥;杨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八年的普通内科护士,对于护理这项工作,我没有把它看得有多么的神圣和伟大,我永远记得自己在求学时护理学导师所解释的护理只有三个字--“照顾人”。自己在参加工作以后才明白,这照顾的不光是人的身体,更多的是人的心灵,而这尺璧寸阴的8年时间转瞬即到,期间有苦涩,有眼泪,但更多的是满足和欢乐。
作者:袁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寻找美医生”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医务工作者的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卫生计生委系统正能量,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界”的崇高精神。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