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PCCS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李焕雄;周雄清;张红红;吴云祥;叶运廷

关键词:创伤小, 大隐静脉, 曲张
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收治25例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PCCS[1]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小腿皮肤坏死及深静脉栓塞.5条肢体的活动性溃疡术后2周全部愈合,1年后有2条肢体的足靴处色素沉着未得到明显清退:仅发现1条肢体出现小腿部少量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严重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创伤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假体再造

    目的探讨用硅胶假体植入法修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失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11月,10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同期于胸大肌后植入硅胶假体再造乳房,并根据冰冻结果决定是否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无伤口积液感染,皮肤坏死及异物反应等.10例患者美观效果均满意,其中有4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所有病人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未发现有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无上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用硅胶假体行一期乳房再造,具有创伤小、安全、简单、恢复快的特点;再造后乳房美观,效果满意.

    作者:李文萍;王颀;翁秀琼;杨剑敏;张安秦;许娟;陈中杨;朱彩霞;施军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空心螺纹钉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作者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用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Garden分类Ⅰ型16例,Ⅱ型14例,Ⅲ型10例,Ⅳ型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长5年5个月,短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优良率达83.3%,4例病例出现骨折不愈合,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结论利用小切口空心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实用且费用低廉,避免长期期卧床引起多种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坤营;王广辉;张海玲;许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胃Dieulafoy病15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微创诊治方法.方法对本组1993年~2003年收治的15例胃Dieulafoy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阶段(1993年~1995年,共4例病人)对该病认识不足,确诊率低,采用传统的剖腹切开胃体探查,手术出血多,2例盲目胃大切、1例剖腹4次、1例死亡.第二、第三阶段(1996年~2003年,共11例病人)总结第一阶段的经验,胃镜的确诊率100%,胃镜临时止血率100%,胃镜硬化治疗持久止血率达80%.术中联合胃镜指示病灶,行胃壁楔形切除(2例使用腹腔镜技术),无1例死亡.结论胃镜是胃Dieulafoy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若胃镜下止血效果不确切,应及时中转手术.术中联合胃镜、腹腔镜治疗具有手术简单、微创、无污染腹腔、疗效可靠.

    作者:李伯健;冯家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附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发生机制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32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1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成像,9例患者治疗后作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门脉血管软组织肿块影和门静脉癌栓内及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间接征象主要有侧支循环形成及周围肝脏动力学的改变.螺旋CT扫描可以评价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资料,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永强;凌文峰;陈湘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4年6月255例肝胆管结石采用肝切除治疗的术式和治疗效果.结果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175例(68.62%),左半38例(14.90%),右肝叶或段切除35例(13.73%),其中右半肝切除5例,双侧多肝段切除22例(8.63%),同时作胆肠内引流73例(28.63%),手术并发症22(8.63%),无术后死亡.结石残留32例(12.55%),其中29例经胆道镜取干净.221例(86.67%)获随访1至13年平均7.5年,优良率达89.59%.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效果佳,术中B超及纤维胆道镜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应军;甄作均;苏树英;陈焕伟;李梅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附103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情况,其中非手术治疗67例(65.04%),手术治疗36例(34.95%).结果总治愈率78.64%(81/103),总病死率21.35%(22/103),总并发症发生率46.6%(48/103),其中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38.8%(26/67),病死率14.92%(10/67),治愈率85.07%(57/67),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1.11%(22/36),病死率33.33%(12/36),治愈率66.66%(24/36).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以及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SAP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小康;梁柳森;陈绵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肠癌术前应用Nutrison替代传统肠道准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纽纯素(Nutrison)可否替代大肠癌术前传统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本组2002年2月2003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例分Nutrison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两组病人在术前的一般情况,术中肠道清洁情况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术前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精神萎靡症状发生率:对照组100%,Nutrison组0%;术中肠道清洁率:Ⅰ级对照组为60%,Nutrrison组50%,Ⅱ级以上清洁率:对照组(90%),Nutrison(80%),P>0.05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感染性发生率对照组(30%)高于Nutrison组(10%).结论Nutrison用于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可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同样可达良好的肠道清洁度,还可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刘海金;蔡琦;曾祥福;曾祥泰;林坤泉;LIN Kun-quan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PCCS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收治25例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PCCS[1]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小腿皮肤坏死及深静脉栓塞.5条肢体的活动性溃疡术后2周全部愈合,1年后有2条肢体的足靴处色素沉着未得到明显清退:仅发现1条肢体出现小腿部少量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加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严重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创伤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焕雄;周雄清;张红红;吴云祥;叶运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胰腺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诊断,治疗经验及如何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至2004年12月胰腺损伤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8例,Ⅳ级6例,Ⅴ级1例.单纯胰周引流12例,胰体尾切除8例,胰腺近端缝扎、远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胰头十二指肠修补加十二指肠憩室化2例,胰腺近端缝扎、远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加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3例.结果痊愈25例(92.6%),死亡2例(7.4%).结论根据外伤病史,腹部体征、B超CT及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是有较大邦助.必要时及做剖腹探查协助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敏培;陈展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切除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遗漏,增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1例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定位者,行保守治疗;2例分别行胰头部肿瘤及胰尾肿瘤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血糖为1.53mmol/L并有低血糖临床症状.结论DSA的检查,对进一步明确细肿瘤的位置有肯定的作用;术前影像学定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

    作者:陈学中;孔刚;梁永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托特罗定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2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托特罗定治疗26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组26例治疗6~8周后,获得随访21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其中18/21例有效(85.7%),10/21例症状完全消失(47.6%),8/21症状明显好转(38.1%);3/21例无效(14.5%).仅少数患者有轻微口干和排尿费力不适反应.结论初步观察,托特罗定是一种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耐受性好、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李正明;郑荣根;李刚;施国强;郑观恩;李颂;黄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椎动脉创伤性动脉瘤一例

    创伤性动脉瘤为创伤所致的动脉瘤,其瘤壁非完整的动脉壁,为动脉内膜或周围纤维组织构成,故又称假性动脉瘤.颈部创伤致椎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少见,现将我科治疗一例介绍如下.

    作者:高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膀胱憩室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在1992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5例膀胱憩室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术前B超诊断2例,CT诊断2例,其中膀胱镜诊断4例.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例,移行细胞癌4例.5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随访5例,1例鳞癌死于术后1年;1例移行细胞癌死于术后3年,3例生存至今.结论膀胱憩室癌诊断首选膀胱镜检查,治疗以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因憩室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后需辅以BCG、IL-2膀胱灌注治疗.

    作者:何于成;杨朝东;熊艳春;李兆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53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自1995年3月至2005年3月对15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手法复位、牵引、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手术治疗,随访0.5~5年.结果失访4例,优142例,占95.3%,良7例,占4.7%,愈合时间平均4.5周.结论手法复位、尺骨鹰嘴骨牵引后复位并小夹板或石膏托超肘关节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杨标;马少云;陈利新;方汉民;朱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从1999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病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同时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28例获1.5~3年(平均19个月)的随访.按照马元璋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9.3%,一期骨折愈合率达92.9%,平均愈合时间为17周,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利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尽可能不剥离或少剥离骨膜,能有效恢复股骨形态,是治疗股骨复杂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用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5例,术后平均随防10月(6~12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经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骨折愈合早,肩关节功能恢复早,优良率达91.4%.结论微创穿针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易,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作者:李营;黄霖;黄建荣;李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

    目的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3~2004年收治的15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占桥本病的13.4%(15/112),所有15例病人均主诉有颈部结节,13例TGA及TMA升高.手术方式主要为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随访复发1例,转移2例.结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困难,术前常规检查TGA及TMA、术中常规作冰冻切片有助于提高桥本病的诊断.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原则进行.

    作者:沈樑;王辉;梁柳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分析(11例报告)

    目的探讨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的¨例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医源性胰腺损伤认识不足致术中漏诊、未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及感染因素是引起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B超、CT和淀粉酶测定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并采用综合治疗是提高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本组11例都经及时诊治,其中9例非手术方法治愈,2例行手术治愈,无1例死亡.出院后平均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无胰瘘、假性囊肿、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医源性术后胰瘘重在预防,早期诊治是提高疗效关键.

    作者:冼华寿;陈汝福;周泉波;林青;王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切除术的临床观察(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节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5例错构瘤患者在后腹腔镜下行肿瘤剜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85min,平均血量95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6.8d,手术效果好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钟小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术中ATP生物荧光法定量分析评估残肝实质储备功能

    目的探索术中ATP生物荧光定量分析作为评估残肝实质储备功能的有效参数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1月-2005年9月入住我院的28例肝切除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病例均于术前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功能分级,并根据术前、术后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化指标等检测结果制定出肝实质损害程度分级标准.术中无菌收集肝切除标本,经过酶解、消化等步骤收集肝细胞,生物荧光法定量ATP检测.结果28例病例因肝疾病或肝外疾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28例病例中肝实质损害程度分级为:正常(N)6例(21.42%),轻度(Mild)6例(21.42%),中级(Mod)8例(28.57%)和重度(Sev)8例(28.57%),ATP检测水平分别为:N 428.49±202.12 mol/cell,Mild 782.07±439.19 mol/cell,Mod 874.39±367.93 moL/cell,Sev 1020.76+567.91mol/cell.Sev.组单个肝细胞ATP含量高.Sev.组8例病人均有肝硬化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其中6例(75%,6/8)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手术.结论术中肝细胞ATP检测水平可提供预测残肝实质储备功能的有效信息.

    作者:BHATTA SK;陈涛;万云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