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例直肠阴道瘘的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的治疗经验

程延东;黄影蓓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 手术,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直肠阴道瘘分为高位瘘、中低位瘘和复发瘘,而分别采用经肛门结肠拖下术,直肠粘膜游离瓣修补术和经会阴体瘘管切除直肠阴道修复术.结果22例患者均获痊愈,无需结肠造瘘.随访1~11年,无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形式复杂,个体化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后管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麻醉导致异常广泛阻滞1例处理体会

    异常广泛阻滞是硬膜外麻醉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无力及烦躁不安,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状.因此需对症处理、密切观察和做好护理.现将1例异常广泛阻滞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庆梅;李文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肠结核的外科治疗(附26例分析)

    目的探讨肠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提高对肠结核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26例肠结核病例.结果肠结核病人术前确诊率低,本组术前确诊6例,占23.1%.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手术是针对肠结核病的并发症而进行的:抗结核治疗对肠结核病人有良好治疗效果;术前明确诊断可使部分肠结核病人免于手术.

    作者:林健群;洪建文;黄鑫;刘潮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低位前切除经肛门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一些相关问题.方法作者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月,对63例低位直肠癌施行超低位切除经肛门吻合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切除,吻合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1%(7/63),吻合口狭窄15.9%(10/63).局部复发率12.6%(8/63),5年生存率81%(51/63).结论超低位前切除经肛门吻合保肛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易行、安全、经济的术式,并可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邹坚;钟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2例直肠阴道瘘的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的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直肠阴道瘘分为高位瘘、中低位瘘和复发瘘,而分别采用经肛门结肠拖下术,直肠粘膜游离瓣修补术和经会阴体瘘管切除直肠阴道修复术.结果22例患者均获痊愈,无需结肠造瘘.随访1~11年,无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形式复杂,个体化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后管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程延东;黄影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癌治疗前影像学结果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比较肝癌术前CT,MRI,超声显像的结果与DSA及术中所见,探讨和分析其术后的复发的有关原因.方法在1991~2003.5作者对入院手术切除肿瘤大径≤5cm的283例肝癌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283例中CT、MRI、超声显像为单个的而DSA发现21.2%为2个或2个以上病灶,在手术探查中有32.5%2个或2个以上病灶.本组1、3、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2%、67.3%、50.1%和70.1%、57.7%、35.2%.本组肝癌术后第1年内复发占29.9%、第3年内占42.3%、5年内复发率为64.8%.结论影像学对肝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要提高诊断率,常常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可弥补CT或MRI和超声检查的不足,然而部分小转移灶也难于发现.

    作者:方万强;李升平;陈敏山;石明;张昌卿;徐立;李锦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部脏器损伤合并肾损伤的诊治分析(附32例报告)

    目的提高腹部脏器损伤合并肾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腹部脏器损伤合并肾损伤的诊治资料.结果治愈28例,死亡4例.8例在剖腹手术中未切开后腹膜探查肾损伤,切开后腹膜行肾探查引流5例,肾修补5例,肾部分切除7例,肾切除7例.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及恰当处理合并伤,是提高腹部脏器损伤合并肾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宗兵;许可慰;江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度肝外伤68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度肝外伤手术治疗经验,提高重度肝外伤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重度肝外伤68例,Ⅲ级42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手术方式有:深部褥式缝合术45例,清创式肝切除术20例,规则性肝切除术2例,肝动脉结扎术8例,近肝大静脉修补术6例,纱布填压止血术4例.结果死亡16例,治愈52例(治愈率76.5%).术后再出血5例,胆瘘3例,腹腔内感染5例.结论重度肝外伤均需紧急手术止血治疗.手术治疗成功关键是:快速扩容、彻底清创、采用合理术式、及时处理合并伤.

    作者:梁建波;张国波;李益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63例高龄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对1994~2004年围手术处理的163例高龄(年龄大于60岁)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3例病人均作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9%,其中切口感染19.6%(32/163),肺部感染12.3%(20/163),吻合口漏占3.7%(6/163),泌尿系感染为2.5%(4/163),高渗性昏迷1.2%(2/163),死亡0.6%(1/163).术后平均住院20天.结论如能做到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术式和手术时机,高龄结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曾山崎;王辉;唐伟镖;刘宏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8.1~2003.3经手术治疗的22例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病年龄、性别比、HBsAg阳性率、肿瘤大小、部位合并肝硬化及肝功能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无差异(P>0.05);AFP≥400μg/L阳性率为31.8%(7/22)、病理分化Ⅲ~Ⅳ级者占59.1%(13/22)和术后1年生存率13.6%(3/22),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性肝癌淋巴结转移有如下临床病理特点:(1)AFP≥400μg/L的阳性率低.(2)原发肿瘤病理分化分级以Ⅲ~Ⅳ级多见.(3)小肝癌也存在淋巴结转移.(4)术后1年生存率低,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5)手术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作者:陈亚进;朱彩荣;徐国权;陈积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监测和护理

    目的探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监测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8例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监测护理及治疗经过.结果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监测护理,本组病例全部获得了痊愈.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和心理辅导与宣教、术中准确的配合、术后严密的监测与护理是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曾文;陈妙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902例采用改良乳癌根治术患者被分为2组.1987至1995年的434例是作为对照组,而1996至2004年是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间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是23.7%,而研究组是4.5%,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改良乳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合理的皮瓣厚度,避免皮瓣张力,防止淋巴管漏,有效双管引流,合适包扎.

    作者:张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提高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尿道下裂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尿道外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未见尿漏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游离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游离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尿道下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阴茎头型尿道下裂采取尿道外口前移、阴茎头成形术,阴茎体型尿道下裂采用游离包皮内板代尿道Ⅰ期尿道成形术,阴茎阴囊型及会阴型尿道下裂采用游离膀胱粘膜代尿道Ⅰ期尿道成形术.

    作者:王胜义;陈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

    目的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肠镜检查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患者死于DIC外,余患者明确了诊断、抢救成功.结论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支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术中肠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是处理出血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重建术的护理

    全膀胱切除一原位新膀胱术是近年较为理想的膀胱替代术,腹腔镜技术操作具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优点.本组3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及出院健康指导是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详细介绍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护理方法.

    作者:李文平;胡穗琼;林春芳;陈文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侧支循环代偿障碍学说的探讨(续)

    在我国,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一直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没有一种疾病像PHT这样有如此众多观点上的分歧和相对矛盾的治疗方法.PHT虽然经过了100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仍没有一种被公认具有理想、全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凤瑞;褚海波;潘龙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直孔输尿管导管在腔镜手术中协助留置双J管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孔输尿管导管在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协助留置双J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40例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下留置双J管的资料.其中26例肾结石在ESwL前,3例在腹膜后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时,8例因肿瘤浸润输尿管致恶性梗阻,借助直孔输尿管导管经膀胱镜逆行留置双J管.3例M-PCNL术中常规方法置管困难,改用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留置双J管.结果97.5%成功置入双J管.结论直孔输尿管导管协助留置双J管,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安全、能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彬;詹河涓;陈岳;李德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的外科治疗(附7例报告)

    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管阻塞、胰管结石、顽固性疼痛、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常伴有胰管的全程扩张,特别是当阻塞位于胰腺头部时:有时胰管亦可以呈多数性的狭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性腹痛,可伴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病理改变为局部性或弥漫性硬化性改变和内、外分泌腺永久性的破坏.此类病人晚期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Puestow胰管-空肠吻合术为主要措施.作者1997~2002年共治疗7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戎;乔安意;钱以德;杨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髋置换与带血运骨瓣移植在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带血运骨瓣移植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1986年7月~1991年1月间,作者采用带血运骨瓣移植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1例89髋,通过追踪复查、问卷调查等手段共收集59例64髋患者的相应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带血运骨瓣移植术治疗36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8髋.结果随访时间12年3个月~16年7个月,平均15年4个月.术后早期Harris评分全髋组优于骨瓣组;后期Harris评分低龄骨瓣组及高龄全髋组相对较高,而再次手术率则相对较低.结论对于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带血运骨瓣移植术适合于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高龄患者.

    作者:张合亮;赵德伟;刘美利;朱希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T3、T4测定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3、T4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T3、T4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入院时脑出血量<30ml,T3、T4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并随着治疗的康复,此种变化渐恢复.入院时脑出血量≥30ml,T3值明显低下.结论动态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患者病情发展、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华仁;张周义;杨秀莲;杨云江;张长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情况.方法建立大鼠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PH)组、全肝移植(OLT)组和30%小体积肝移植(30%POLT)组,观察1w生存率,并于术后1、2、3、7d检测肝细胞增殖活性、肝功能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各组1w生存率均为100%;30%POLT组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峰值与PH组无差异(P>0.05);其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术后1、3d明显升高,组织学见肝细胞核分裂极其活跃.结论冷缺血1h的30%供肝和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较短的冷缺血时间以及熟练的手术技术可能对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清;陈燕涛;张红卫;谷艳丽;Uta Dahmen;Olaf Dirsch;王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