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韩童利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随访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随访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5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0,采用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随访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CAG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CL-90量表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AG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广泛的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陆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吸入多黏菌素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多黏菌素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进行6个月的雾化治疗.参照组吸入沐舒坦,试验组予多黏菌素联合沐舒坦吸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次数的变化.结果 吸入多黏菌素能有效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发作次数.结论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能从吸入多黏菌素治疗中获益.

    作者:黄榆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改良Gamma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三组,DHS组17例,改良Gamma钉组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8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改良Gamma钉组和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晓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内科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256例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实验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品管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心内科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姚玉梅;曹爱敏;汤尚燕;葛金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观察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42例合并脑肿胀需要进行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应用大骨瓣切开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硬脑膜外网状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残疾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死率为9.52%,对照组为28.57%;实验组残疾率为52.38%,对照组为76.19%,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合并急性脑肿胀脑外伤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较之大骨瓣切开方式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残疾及重度残疾率.

    作者:姜伟;武贵旭;乔俊;朱恩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女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女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高血压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指导其调整生活方式,根据患者年龄和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降低,远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女性高血压患者因自身特点而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妊娠期患病危险性高,雌、孕激素水平从更年期开始降低,绝经会影响血压等,临床医师应科学选择治疗药物,良好控制血压.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曼月乐环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开始痛经、月经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榴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如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等改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在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本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有患儿60例,给予对照组的患儿输液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的患儿则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然后对比观察观察两组患儿一次进针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一次进针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究表明,将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输液室儿童的输液中,不仅能够提高一次进针成功率,还能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改进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住院患者,对照组(n=177)、观察组(n =18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专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护理内涵,但并不能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痛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代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待产的10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1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试产成功(包括人工破膜术以及钳产术)、术中出血量、生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婴儿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总并发症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与对照组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和剖宫产对比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详细掌握产妇禁忌证,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从各个方面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00例腹腔镜组和180例开腹组,分别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费用.(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本低、疗效肯定,是治疗胆石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宁继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9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榆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40例研究组(接受钬激光碎石术)和40倒对照组(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石≥1 cm者、结石<1cm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9.2±11.4分钟、46.2±9.3分钟)、(70.3±15.2分钟、54.3±12.9分钟),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结石≥1 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石< 1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结石< 1cm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无需麻醉,术后残余结石率低的优点,应首选;结石≥1 cm时,宜优先选用输尿管镜钬激光.

    作者:罗春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及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能否过渡到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保障,因此该阶段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将PDCA循环方法贯彻到教育实施的每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同时可以改进教育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培训管理方法学.

    作者:薛建利;樊李瀛;吴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镇静催眠药合理应用的治疗分析

    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后期常合并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伴或者不伴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等,多需要合并使用镇静催眠药,特别是老年患者[1].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睡眠的同时,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故对于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依据病情、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镇静催眠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陆群;陈霞;乔进;石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