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利;樊李瀛;吴玮
目的 评价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结果 研究组DVT发生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紫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名患者,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 对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为高.结论 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普外科护理的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断肢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42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行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术后1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肢再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营敏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22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19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张跃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与优化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方法 通过优化门诊药房的内部环境、药师工作流程及服务模式,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开展科学化、规范化药学服务.结果 门诊药房药师工作效率提高了25.00%,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缩短了28.50%,患者取药满意度提高到100.00%,医疗事故发生率降至零.结论 优化门诊药房的布局和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万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痛的价值.方法 3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诺和锐30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能有效促进血糖的降低,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潘红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导管护理的质量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ICU发生的非计划拔管15例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意外拔管中男11例,女4例.高年龄85岁,低年龄23岁,平均年龄56岁.导管类型:气管插管4例,占27%,深静脉置管5例,占33%,胃管6例,占40%.发生意外拔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导管因素,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结论 对患者意外拔管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妥善固定导管,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可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吕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清创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行阑尾切除术151例,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51例病人中,切口甲类愈合127例,乙类愈合24例,无丙类愈合.乙类愈合者术后辅以理疗.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9天拆线.结论 通过在阑尾炎手术中清创脂肪层缝合切口的运用,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季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对80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入全程“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观察这些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和献血反应.结果 研究组相比于常规组心理状态更好,负面情绪比率有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给予“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有利于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减少献血反应.
作者:胡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干扰素具有光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及首选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发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作者:宋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咏梅;毛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硬脑膜网状切开在合并急性脑肿胀的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42例合并脑肿胀需要进行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应用大骨瓣切开术治疗,实验组应用硬脑膜外网状切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残疾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死率为9.52%,对照组为28.57%;实验组残疾率为52.38%,对照组为76.19%,上述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合并急性脑肿胀脑外伤时,硬脑膜网状切开术较之大骨瓣切开方式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残疾及重度残疾率.
作者:姜伟;武贵旭;乔俊;朱恩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关护理.结果 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合适的体位护理、呼吸机消毒、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芹;张云;王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并统计两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开始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平均为(17.94±1.91) min,自病情确诊至接受专科救治所用时间平均为(24.77±5.88)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74±3.88) min、(44.93±6.29) 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致残致死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利于临床快速实施抢救,降低致残致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洪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糖尿病已成为当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趋向年轻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糖尿病传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单纯的血糖测定只代表抽血时刻的血糖水平,并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准确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丽;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PICC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保证了病人的治疗,解除了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特别适用于输液疗程大于2周以上的长期输液患者.但在置管及维护等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上稍有不足就会造成PICC堵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我科曾实施PICC置管术2例,均发生堵管.其中有1例连续两次发生导管堵塞,后经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反复抽吸溶栓,两次均使PICC管道顺利畅通,避免了病人拔管的可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翟亚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