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梁洪静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急诊抢救,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并统计两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开始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平均为(17.94±1.91) min,自病情确诊至接受专科救治所用时间平均为(24.77±5.88)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74±3.88) min、(44.93±6.29) 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致残致死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利于临床快速实施抢救,降低致残致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比较两种治疗药物对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为9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心律平相比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6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俊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2年至今,于我院共有40例被诊断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没有中转对照组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的长,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80.00%,2年生存率为65.00%,3年生存率为55.00%,较对照组的70.00%,55.00%及4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优点,患者术后恢复快,所得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锦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7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发生呕吐的概率,同时对惠者心理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55例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脑外伤伴肺部感染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效地呼吸道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吸痰的护理及呼吸机的正确应用等.结果 55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良好护理,治愈31例,好转22例,死亡2例.结论 加强呼吸道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22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19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张跃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并统计两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开始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平均为(17.94±1.91) min,自病情确诊至接受专科救治所用时间平均为(24.77±5.88)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74±3.88) min、(44.93±6.29) 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致残致死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利于临床快速实施抢救,降低致残致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洪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改良Gamma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三组,DHS组17例,改良Gamma钉组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8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改良Gamma钉组和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晓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影响.方法 对照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鼻饲营养,出院指导等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同时予以综合连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连续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显效.

    作者:张红;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肝硬化严重低钠血症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例特定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35~ 50岁,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1].癫痫(epilepsy)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在1%左右,多发生在20岁之前[2],如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积极寻找癫痫发作的诱因,对于预防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3年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病程中出现严重反复的低钠血症,癫痫发作一次,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玲玲;钱湘云;沈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在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有效治疗,提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意义十分显著和突出.本文将通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耐药性实验,对其感染发生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研究开展实际,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吕美锟;黄文武;丁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作者:李克朋;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诱发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使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189例,发生抗生素脑病28例(14.8%).结果 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3例因未达透析指征,提前进行血液透析;3例经每日一次透析,连续3天后恢复,2例经连续透析2天无效,联合血液灌流后症状缓解.1例次因既往有精神病史,误为精神异常,继续使用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经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2小时后恢复.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肾内科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停药,增加血液透析频次,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施保护性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210例行导管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探讨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年龄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因素、导管位置因素以及静脉高营养因素是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达到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之目的.

    作者:崔碧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哈尔滨市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434份,利用spss18.0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与放射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照射种类的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的前五位指标为腹部B超、晶状体、心电图、血压及尿隐血;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在血小板异常方面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在晶状体异常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来的职业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眼部防护,尤其是职业照射种类为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更应在此方面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高年龄段人群及放射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应获得关注.

    作者:贾颖;孙长颢;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6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组仅给予脑脊液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症状缓解、再出血、死亡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脑脊液置换合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在症状缓解及预后上没有差别.

    作者:廖春俊;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肌电促通仪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咏梅;毛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2例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力作用下输液计数(每分钟滴数),判断导管堵塞的程度并作处理.结果 部分堵塞26例,完全阻塞6例,经处理部分阻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全部再通畅,3例完全堵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无法再通畅而拔除.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可以从护理方面减少堵塞的发生.

    作者:何永红;陈永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