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李克朋;刘向东

关键词:颌下, 巨大淋巴结增生, 误诊
摘要: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镇静催眠药合理应用的治疗分析

    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后期常合并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伴或者不伴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等,多需要合并使用镇静催眠药,特别是老年患者[1].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睡眠的同时,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故对于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依据病情、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镇静催眠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陆群;陈霞;乔进;石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某医院骨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6月和2015年同期临床路径实施现状,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按实施时间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医院医疗信息系统(HIS系统)提取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33名,研究组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住院日较对照组减少,平均住院费增加,同标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间住院日与术后住院日的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合理制定和实施能规范诊疗行为,对住院时间控制较好,但对住院费用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医院需围绕着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进行改革,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优临床路径.

    作者:钱光平;张雷;赵世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病检查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病的致病和影响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方法 分析本科室15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同时做了胃镜检查和14C呼气实验检测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1)经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高,占受检者总数的82.66%.(2)35 ~60岁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3)男女患病率分别为56%和44%,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4)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为100.0%.结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密切,且中年人群胃病发病率高,提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作者:龙丽;张剑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55例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脑外伤伴肺部感染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效地呼吸道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吸痰的护理及呼吸机的正确应用等.结果 55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良好护理,治愈31例,好转22例,死亡2例.结论 加强呼吸道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决策及操作技巧

    剖宫产手术不同于一般外科或妇科手术,该手术涉及母婴生命安全.要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具备手术指征,并且把握好手术时机,术者应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操作技巧,术者还应具备处理较疑难剖宫产手术经验,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术前充分评估母胎情况,对有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妇,积极治疗,限期手术.术中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妇产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廖邦兴;孔祥花;邓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以46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按照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出院后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并随访1年评价其生存质量.结果研究对象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8%和56.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71.2±5.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桂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作者:李克朋;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清创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清创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行阑尾切除术151例,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51例病人中,切口甲类愈合127例,乙类愈合24例,无丙类愈合.乙类愈合者术后辅以理疗.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9天拆线.结论 通过在阑尾炎手术中清创脂肪层缝合切口的运用,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季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凌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呼衰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除pH值外,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及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后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前者(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衰合并呼衰患者临床救治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扩大研究,规范治疗方案的价值.

    作者:王平;谢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脑卒中继发癫痫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7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综合组(39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评分均有改善,且综合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满意度为94.87%,较常规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应用.

    作者:周洪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施保护性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

    糖尿病已成为当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趋向年轻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糖尿病传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单纯的血糖测定只代表抽血时刻的血糖水平,并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准确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丽;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开展产前超声检查3756例,共检出胎儿畸形152处.结果 胎儿畸形发生率3.04% (114/3756),共152处畸形,引产证实占92.98% (106/114);先心病发生率1.06%、神经管畸形占0.91%、总唇裂占0.69%;超声检出敏感1度76.97%(117/152);有高危因素证实胎儿畸形92例(4.94%),高于无危险因素1.23%(22/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漏诊,先心病13例、神经管畸形5例、总唇裂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肢体短缩2例、马蹄内翻足1例.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可检出绝大多数胎儿畸形.

    作者:徐舒;包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如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等改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在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脑部组织缺血性、缺氧性软化坏死,终形成梗死病灶的脑血管疾病.ACI好发于老年群体,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系统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ACI,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对ACI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娟;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及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能否过渡到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保障,因此该阶段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将PDCA循环方法贯彻到教育实施的每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同时可以改进教育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培训管理方法学.

    作者:薛建利;樊李瀛;吴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