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英
目的 探讨脑外伤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5例脑外伤伴肺部感染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效地呼吸道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吸痰的护理及呼吸机的正确应用等.结果 55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和良好护理,治愈31例,好转22例,死亡2例.结论 加强呼吸道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溢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于脑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引起脑部组织缺血性、缺氧性软化坏死,终形成梗死病灶的脑血管疾病.ACI好发于老年群体,属于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系统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ACI,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通过检测ACI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对ACI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娟;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78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可间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
作者:吕湘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在残胃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残胃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检查的资料,动态观察残胃情况.结果 180例残胃患者中,其中11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54例患者残胃炎症改变;3例患者溃疡改变;7例患者胃癌复发,5例患者胃癌并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于残胃患者,服用均匀有回声型显影剂后行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可以随访追踪观察其术后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后合理治疗.
作者:唐中才;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以及后倾角(PA)的度数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肌力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蔡邦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病房在2015年8至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另选择2015年5至7月收治的80例未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病房中,能够使骨科患者疼痛得以减轻,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值得在骨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张文琼;黄先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22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19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张跃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在此基础上添加培氟沙星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泻、退热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泻、退热,加快体征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景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深入了解婴幼儿百日咳综合症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以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方法 我院200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诊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11例,对其病因及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经过、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以咳嗽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进行性、发作性、痉挛性咳嗽伴屏气、紫绀、咳嗽末出现鸡鸣样吸气性吼声,重者发作后精神不振、面色苍灰、纳差、球结膜出血,鼻黏膜出血;轻者发作后精神反应良好,食欲良好;情绪激动或哭闹时诱发明显.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0~12.00×109/L 4例,年龄0~6月(36.36%);12.00-33.5×109/L 7例,高可达33.5×109/L其中0 ~ 24月6例(54.54%),31月1例(9%);淋巴细胞比例:≤60%1例,年龄0~6月(9%);>60% 10例,年龄0 ~31月(90.9%),高达84.1%;EOS> 5.00%2例,高达15.9%.病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检测5例阴性;咽拭子百日咳杆菌培养:5例百日咳杆菌阴性,2例白假丝酵母菌生长;胸部X线片:6例支气管炎,1例右上肺不张,4例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所有病例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病情好转,随访2月症状均缓解,肺不张恢复.结论 百日咳综合症非百日咳杆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与体征不一致,易发展为慢性咳嗽,需规范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
作者:缪亚莉;钟晓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随访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5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0,采用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随访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待产的10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1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试产成功(包括人工破膜术以及钳产术)、术中出血量、生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婴儿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总并发症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与对照组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和剖宫产对比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详细掌握产妇禁忌证,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从各个方面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VAP组行机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人数显著多于非VAP组,且VAP组的穿刺置管率、留置胃管率以及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5).结论 根据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及临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用药情况的分析.方法 收集老年糖尿病的特点的相关文献及相关药物,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是我国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常用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筛查及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作者:罗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在断肢再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断肢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42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行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术后1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肢再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营敏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影响.方法 对照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及鼻饲营养,出院指导等以往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同时予以综合连续护理.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连续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有显效.
作者:张红;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干扰素具有光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及首选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发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作者:宋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434份,利用spss18.0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与放射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照射种类的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的前五位指标为腹部B超、晶状体、心电图、血压及尿隐血;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在血小板异常方面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在晶状体异常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来的职业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眼部防护,尤其是职业照射种类为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更应在此方面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高年龄段人群及放射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应获得关注.
作者:贾颖;孙长颢;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榆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40例研究组(接受钬激光碎石术)和40倒对照组(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石≥1 cm者、结石<1cm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9.2±11.4分钟、46.2±9.3分钟)、(70.3±15.2分钟、54.3±12.9分钟),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结石≥1 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石< 1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结石< 1cm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无需麻醉,术后残余结石率低的优点,应首选;结石≥1 cm时,宜优先选用输尿管镜钬激光.
作者:罗春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