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

刘晓丽;王林

关键词:血清游离脂肪酸, 血糖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检测, 诊断方法, 糖尿病患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现报告如下, 脑血管疾病, 健康体检者, 早期发现, 因素影响, 血糖水平, 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 年轻化,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指标
摘要:糖尿病已成为当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趋向年轻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糖尿病传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单纯的血糖测定只代表抽血时刻的血糖水平,并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准确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急性呼吸困难病人全血乳酸与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心源性和肺源性疾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很大程度上与肺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混淆,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发病快、预后差,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若不及时作出临床诊断,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血浆B型钠尿肽(BNP)是心脏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可特异性地在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自行分泌.因此,检测血浆BNP水平可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早期诊断.乳酸是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组织缺氧以及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供氧不足时,糖酵解作用加强,在肌肉中蓄积的乳酸释放人血液循环中,因此,全血乳酸测定对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供氧不足时的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全血乳酸监测已广泛运用于急诊患者的现场血浆检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血浆BNP和全血乳酸检测,分析血浆BNP、乳酸与急性呼吸困难的相关性,为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敬娥;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结节通过TI-RADS(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级,探讨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以期更好的对TMC术前定性做出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共68枚甲状腺微小病灶(大径≤10mm)进行TI-RADS分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文研究的病例当中,通过TI-RADS对其进行分级,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2、3、4A级,恶性结节多为4B、5级.TMC病灶多显示为边界不光整(62.8%),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0.3%),纵横比>1(53.2%),内部沙砾样钙化(66.7%).结论 TI-RADS分级可较好的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鉴别,对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自勉;沈红;李祁;邵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开展产前超声检查3756例,共检出胎儿畸形152处.结果 胎儿畸形发生率3.04% (114/3756),共152处畸形,引产证实占92.98% (106/114);先心病发生率1.06%、神经管畸形占0.91%、总唇裂占0.69%;超声检出敏感1度76.97%(117/152);有高危因素证实胎儿畸形92例(4.94%),高于无危险因素1.23%(22/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漏诊,先心病13例、神经管畸形5例、总唇裂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肢体短缩2例、马蹄内翻足1例.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可检出绝大多数胎儿畸形.

    作者:徐舒;包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肝硬化严重低钠血症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例特定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35~ 50岁,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1].癫痫(epilepsy)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在1%左右,多发生在20岁之前[2],如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积极寻找癫痫发作的诱因,对于预防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3年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病程中出现严重反复的低钠血症,癫痫发作一次,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玲玲;钱湘云;沈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53)分、2.50%,对照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52±1.16)分、2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医学科15例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导管护理的质量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ICU发生的非计划拔管15例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意外拔管中男11例,女4例.高年龄85岁,低年龄23岁,平均年龄56岁.导管类型:气管插管4例,占27%,深静脉置管5例,占33%,胃管6例,占40%.发生意外拔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导管因素,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结论 对患者意外拔管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妥善固定导管,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可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吕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不同给药时间在肠道清洁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PGEP)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纳入研究标准的住院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B组于结肠镜检查前一天晚20:00和次日晨8:00分别服PGEP一盒.采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标准判定肠道准备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146例,肠道清洁有效率86.9% (127/146),B组148例,肠道清洁有效率56.0% (83/148).A组较B组肠道准备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GEP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选择在结肠镜检查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肠道清洁效果更好.

    作者:姜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6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组仅给予脑脊液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症状缓解、再出血、死亡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脑脊液置换合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在症状缓解及预后上没有差别.

    作者:廖春俊;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浅析胎儿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之间的市内部分妇产医院的974例孕妇的资料以及所有死亡胎儿解剖的资料来做统计分析.根据孕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心脏大小、位置、结构形态、功能.标准切面为胎儿的三血管、主动脉弓、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动脉导管弓,并根据选取的资料,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74例胎儿中检查出12例心脏结构不正常,其中产前超声检查时确诊11例,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有91.5%的敏感性,99.8%的特异性.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降低胎儿出生缺陷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以上六个切面作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的标准有助于减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作者:孙运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燕;顾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小儿股骨干骨折采用C型臂透视下行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住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16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全部为优秀,没有发生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失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适当合理地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安全、微创、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于洪冰;高升;孙巨文;王德建;冯俊杰;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作者:李克朋;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霍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霍乱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症状大大改善,连续三次霍乱弧菌培养阴性,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痛的价值.方法 3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诺和锐30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能有效促进血糖的降低,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潘红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除部分粘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手术过程,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肌电促通仪在正中神经损伤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咏梅;毛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7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发生呕吐的概率,同时对惠者心理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入院的64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分别施以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0d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46.88%;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减低胃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