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

张玉姣

关键词:体检中心,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

    目的 观察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方案.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接受治疗时间,并统计两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开始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平均为(17.94±1.91) min,自病情确诊至接受专科救治所用时间平均为(24.77±5.88)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7.74±3.88) min、(44.93±6.29) min,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致残致死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利于临床快速实施抢救,降低致残致死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洪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施保护性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目的 探讨实施保护性医疗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方法 将40例肺癌患者按家属要求实施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在与家属沟通后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家属逐步告诉患者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的认知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照组按家属意愿进行保密治疗.结果 通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结论 转变家属要求保密观念的患者能提高自我认知系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岗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改进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住院患者,对照组(n=177)、观察组(n =18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专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护理内涵,但并不能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脑卒中继发癫痫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7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综合组(39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评分均有改善,且综合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满意度为94.87%,较常规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应用.

    作者:周洪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围术期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19%,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促进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凌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教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经我院门诊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健教组和对照组,健教组由医务人员每月给予一次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按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对照组患者按自己的理解行一定的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一年后检测BMI、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两组患者BMI、血糖值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健教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教组进展为糖尿病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显著避免其进展为糖尿病.

    作者:陈珺秋;余润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哈尔滨市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434份,利用spss18.0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与放射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照射种类的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的前五位指标为腹部B超、晶状体、心电图、血压及尿隐血;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在血小板异常方面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在晶状体异常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来的职业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眼部防护,尤其是职业照射种类为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更应在此方面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高年龄段人群及放射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应获得关注.

    作者:贾颖;孙长颢;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53)分、2.50%,对照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52±1.16)分、2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22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19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张跃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39例重症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78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可间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

    作者:吕湘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聚桂醇在出血性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肛肠科2012年05月至2014年08月间在局麻下行痔上粘膜下聚桂醇注射疗法的68例出血性痔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分析患者的治愈率情况等.结果 完成治疗之后,患者的治愈率高达100%(其中67例为注射1次,1例为注射2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71%,非常显著;手术平均时间为7.22±0.11min;无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并发症,所以,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使用方便,适合临床使用,尤其是基层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梅;韶建生;张美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待产的10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1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试产成功(包括人工破膜术以及钳产术)、术中出血量、生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婴儿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总并发症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与对照组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和剖宫产对比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详细掌握产妇禁忌证,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从各个方面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入院的64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分别施以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0d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46.88%;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减低胃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女性高血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女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高血压患者8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指导其调整生活方式,根据患者年龄和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降低,远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 <0.05.结论 女性高血压患者因自身特点而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妊娠期患病危险性高,雌、孕激素水平从更年期开始降低,绝经会影响血压等,临床医师应科学选择治疗药物,良好控制血压.

    作者:吴灵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开展产前超声检查3756例,共检出胎儿畸形152处.结果 胎儿畸形发生率3.04% (114/3756),共152处畸形,引产证实占92.98% (106/114);先心病发生率1.06%、神经管畸形占0.91%、总唇裂占0.69%;超声检出敏感1度76.97%(117/152);有高危因素证实胎儿畸形92例(4.94%),高于无危险因素1.23%(22/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漏诊,先心病13例、神经管畸形5例、总唇裂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肢体短缩2例、马蹄内翻足1例.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可检出绝大多数胎儿畸形.

    作者:徐舒;包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以及后倾角(PA)的度数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肌力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蔡邦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9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7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患者发生呕吐的概率,同时对惠者心理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