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海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等所导致的脑血管破裂出血不止,并在颅内形成血肿,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特征一般为运动发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大汗,意识障碍,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进入昏迷.鼾声呼吸,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不等大,脑疝形成而危及生命.这类病人多数行内科保守治疗,少数因出血量较大或大血肿形成铸型对周围脑组织损害严重或影响脑脊液循环的而病人一般情况较好的可进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脑出血病人始终是一个漫长的病程,根据颅内血肿演变过程的三个期,即血肿形成期,血肿自容期,血肿吸收期,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病人的成活及减少致残有着中药的意义.现将我科38例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给予全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导管护理的质量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ICU发生的非计划拔管15例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意外拔管中男11例,女4例.高年龄85岁,低年龄23岁,平均年龄56岁.导管类型:气管插管4例,占27%,深静脉置管5例,占33%,胃管6例,占40%.发生意外拔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导管因素,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结论 对患者意外拔管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妥善固定导管,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可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吕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在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有效治疗,提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意义十分显著和突出.本文将通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耐药性实验,对其感染发生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研究开展实际,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吕美锟;黄文武;丁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PICC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为病人提供了安全、快捷静脉通道,保证了病人的治疗,解除了反复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痛苦,特别适用于输液疗程大于2周以上的长期输液患者.但在置管及维护等环节和过程中,护理上稍有不足就会造成PICC堵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我科曾实施PICC置管术2例,均发生堵管.其中有1例连续两次发生导管堵塞,后经使用尿激酶稀释液反复抽吸溶栓,两次均使PICC管道顺利畅通,避免了病人拔管的可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翟亚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关护理.结果 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合适的体位护理、呼吸机消毒、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芹;张云;王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开始痛经、月经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榴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总结1例霍乱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症状大大改善,连续三次霍乱弧菌培养阴性,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随访护理对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5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50,采用随访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随访护理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210例行导管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探讨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年龄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因素、导管位置因素以及静脉高营养因素是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达到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之目的.
作者:崔碧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老年手术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经过合理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快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顾冰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00例腹腔镜组和180例开腹组,分别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治疗费用.(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直接医疗费用、间接医疗费用、术后6周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本低、疗效肯定,是治疗胆石症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宁继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22例急性心梗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救护的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因此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2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抢救成功,病情好转后出院,死亡3例,未发生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19例抢救成功的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治疗过程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的认同.
作者:张跃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2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力作用下输液计数(每分钟滴数),判断导管堵塞的程度并作处理.结果 部分堵塞26例,完全阻塞6例,经处理部分阻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全部再通畅,3例完全堵塞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无法再通畅而拔除.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临床上可以从护理方面减少堵塞的发生.
作者:何永红;陈永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指外伤患者行残端修整术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外伤患者70例,根据伤情不能行功能重建者,均行残端修整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70例患者残端修整术后手功能、外观等均明显改变,优良者65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临床针对手外伤患者行残端修整术作用突出,便于重建手部功能和外形,提高疾病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潘春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剖宫产手术不同于一般外科或妇科手术,该手术涉及母婴生命安全.要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具备手术指征,并且把握好手术时机,术者应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操作技巧,术者还应具备处理较疑难剖宫产手术经验,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术前充分评估母胎情况,对有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妇,积极治疗,限期手术.术中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妇产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廖邦兴;孔祥花;邓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作者:李克朋;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在此基础上添加培氟沙星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泻、退热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泻、退热,加快体征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景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73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97例(常规治疗联合胺碘酮),对照组76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个别轻度不良反应经妥善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可在今后用药过程中酌情选用.
作者:周书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