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诱发脑病临床分析

罗文沛

关键词:脑病, 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 促进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使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189例,发生抗生素脑病28例(14.8%).结果 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3例因未达透析指征,提前进行血液透析;3例经每日一次透析,连续3天后恢复,2例经连续透析2天无效,联合血液灌流后症状缓解.1例次因既往有精神病史,误为精神异常,继续使用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经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2小时后恢复.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肾内科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停药,增加血液透析频次,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关键.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病房在2015年8至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另选择2015年5至7月收治的80例未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病房中,能够使骨科患者疼痛得以减轻,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值得在骨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张文琼;黄先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的护理方案.方法 选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15例.给两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测评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总满意程度是93.33%,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程度73.33%(P<0.05).结论 针对实施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获得患者对护理较高的满意程度评价.

    作者:郭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镇静催眠药合理应用的治疗分析

    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后期常合并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症伴或者不伴高碳酸血症,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等,多需要合并使用镇静催眠药,特别是老年患者[1].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促进和维持近似睡眠的同时,会影响睡眠时相的正常比例,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大剂量可引起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进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故对于上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依据病情、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镇静催眠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陆群;陈霞;乔进;石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内科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256例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实验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品管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心内科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姚玉梅;曹爱敏;汤尚燕;葛金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53)分、2.50%,对照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52±1.16)分、2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在此基础上添加培氟沙星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泻、退热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泻、退热,加快体征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景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utar量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

    糖尿病已成为当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且趋向年轻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糖尿病传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测定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但单纯的血糖测定只代表抽血时刻的血糖水平,并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准确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丽;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护理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脑卒中继发癫痫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的78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综合组(39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2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评分均有改善,且综合组患者改善程度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满意度为94.87%,较常规组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患者满意度高,推荐应用.

    作者:周洪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肝硬化严重低钠血症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病例特定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00(25~400)/1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35~ 50岁,男性多见,出现并发症时死亡率高[1].癫痫(epilepsy)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在1%左右,多发生在20岁之前[2],如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积极寻找癫痫发作的诱因,对于预防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13年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原发性癫痫患者,病程中出现严重反复的低钠血症,癫痫发作一次,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居玲玲;钱湘云;沈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目的 对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140例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变化.结果 经住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中MDA、SOD含量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塞通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红;辛太和;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在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有效治疗,提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意义十分显著和突出.本文将通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耐药性实验,对其感染发生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研究开展实际,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吕美锟;黄文武;丁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食道反流病例误诊分析

    目的 针对胃食道反流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误诊措施,使诊治率得到提高.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50例胃食道反流病例的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误诊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其有效率为94.0%.结论 食管外的症状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所以该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使诊断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减少误诊.

    作者:宁月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浅析

    淋巴结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但多见于淋巴富集处,特殊部位,且肿大程度多有限,特殊部位淋巴结增生症易被误漏诊,本次研究报道1例颌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误诊,以供借鉴.

    作者:李克朋;刘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哈尔滨市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研究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434份,利用spss18.0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与放射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照射种类的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的前五位指标为腹部B超、晶状体、心电图、血压及尿隐血;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在血小板异常方面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在晶状体异常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来的职业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眼部防护,尤其是职业照射种类为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更应在此方面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高年龄段人群及放射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应获得关注.

    作者:贾颖;孙长颢;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基本、活跃的人际关系.新医改革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医患关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在部分地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持续不断的医疗纠纷造成医患互信度低下,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

    作者:沈小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曼月乐环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开始痛经、月经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榴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聚桂醇在出血性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肛肠科2012年05月至2014年08月间在局麻下行痔上粘膜下聚桂醇注射疗法的68例出血性痔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分析患者的治愈率情况等.结果 完成治疗之后,患者的治愈率高达100%(其中67例为注射1次,1例为注射2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71%,非常显著;手术平均时间为7.22±0.11min;无1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并发症,所以,并发症发生率为0.00%.结论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出血性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使用方便,适合临床使用,尤其是基层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梅;韶建生;张美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