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剑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燕;顾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4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结果 研究组DVT发生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研究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紫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同时一并扫除部分粘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手术过程,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与术者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汤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户外运动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精神科在岗和外来进修的女护士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 =23,不进行户外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运动).在户外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工作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适度持久的户外运动能够缓解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减轻其工作焦虑状况.
作者:邹继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胫骨平台内翻角(TPA)以及后倾角(PA)的度数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及肌力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蔡邦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140例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变化.结果 经住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中MDA、SOD含量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塞通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红;辛太和;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总结优质护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前的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优质护理的开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4个方面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康复.
作者:冒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促进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使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189例,发生抗生素脑病28例(14.8%).结果 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3例因未达透析指征,提前进行血液透析;3例经每日一次透析,连续3天后恢复,2例经连续透析2天无效,联合血液灌流后症状缓解.1例次因既往有精神病史,误为精神异常,继续使用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经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2小时后恢复.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肾内科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停药,增加血液透析频次,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Polyethlene Glycol Electrolyte Powder(PGEP)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纳入研究标准的住院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B组于结肠镜检查前一天晚20:00和次日晨8:00分别服PGEP一盒.采用《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标准判定肠道准备的情况,并比较两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146例,肠道清洁有效率86.9% (127/146),B组148例,肠道清洁有效率56.0% (83/148).A组较B组肠道准备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GEP进行结肠镜前肠道准备,选择在结肠镜检查检查当日晨8:00和9:00分别服PGEP一盒,肠道清洁效果更好.
作者:姜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深入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整体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率以及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痛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代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血糖以及血脂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90例经诊断为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匹伐他汀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观察两组各项血糖以及血脂指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差值无意义,P >0.05,空腹血糖、HDL-C匹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指标正常,P<0.05.结论 匹伐他汀不仅起到降低血脂功效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对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效果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兰兰;刘雪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榆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40例研究组(接受钬激光碎石术)和40倒对照组(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结石≥1 cm者、结石<1cm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9.2±11.4分钟、46.2±9.3分钟)、(70.3±15.2分钟、54.3±12.9分钟),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结石≥1 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石< 1cm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残余结石率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结石< 1cm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无需麻醉,术后残余结石率低的优点,应首选;结石≥1 cm时,宜优先选用输尿管镜钬激光.
作者:罗春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VAP组行机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人数显著多于非VAP组,且VAP组的穿刺置管率、留置胃管率以及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5).结论 根据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及临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使用康复新外用及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各处疱疹疗效观察.方法 现将我院2015年门诊及住院共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各疱疹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1.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疱疹后,能明显促进疱疹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食欲,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 病历介绍患者,男,75岁,患者原系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铸工,累计接触粉尘工作24年余,1988年经南京市尘肺诊断组确诊为“铸工尘肺壹期”,自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白粘痰为主,合并感染时有黄浓痰,并渐有胸闷、气喘.上诉症状于季节交替和气候交换时明显,并逐年加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四十余年”加重半天,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配合检查,胸廓略成桶状,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对称,心率为62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及异常心音.患者现活动能力低于一般,稍事活动均可引起气喘、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
作者:胡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确诊依据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共78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为97.5%,aVR导联R波增高42者占52.5%,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22.5%,出现SⅠQⅢTⅢ者占20.0%,TV1~ TV3同时发生倒置25者占31.25%,房性早搏者占70.0%,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占73.75%,窦性心动过速者占97.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临床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心电图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