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呼吸训练在铸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胡振兴

关键词:呼吸训练, 铸工尘肺, 尘肺患者, 应用, 胸闷, 气喘, 咳痰, 咳嗽, 慢性阻塞性, 症状, 体格检查, 南京市, 活动能力, 呼吸运动, 合并感染, 尘肺诊断, 自主体, 肋间隙, 肺气肿, 病理性
摘要:1 病历介绍患者,男,75岁,患者原系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铸工,累计接触粉尘工作24年余,1988年经南京市尘肺诊断组确诊为“铸工尘肺壹期”,自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白粘痰为主,合并感染时有黄浓痰,并渐有胸闷、气喘.上诉症状于季节交替和气候交换时明显,并逐年加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四十余年”加重半天,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配合检查,胸廓略成桶状,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对称,心率为62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及异常心音.患者现活动能力低于一般,稍事活动均可引起气喘、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收治的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病因主要为胆源性急性复发胰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及呕吐等.行影像学检查主要为胰腺增大,行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淀粉酶升高,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痊愈,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6~24月,未见复发.结论 正确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内镜手术时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目的 对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140例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变化.结果 经住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中MDA、SOD含量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塞通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红;辛太和;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合理用药探讨

    目的 通过神经内科典型病例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 对在临床查房中碰到的不同类型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查阅相应的资料和文献,从而解决一些常见的棘手问题;结论 对典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朱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随着新型抗菌药物在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感染患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致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开展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研究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有效治疗,提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意义十分显著和突出.本文将通过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以耐药性实验,对其感染发生的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临床研究开展实际,对普通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吕美锟;黄文武;丁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80颗牙)需要进行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烤瓷桩冠修复和金属嵌体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后,观察组满意率(95.6%)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满意度和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应用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确诊依据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共78例患者发生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为97.5%,aVR导联R波增高42者占52.5%,右束支传导阻滞者占22.5%,出现SⅠQⅢTⅢ者占20.0%,TV1~ TV3同时发生倒置25者占31.25%,房性早搏者占70.0%,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占73.75%,窦性心动过速者占97.5%.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较明显,临床医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心电图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霍乱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1例霍乱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的消毒隔离,以及迅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症状大大改善,连续三次霍乱弧菌培养阴性,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院内感染.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改进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住院患者,对照组(n=177)、观察组(n =18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专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护理内涵,但并不能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9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和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12年至今,于我院共有40例被诊断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没有中转对照组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的长,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80.00%,2年生存率为65.00%,3年生存率为55.00%,较对照组的70.00%,55.00%及4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的优点,患者术后恢复快,所得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锦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应用抗生素诱发脑病临床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使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189例,发生抗生素脑病28例(14.8%).结果 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3例因未达透析指征,提前进行血液透析;3例经每日一次透析,连续3天后恢复,2例经连续透析2天无效,联合血液灌流后症状缓解.1例次因既往有精神病史,误为精神异常,继续使用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经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2小时后恢复.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肾内科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停药,增加血液透析频次,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9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体会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老鼠为主要的传染源,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该病属于全身多器官受损的疾病,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2013年至今,我院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海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医学科15例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对导管护理的质量管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ICU发生的非计划拔管15例病例资料,就其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意外拔管中男11例,女4例.高年龄85岁,低年龄23岁,平均年龄56岁.导管类型:气管插管4例,占27%,深静脉置管5例,占33%,胃管6例,占40%.发生意外拔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导管因素,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结论 对患者意外拔管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妥善固定导管,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管理等措施可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吕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其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基本、活跃的人际关系.新医改革实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医患关系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在部分地区,医患矛盾日益突出.持续不断的医疗纠纷造成医患互信度低下,医患关系紧张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

    作者:沈小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Autar量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改良Gamma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三组,DHS组17例,改良Gamma钉组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8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改良Gamma钉组和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晓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决策及操作技巧

    剖宫产手术不同于一般外科或妇科手术,该手术涉及母婴生命安全.要行剖宫产手术,必须具备手术指征,并且把握好手术时机,术者应熟练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操作技巧,术者还应具备处理较疑难剖宫产手术经验,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术前充分评估母胎情况,对有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孕妇,积极治疗,限期手术.术中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妇产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总结临床经验,避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廖邦兴;孔祥花;邓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呼吸训练在铸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 病历介绍患者,男,75岁,患者原系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铸工,累计接触粉尘工作24年余,1988年经南京市尘肺诊断组确诊为“铸工尘肺壹期”,自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白粘痰为主,合并感染时有黄浓痰,并渐有胸闷、气喘.上诉症状于季节交替和气候交换时明显,并逐年加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四十余年”加重半天,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配合检查,胸廓略成桶状,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对称,心率为62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及异常心音.患者现活动能力低于一般,稍事活动均可引起气喘、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

    作者:胡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在此基础上添加培氟沙星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泻、退热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泻、退热,加快体征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景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