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剂科门诊药房工作流程的优化与分析

陈万杰

关键词:药剂科, 门诊药房, 工作流程, 优化与分析
摘要:目的 探索与优化我院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方法 通过优化门诊药房的内部环境、药师工作流程及服务模式,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开展科学化、规范化药学服务.结果 门诊药房药师工作效率提高了25.00%,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缩短了28.50%,患者取药满意度提高到100.00%,医疗事故发生率降至零.结论 优化门诊药房的布局和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痛的价值.方法 3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诺和锐30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值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能有效促进血糖的降低,提高综合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潘红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病例行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对30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外覆盖法颅骨修补.结果 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排斥反应、过敏反应,通过术后随防,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植入体变形、术后症状加重等情况;所有患者对自己术前与术后成形的情况无异议,一致认为达到了术后整形的效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的心理、生理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康复.结论 应用数字化成型钛网进行颅骨修补与传统手工塑型颅骨修补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手术塑型时间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应用数字化成型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作者:向天奎;朱兴斌;胡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80颗牙)需要进行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烤瓷桩冠修复和金属嵌体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后,观察组满意率(95.6%)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满意度和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改善心内科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256例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实验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给予品管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品管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心内科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

    作者:姚玉梅;曹爱敏;汤尚燕;葛金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意义

    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利用血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堆聚,很容易产生酸中毒,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以高血糖为主的酮症酸中毒(DKA).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常需测定血液中酮体的浓度,一般以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反映体内酮体的水平.该测定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对血清β-羟丁酸的酶法分析作了方法学和临床应用评价,现将有关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连蕾;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病房在2015年8至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另选择2015年5至7月收治的80例未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经过精心的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骨科病房中,能够使骨科患者疼痛得以减轻,减少平均住院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值得在骨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张文琼;黄先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研究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以前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将2015年后收治的5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结论 使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清醒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可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起平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在临床整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不对称双眼皮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重睑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43±4.05ml、愈合时间7.13±1.65d均少于对照组的48.57±3.75ml、10.15±1.46d,差异较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45.43±5.46min多于对照组的31.87±4.24min,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满意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去脂联合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患者满意度高,安全性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雷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某医院骨科临床路径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6月和2015年同期临床路径实施现状,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按实施时间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医院医疗信息系统(HIS系统)提取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33名,研究组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住院日较对照组减少,平均住院费增加,同标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间住院日与术后住院日的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的合理制定和实施能规范诊疗行为,对住院时间控制较好,但对住院费用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医院需围绕着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进行改革,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优临床路径.

    作者:钱光平;张雷;赵世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乳酸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创伤性休克常见于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创伤性休克患者耗氧增加、血氧供应障碍,使动脉血乳酸水平异常升高,机体应激反应,凝血系统功能被异常激活、D-二聚体升高,微血栓形成.早期血乳酸及D-二聚体的联合测定可有效评估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为临床抢救患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林;马敬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目的 对血塞通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140例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变化.结果 经住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中MDA、SOD含量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塞通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中MDA、SOD的含量,值得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张玉红;辛太和;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曼月乐环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开始痛经、月经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榴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观察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待产的10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100例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的试产成功(包括人工破膜术以及钳产术)、术中出血量、生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婴儿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大出血、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以及总并发症数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潴留与对照组没有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对疤痕子宫产妇实施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和剖宫产对比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详细掌握产妇禁忌证,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从各个方面来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唐雨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开展产前超声检查3756例,共检出胎儿畸形152处.结果 胎儿畸形发生率3.04% (114/3756),共152处畸形,引产证实占92.98% (106/114);先心病发生率1.06%、神经管畸形占0.91%、总唇裂占0.69%;超声检出敏感1度76.97%(117/152);有高危因素证实胎儿畸形92例(4.94%),高于无危险因素1.23%(22/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漏诊,先心病13例、神经管畸形5例、总唇裂1例、先天性肾积水1例、肢体短缩2例、马蹄内翻足1例.结论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可检出绝大多数胎儿畸形.

    作者:徐舒;包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急性呼吸困难病人全血乳酸与B型钠尿肽的临床意义

    急性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多见于心源性和肺源性疾病.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既不敏感,也不特异,很大程度上与肺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混淆,且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发病快、预后差,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若不及时作出临床诊断,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研究表明,血浆B型钠尿肽(BNP)是心脏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可特异性地在心室容积扩张、压力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的情况下自行分泌.因此,检测血浆BNP水平可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做出早期诊断.乳酸是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组织缺氧以及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供氧不足时,糖酵解作用加强,在肌肉中蓄积的乳酸释放人血液循环中,因此,全血乳酸测定对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所致供氧不足时的组织缺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前,全血乳酸监测已广泛运用于急诊患者的现场血浆检测.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进行血浆BNP和全血乳酸检测,分析血浆BNP、乳酸与急性呼吸困难的相关性,为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马敬娥;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分析与针对性护理

    目的 探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措施.方法 采用SAS和SDS对该院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估效果.结果 患者的焦虑状态发生率为64.17%,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0.83%,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焦虑和抑郁状态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丁帅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VAP组行机械通气超过10d的患者人数显著多于非VAP组,且VAP组的穿刺置管率、留置胃管率以及意识障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VAP组(P<0.05).结论 根据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发病率及临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急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1例在此基础上添加培氟沙星治疗,观察组4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泻、退热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肠炎患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止泻、退热,加快体征恢复速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毕景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究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

    目的 对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方法 对80例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只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入全程“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观察这些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和献血反应.结果 研究组相比于常规组心理状态更好,负面情绪比率有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给予“一对一”的系统性护理有利于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减少献血反应.

    作者:胡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