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向天奎;朱兴斌;胡文

关键词: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 颅骨缺损, 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病例行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数字化成形钛网对30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外覆盖法颅骨修补.结果 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排斥反应、过敏反应,通过术后随防,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植入体变形、术后症状加重等情况;所有患者对自己术前与术后成形的情况无异议,一致认为达到了术后整形的效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的心理、生理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康复.结论 应用数字化成型钛网进行颅骨修补与传统手工塑型颅骨修补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手术塑型时间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应用数字化成型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胃食道反流病例误诊分析

    目的 针对胃食道反流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误诊措施,使诊治率得到提高.方法 对本院就诊的50例胃食道反流病例的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误诊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并给予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其有效率为94.0%.结论 食管外的症状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所以该病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使诊断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减少误诊.

    作者:宁月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及探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当前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能否过渡到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保障,因此该阶段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将PDCA循环方法贯彻到教育实施的每个环节,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同时可以改进教育质量,是值得推广的培训管理方法学.

    作者:薛建利;樊李瀛;吴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干扰素具有光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及首选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畏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发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

    作者:宋晓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改良Gamma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三组,DHS组17例,改良Gamma钉组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8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改良Gamma钉组和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应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晓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胃造影对残胃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在残胃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残胃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检查的资料,动态观察残胃情况.结果 180例残胃患者中,其中11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54例患者残胃炎症改变;3例患者溃疡改变;7例患者胃癌复发,5例患者胃癌并淋巴结转移.结论 对于残胃患者,服用均匀有回声型显影剂后行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胃造影,可以随访追踪观察其术后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后合理治疗.

    作者:唐中才;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以46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按照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出院后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并随访1年评价其生存质量.结果研究对象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8%和56.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71.2±5.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桂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例呼吸训练在铸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1 病历介绍患者,男,75岁,患者原系南京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铸工,累计接触粉尘工作24年余,1988年经南京市尘肺诊断组确诊为“铸工尘肺壹期”,自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以白粘痰为主,合并感染时有黄浓痰,并渐有胸闷、气喘.上诉症状于季节交替和气候交换时明显,并逐年加重.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四十余年”加重半天,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扶入病房,自主体位,配合检查,胸廓略成桶状,肋间隙增宽,双侧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对称,心率为62次/分,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及异常心音.患者现活动能力低于一般,稍事活动均可引起气喘、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等症状.

    作者:胡振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呼衰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治疗,除pH值外,观察组患者的SaO2、PaO2及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有效率为93.3%,后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前者(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衰合并呼衰患者临床救治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进一步扩大研究,规范治疗方案的价值.

    作者:王平;谢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

    目的 浅析胎儿脏超声检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5月之间的市内部分妇产医院的974例孕妇的资料以及所有死亡胎儿解剖的资料来做统计分析.根据孕妇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心脏大小、位置、结构形态、功能.标准切面为胎儿的三血管、主动脉弓、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动脉导管弓,并根据选取的资料,将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74例胎儿中检查出12例心脏结构不正常,其中产前超声检查时确诊11例,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测有91.5%的敏感性,99.8%的特异性.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对降低胎儿出生缺陷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以上六个切面作为胎儿心脏超声检测的标准有助于减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作者:孙运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风险应用于体检中心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体检人员、护理人员及体检管理方面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护理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及各种投诉明显减少,体检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结论 加强对体检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

    作者:张玉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和置换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双下肢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患者围术期的失血量,提高治愈效果,且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治斌;杨峻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80颗牙)需要进行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烤瓷桩冠修复和金属嵌体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1~2年后,观察组满意率(95.6%)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烤瓷桩冠修复后磨牙牙冠大面积缺损可获得满意的满意度和美学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β-羟丁酸的测定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意义

    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利用血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堆聚,很容易产生酸中毒,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以高血糖为主的酮症酸中毒(DKA).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常需测定血液中酮体的浓度,一般以检测血清β-羟丁酸的浓度反映体内酮体的水平.该测定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对血清β-羟丁酸的酶法分析作了方法学和临床应用评价,现将有关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连蕾;高秀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体会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名患者,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 对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为高.结论 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普外科护理的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匹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

    目的 探究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血糖以及血脂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90例经诊断为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匹伐他汀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观察两组各项血糖以及血脂指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DL-C、甘油三酯、胆固醇指标差值无意义,P >0.05,空腹血糖、HDL-C匹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指标正常,P<0.05.结论 匹伐他汀不仅起到降低血脂功效还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对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效果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兰兰;刘雪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如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等改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在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25±0.53)分、2.50%,对照组的NIPS评分、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52±1.16)分、20.00%,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心律失常过程中所采用的药物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比较两种治疗药物对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为9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心律平相比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210例行导管留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探讨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年龄因素、导管留置时间因素、导管位置因素以及静脉高营养因素是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达到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之目的.

    作者:崔碧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