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会英;王军
目的 究分析个体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儿童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间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本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有患儿60例,给予对照组的患儿输液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的患儿则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护理,然后对比观察观察两组患儿一次进针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一次进针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究表明,将个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输液室儿童的输液中,不仅能够提高一次进针成功率,还能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李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改进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筛选住院患者,对照组(n=177)、观察组(n =183)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专科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水平,深化护理内涵,但并不能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头颅微创引流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84例CSDH头颅微创引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后的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后舒适度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CC)可以促进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头颅微创引流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减少了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和谐.
作者:刘秀英;孙林霞;刘新;王小琴;翁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甲状腺微小结节通过TI-RADS(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分级,探讨TI-RADS分级在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以期更好的对TMC术前定性做出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共68枚甲状腺微小病灶(大径≤10mm)进行TI-RADS分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文研究的病例当中,通过TI-RADS对其进行分级,良性结节多见于TI-RADS2、3、4A级,恶性结节多为4B、5级.TMC病灶多显示为边界不光整(62.8%),低回声或极低回声(70.3%),纵横比>1(53.2%),内部沙砾样钙化(66.7%).结论 TI-RADS分级可较好的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鉴别,对术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自勉;沈红;李祁;邵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颅脑损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干预一个月,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arthel指数、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Barthel指数、MMSE评分分别为(88.62 ±8.76)、(72.64±8.26)、(33.63±5.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作者:韩童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接收的9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情况,缩短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对其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5年哈尔滨市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基本情况,为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哈尔滨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的资料434份,利用spss18.0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与放射职业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不同职业照射种类的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异常率较高的前五位指标为腹部B超、晶状体、心电图、血压及尿隐血;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异常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在血小板异常方面的差异及不同职业照射种类放射工作人员在晶状体异常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来的职业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眼部防护,尤其是职业照射种类为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更应在此方面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高年龄段人群及放射人员的基本健康状况也应获得关注.
作者:贾颖;孙长颢;段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对Autar量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入住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DVT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应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给予针对性、预见性的系统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在下肢肿胀及DVT发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DVT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下肢肿胀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Autar量表能提高临床护士对DVT形成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孙荣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11例,观察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于术后6h-5d出现精神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昼夜颠倒、胡言乱语、幻觉、躁动甚者自行起床、拔管、不配合治疗等,症状持续时间在1~5d不等.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骨科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燕;顾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如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等改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在予以干粉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使用康复新外用及口服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各处疱疹疗效观察.方法 现将我院2015年门诊及住院共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治疗,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各疱疹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1.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口服及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疱疹后,能明显促进疱疹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食欲,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曼月乐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子宫内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开始痛经、月经量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榴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收治的1例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病因主要为胆源性急性复发胰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恶心及呕吐等.行影像学检查主要为胰腺增大,行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淀粉酶升高,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痊愈,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6~24月,未见复发.结论 正确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内镜手术时治疗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名患者,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 对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为高.结论 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普外科护理的风险,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6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组仅给予脑脊液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症状缓解、再出血、死亡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脑脊液置换合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与单纯脑脊液置换在症状缓解及预后上没有差别.
作者:廖春俊;邓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总结优质护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前的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的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优质护理的开展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4个方面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利于康复.
作者:冒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促进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2006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使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189例,发生抗生素脑病28例(14.8%).结果 20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3例因未达透析指征,提前进行血液透析;3例经每日一次透析,连续3天后恢复,2例经连续透析2天无效,联合血液灌流后症状缓解.1例次因既往有精神病史,误为精神异常,继续使用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加重,经转诊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2小时后恢复.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特别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肾内科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作出准确判断,及时停药,增加血液透析频次,必要时联合血液灌流是治疗关键.
作者:罗文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正中神经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42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肌电促通仪组)和对照组(针灸组)各21例,两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优良率治疗组为85.71%,对照组为42.8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对照组为66.6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正中神经损伤疗效优于针灸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李咏梅;毛林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以46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按照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两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出院后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并随访1年评价其生存质量.结果研究对象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8%和56.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71.2±5.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桂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入院的64例胃癌化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分为试验组(n=32)及对照组(n=32),分别施以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0d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显著低于对照组46.88%;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减低胃癌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佳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