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晴;程圣莉
目的 分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52例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同期收治的5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心理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经整体护理,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避免了并发症出现,缩短了其住院时间,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TCD微栓子信号检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性神经功能缺失及新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存在大动脉狭窄的急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入院1d、7d给予TCD微栓子信号检测,对梗死灶、NIHSS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57例患者入院当天即发现微栓子信号,占47.5%,其与患者的梗死数目、多部位梗死密切相关;7d弥散加权成像显示13例发生新发脑梗死或表现为梗死范围扩大,占22.8%.结论 TCD微栓子信号检测能够对脑梗死发生进行有效预测,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微栓子信号消失,表示神经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谢小晓;武娟;张明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近年来疑诊为早期ANFH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和临床价值.结果 MRI组诊断准确、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和囊性改变等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的线样征和骨小梁模糊明显高于C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早期ANFH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MRI的诊断率更高,能更敏感地检出股骨头和髋关节的早期细微结构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马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也通常是患者来医院就诊的后一环,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及经济效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药学服务的提出,对门诊药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其工作不再局限于按处方配药,更要重视其社会服务性,这就要求门诊药房人员适应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本文就本院门诊药房开展优质服务谈谈相应体会.
作者:孔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A组康复治疗组32例,经超短波及系统的运动处方锻炼等治疗,与早期非系统康复治疗B组32例作对照,比较康复治疗组入院、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改变,然后比较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结果 康复治疗组术后及出院时的症状和体征较入院时明显改善,随访结果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治疗是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陈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鲍曼不动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年来该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正逐步增高,正常人也能随身携带此菌,故致病率极高,现已成为医院重要的感染性病原菌.现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报告的鲍曼不动杆菌239株,进行流行病学观察与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结合临床提出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的影响,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入选对象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常规组、延续组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对比出院时、6个月后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情况.结果 6个月后,延续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1周内记录急性疼痛发生次数、慢性疼痛评分、夜间疼痛导致早醒或失眠的天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安排延续性护理非常必要,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赵慧;陈凤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深入分析和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的效果,得出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50例口腔内科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A组患者有4例患者发生了交叉感染的情况,后经过及时治疗恢复健康,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的交叉感染情况.B组患者的交叉感染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96.00%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比较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急救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于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15.5±2.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4.9±4.3min),抢救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患者(87.5%).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焦虑(SAS)以及抑郁(SD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的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张京闻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0例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80例为对照组,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乳酸红霉素,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注射阿奇霉素3天后,按周期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86.25%;7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28.7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早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和预防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肖欢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开展肾移植手术450例,出现感染100例,给予吸氧与气道管理,加强内环境管理,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等指标,进行对症管理,严格控制输液,加强营养管理,安排专科饮食,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预防便秘,合理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补充辅助制剂,康复期做好肺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临床表现低热45例,高热25例,胸闷气促10例,咳嗽10例,胸痛5例,呼吸音减低5例;100例患者,其中死亡5例,死亡者为重症肺炎患者.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表现不典型,死亡率较高,需做好病情监护,重视实验室指标检测,强化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管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从术前护理、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并发症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分析了45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后的护理特点.结果 45例患者均恢复较好.结论 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恶性程度同样很高,临床上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近年来,我国肝癌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已有相当多的肝癌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获得了长期的生存,且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1].本文就普外科肝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陆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我院儿科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的主要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针对性护理则为实验组的主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应用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能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作者:易维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通过优质护理,满足了其护理需求,提高了其生活质量,改善了其身心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陶萍;耿静雯;梁及菊;代冬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诊断及预后判定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份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7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中,65例出现异常,其中25例轻度异常;33例为中度异常;7例为重度异常.58例中轻度异常患者的脑电图在全部恢复正常之后出院.重度异常的7例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一般会出现异常现象,其可以应用于早期的诊断过程.另外,临床病情和预后与异常脑电活动的改变存在不小的一致性,所以可以用来判断预后.
作者:武娟;张明耿;宋施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我院急诊室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在给予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措施干预,包括急诊接诊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及溶栓护理.结果 6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39%(30例),有效率为41.94%(26例),无效率为9.67%(6例).结论 积极运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好的救治患者.
作者:宋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 62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例,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仅接受我院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1例患者接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喘息、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患者出院当天给予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对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改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提高患者舒适程度,从而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吕薛;郑海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恢复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脑出血偏瘫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归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