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丁静;任海燕;钱自春

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 心理状况
摘要:目的 对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状况受到的综合心理护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7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其中的对照组进行护理,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综合心理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在经过护理干预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各项评分指标方面均明显更优,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心理护理的方式针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牙科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特殊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义齿进行修复,对特殊组患者则采用口腔种植牙进行修复,然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75%,特殊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5%,后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前者(P<0.05).结论 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时,采用口腔种植牙手段对患者进行修复可取得极佳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老年心内科病人10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住院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妥善护理,使用PSQI量表,分别对病人入院时、入院1周、入院2周时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评.结果 患者入院1周时睡眠质量评分为(7.35±2.54)分,入院2周时睡眠质量评分为(6.23±2.41)分,均低于入院时的(11.58士3.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入院2周时睡眠质量为良好的比例分别为50.93% (55/108)、67.59% (73/108),均高于入院时的19.44%(21/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内科病人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其睡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蒋晓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甲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甲减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40例甲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症状好转率为95.0%,对照组为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对照组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减患者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采用.

    作者:胡清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B超、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比较分析

    目的 评价B超、MRCP检查诊断方法在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31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与MRCP检查,胆总管结石诊断依据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胆总管取出结石.将术前B超与MRCP检查诊断效果作以比较.结果 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6.5%、98.1%均明显优于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敏感性、准确性64.3%、72.2%,二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M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特异性为97.2%近似于B超96.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具备一定诊断准确性的B超检查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基本检查手段,敏感性与准确性较高的MRCP检查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佳方法,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改进入院宣教方式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估改进后入院宣教方式对普外科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外科新接收的入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的一对一口头宣教方式进行入院宣教;观察组90例,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改进后的入院宣教方式,包含观看宣教视频、提供书面资料、口头讲解等,分析、对比两种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改进入院宣教方式,明显提高入院宣教知晓率,同时节省人力,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马桂玲;江琳;吴灿灿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长期接触被污染的器械,各种洗涤剂、消毒因子等有害物质以及各类仪器设备出现的噪音与高温环境.因此怎样做好日常防护,降低职业暴露危害,是消毒供应室管理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降低危险的对策.

    作者:栾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研究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治疗之后,采用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缩宫素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缩宫素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对我院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20U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不良反应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增加缩宫素用量并未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反会增加不良反应,因此预防产后出血应用20U即可.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急救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于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15.5±2.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4.9±4.3min),抢救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患者(87.5%).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蓓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延续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延续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梗塞患者106例,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53例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6个月延续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1-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69,P=0.00).结论 延续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雪晴;程圣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预防甲状腺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总结了甲状腺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及其原因,并探讨采用3M透明敷贴固定管道以及给予全面护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作者:谢文丽;江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深入分析和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的效果,得出护理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50例口腔内科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5例),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B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交叉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A组患者有4例患者发生了交叉感染的情况,后经过及时治疗恢复健康,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的交叉感染情况.B组患者的交叉感染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B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总满意率96.00%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口腔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比较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0例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80例为对照组,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注射乳酸红霉素,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注射阿奇霉素3天后,按周期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86.25%;7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28.7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早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和预防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肖欢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与心理因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样本,以37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16.29±0.08)、抑郁评分(17.34±0.26)、用药依从率100%、饮食依从率97.3%、运动依从率91.89%、复查依从率10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对其用药、饮食、运动、复查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蒋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的进展

    因为受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医院儿科的护理工作中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造成患儿发生伤残或者死亡的严重后果,这就是儿科的护理风险.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具备非常高的风险性,而且还存在着后果严重、复杂程度高、不确定等一系列的特点.要想在护理工作中严格的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大限度的降低护理纠纷的问题,将安全性高、质量水平高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儿,医院就必须要做好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工作.以当前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对系统问题进行改善,从而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基于此,本文针对儿科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防范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海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质量,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开展肾移植手术450例,出现感染100例,给予吸氧与气道管理,加强内环境管理,密切监测患者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等指标,进行对症管理,严格控制输液,加强营养管理,安排专科饮食,纠正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预防便秘,合理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必要时补充辅助制剂,康复期做好肺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临床表现低热45例,高热25例,胸闷气促10例,咳嗽10例,胸痛5例,呼吸音减低5例;100例患者,其中死亡5例,死亡者为重症肺炎患者.结论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表现不典型,死亡率较高,需做好病情监护,重视实验室指标检测,强化血压、代谢、血电解质、炎症管理.

    作者:刘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目的 比较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效果.方法 从来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患者中选取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及术后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

    作者:俞林冲;胡飞;朱雄辉;戴海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脑梗塞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对脑梗塞合并有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梗塞的患者,将其中合并有焦虑以及抑郁症状的48例患者挑选出来,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每组各24例.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优质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之优质护理的理念.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的焦虑评分分别为13.1±1.8和8.9±1.0,抑郁评分分别为14.9±1.9和11.8±1.8,可见,实施优质护理组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较低.在积极治疗脑梗塞疾病并给予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并缓解脑梗塞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护理及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20例眼外伤患者自入院至术前存在的心理焦虑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 220例眼外伤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院前与术前心理焦虑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眼球摘除术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焦虑程度均明显高于非眼球摘除术组(P<0.01).结论 术前针对性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眼外伤患者的心理焦虑,使患者恢复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韩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深入探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于改善其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药物使用依从性、术后2年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彦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当代临床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