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疗后的外科治疗策略

傅传刚;高显华

关键词: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疗, 外科手术, 治疗策略
摘要: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的外科治疗策略选择非常复杂,需慎重权衡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选择是密切观察、行局部切除术,还是行根治性手术.原发肿瘤的放疗敏感性与肠系膜淋巴结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放疗疗效显著者建议先行局部切除术,然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疗效不佳者建议直接手术.根治性手术的远切缘距离应大于1 cm;并建议在放疗前对肿瘤的边缘进行标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收治的641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通过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NRS 2002评分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1%(26/641),其中术前NRS 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与小于3分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6.9%(18/259)和2.1%(8/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校正了年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和临床病理分期等影响因素后证实,NRS 2002评分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8,95%CI:1.324~7.722,P=0.010).结论 术前NRS 2002营养风险评分有助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从而为预防性造瘘的适应证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洪;胡彦锋;刘浩;李国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BH3-only在奥沙利铂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BH3-only基因表达在奥沙利铂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3、0.6、1.25、2.5、5、10和20 mg/L)奥沙利铂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HT29,应用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H3-only基Bim和PUMA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分别作用于结肠癌细胞SW480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 mg/L和10 mg/L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SW480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7±0.55)%和(12.10±1.04)%,作用48 h后分别为(11.47±0.85)%和(30.07±2.01)%,作用72 h后分别为(28.99±2.12)%和(38.32±3.15)%,均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0.30±0.10)%、(0.40±0.10)%和(0.50±0.20)%,均P<0.01].同时Bim和PUMA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同样处理的HT29细胞其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Bim和PUMA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凋亡相关基因BH3-only (Bim和PUMA)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屠世良;袁航;何徐军;马英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脂血症对结直肠癌模型化疗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高脂血症对结直肠癌模型化学治疗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及肿瘤移植建立高脂血症结肠皮下易位结肠癌原位移植模型.将70只裸鼠分为7组,每组10只,其中有两组为预实验组,另外5组中有4组为高脂饮食组(G1~G4),1组为对照组(G5)予以常规饮食.G1组给予生理盐水,G2~G5分别给予卡培他滨和辛伐他汀处理3周,观察5组裸鼠肿瘤的体积、体质量和增长率以及血脂指标(TC、TG、HDL、LDL、Lpa、apoA、apoB).结果 G1~G4组TC、HDL和apoA升高,与喂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而TG、LDL、Lpa和apoB有增高趋势,但与喂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1组在各时间点肿瘤体积增长率均超过其他各组,除G3组(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单纯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的G3组肿瘤增长率低于G1组,但是高于G2、G4和G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G5组肿瘤生长高于G2和G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卡培他滨合并辛伐他汀处理的G4组肿瘤生长慢,略低于单纯使用卡培他滨处理的G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实验组血脂结果相比,在给药治疗的第3周,G1组的TC升高[(3.8±0.4) mmol/L],而其他4组TC降低[G2组(2.8±1.8)mmol/L; G3组(2.9±0.7)mmol/L; G4组(1.4士0.9)mmol/L;G5组(2.1±0.2) mmol/L],以使用卡培他滨联合辛伐他汀的G4组降低为明显(P=0.004);第5周TC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G4和G5组TC高于第3周;G1~G4组TG、Lpa和apoA在第3周均出现下降(分别为TG:P<0.01和P<0.05;Lpa:P<0.05和P<0.01;apoA:P<0.05和P<0.01);G1~G5组HDL和apoB第3周与第5周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验成功建立了可用来研究高脂血症与结直肠癌相互影响的模型;高脂血症组大鼠肿瘤对卡培他滨的反应性优于非高脂血症大鼠;肿瘤增殖具有升高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何勇山;金黑鹰;章金春;周阿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自1990年Alain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以来,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CHPS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兴起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体表创伤更小.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江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共收治49例CHPS患儿,现分析这组病例资料,以期对单孔腹腔镜幽门肌切开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

    作者:陈卫兵;李炳;王寿青;张丰年;夏顺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增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抑制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PDTC和TNF-α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采用Hoechst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PDTC在15、30、60和100 μmol/L浓度时,对SGC-790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2.14±0.91)%、(20.00±1.11)%、(37.63±1.01)%和(41.46±1.07)%,均可抑制细胞增殖(P<0.01).TNF-α为25 mg/L时,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2.38±0.67)%,与对照组(1.50±0.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28,P>0.05);而在50、100和150 mg/L浓度时,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53±0.85)%、(4.43±0.70)%和(4.74±1.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C 15 μmol/L分别与25、50、100和150 mg/L的TNF-α联合应用时,对SGC-7901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则分别为(18.94±1.10)%、(30.23±0.89)%、(41.55±0.94)%和(53.34±0.98)%,与单用TNF-α或单用15 μmol/L PDTC比较,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P<0.01).Hoechst检测结果显示,TNF-α 100 mg/L组、PDTC 15 μmol/L组及两者联合应用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增高为显著(P<0.01).PDTC(15μmol/L)与TNF-α(100 mg/L)联合用药与单用TNF-α(100 mg/L)比较,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单用PDTC(15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spase-3蛋白的表达联合用药组较两者分别单用时显著增加(P<0.01).结论 PDTC可增强TNF-α对人SGC-790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DTC阻断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下调survivin表达并终上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明争;毛伟征;马贵亮;李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中MDR1和ABCG2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目的 研究MDR1和ABC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结直肠癌患者伊立替康(CPT-11)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以CPT-11为基础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提取血液DNA,用直接测序法检测MDR1和ABCG2基因SNP,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PT-11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MDR1 2677 G>T/A及ABCG2 421 C>A、34 G>A和376 C>T的血标本及肿瘤组织检测SNP结果一致率高,分别为94.4%(34/36)、94.6%(35/37)、95.0% (38/40)和97.2%(35/36).MDR1 2677 G>T/A中,野生型(G/G)患者较突变型患者临床获益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二线化疗的患者中,野生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P=0.012).未观察到ABCG2 421 C>A、34 G>A和376 C>T多态性与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均P>0.05).同时,未观察到MDR1 2677 G>T/A、ABCG2 421 C>A、ABCG2 34 G>A和ABCG2 376 C>T多态性与患者3度以上粒细胞减少及腹泻相关.结论 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MDR1 2677 G>T/A可能作为分子标记物来预测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疗效.

    作者:孙志伟;王晰程;高静;李洁;李艳艳;党运芝;沈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应用Seprafilm生物膜对7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腹腔粘连的体会

    如何预防腹腔手术后的腹腔粘连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于2012年9-11月,对75例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患者,在术中采用Seprafilm生物膜(SF,美国赛诺菲公司)对损伤的创面进行了防粘连处理,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75例患者,男45例,女30例,年龄36 ~75(平均61)岁.术前均经过纤维结肠镜病理活检证实为直肠癌.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59例行Dixon手术,其中10例行超低位乙状结肠肛管吻合术,并行回肠末端临时双腔造口术;另16例行Miles手术.

    作者:刘铜军;谢忠士;张佳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癌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与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及回顾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住院行辅助放化疗的4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的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质量的改变、同步放化疗期间体质量、营养状态评估(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价量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的动态变化、放化疗不良反应及营养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的完成情况.结果 手术前至放疗开始前(T1~2)患者中位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为10.0%,明显超过放化疗期间体质量下降百分比(4.3%,P<O.05).放化疗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0%(38/40),放疗期间(T3)体质量下降大于5%者出现Ⅱ°以上消化道不良反应者的比例[91.3%(21/23)比76.5%(13/17),P<0.01]和出现3种以上消化道症状者的比例[82.4%(14/17)比39.1%(9/23),P<0.05]均明显高于T3期间体质量下降小于或等于5%者.有14例(35.0%)患者未完成计划同步化疗,影响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因素有:手术前后(T1)体质量下降大于7%、T1~T2期间体质量下降大于10%、放疗前存在营养不良及放化疗期间需要营养支持(均P<0.05).1例(2.5%)患者失访,余下39例患者中9例(23.1%)中断了辅助化疗,影响辅助化疗依从性的因素有:T3期间体质量下降大于5%和T3期间需要营养支持及放疗结束时NRS 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5(均P<0.05).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在放疗前出现的明显营养不良会加剧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放化疗耐受性.放化疗期间的营养水平下降可能会影响辅助化疗依从性.对胃癌术后患者实行早期、持续的营养干预,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绮雯;李桂超;王亚农;龙子雯;刘晓文;章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ISR手术的27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行开腹ISR手术的41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肿瘤相关指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ISR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42.2±42.5) min比(199.1±44.3)min,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50.5±102.2) ml比(258.4±149.2) ml,P=0.00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d比(3.6±1.5)d,P=0.032]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6.6±1.2)d比(7.5±1.7)d,P=0.012]及术后住院时间[(7.7±1.4)d比(9.1±2.4)d,P=0.006]均明显缩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1±4.1)枚比(16.4±6.8)枚,P=0.113]、远切缘长度[(1.4±0.7)cm比(1.6±0.8) cm,P=0.311]及环周切缘阳性率[7.4%(2/27)比2.4%(1/41),P=0.709]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ISR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

    作者:周彤;张广军;刘作良;田洪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间接比较亚裔人群Ⅱ~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的辅助化疗方案

    目的 间接比较亚裔人群Ⅱ~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通过数据库电子检索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选择Ⅱ~Ⅲ期亚裔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选择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为研究终点指标,通过Bucher校正间接比较法比较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2项研究纳入分析,1项研究涉及替吉奥(S-1)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1项研究涉及XELOX方案(奥沙利铂加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间接比较结果显示,S-1与XELOX方案对总生存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4,95%CI:0.62~1.44,P=0.79).S-1较XELOX方案复发风险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1,95%CI:0.80~1.53,P=0.54).结论 亚裔人群胃癌D2根治术后,S-1单药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疗效近似.

    作者:江志敏;魏莹;张媛冬;周思维;杨琼;谢德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提高影像及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和准确度改善直肠癌的综合诊治水平

    直肠癌是人类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直肠肿瘤位于空间狭小且毗邻解剖结构复杂的骨盆内,追求R0切除和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是广大外科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复习AJCC第7版直肠癌TNM分期标准以及美国病理学会指南关于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倡导“诊断优先、方法规范”的理念,正确掌握和选择医学影像和病理学诊断方法是提高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关键.

    作者:姚宏伟;石雪迎;陈明;容蓉;刘荫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确放疗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中晚期胃肠道肿瘤单一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放疗作为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放疗可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保留器官功能,同时还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精确放疗适形度好,能大限度地提高放疗的准确性,使胃肠道肿瘤获得治疗剂量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增加肿瘤控制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精确放疗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于金明;孟祥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目的 探讨Ⅲ、Ⅳ期结直肠癌有肝转移与无肝转移患者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差异.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行首次肠道肿瘤切除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标本,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组织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5RO、IL-17和FOXP3)、B淋巴细胞(CD20)、NK细胞(CD57)、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抗原提呈细胞(S100)、中性粒细胞(CD15)、肥大细胞(tryptase)、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T淋巴细胞效应分子(GZMB、FAS和FASL)以及MHC-Ⅱ类分子(HLADR)共计18个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定量分析两组患者局部免疫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 肝转移组(17例)与无肝转移组(15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在分析的18个免疫指标中,与T淋巴细胞相关的CD8、CD45RO、IL-17、FAS及肥大细胞相关的tryptase在肝转移组中表达明显减少(P<0.05);其余免疫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道原发肿瘤局部微环境中的T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免疫减弱可能为Ⅲ、Ⅳ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了条件.

    作者:邹一丰;蔡泽荣;陈钰锋;戎煜明;吴现瑞;袁瑞学;何晓生;吴小剑;兰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行新辅助放疗后的外科治疗策略

    直肠癌新辅助放疗后的外科治疗策略选择非常复杂,需慎重权衡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选择是密切观察、行局部切除术,还是行根治性手术.原发肿瘤的放疗敏感性与肠系膜淋巴结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治疗决策.放疗疗效显著者建议先行局部切除术,然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疗效不佳者建议直接手术.根治性手术的远切缘距离应大于1 cm;并建议在放疗前对肿瘤的边缘进行标记.

    作者:傅传刚;高显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进展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LRRC)是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影像学技术、新辅助治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直肠癌术后仍有高达10%的局部复发率.对于LRRC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只能延长约1年的生存时间.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盆腔重建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不断完善,LRRC再次手术的治愈率也得到提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LRRC的治疗关键,本文将对LRRC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飨同道.

    作者:蒋奕玫;赵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胃神经内分泌癌42例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癌(NE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42例胃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42例胃NEC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83% (42/5046),其中男性37例,女性5例,诊断年龄平均63岁.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者40例,R1切除者2例;术后有40例行常规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70(中位2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5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4%、26.2%和1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与患者预后有关(均P<0.05).结论 胃NEC较为罕见,手术治疗是改善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关键,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仍需优化.

    作者:寇玉;高业博;马杰;杨科;付强;谢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简称小野寺指数)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3例老年(6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首次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计算小野寺指数[小野寺指数=白蛋白值(g/L)+5×淋巴细胞总数(109/L)].分析小野寺指数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163例结直肠癌患者小野寺指数为24.3~60.3(44.0±6.9),根据小野寺指数分为营养较好组(小野寺指数大于或等于45,77例)和营养较差组(小野寺指数小于45,86例).两组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0.9%(70/77)和62.8%(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根治性切除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12/70)和53.7%(2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小野寺指数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术后总并发症及术后肛门排粪时间具有相关性(均P<0.05).营养较好组和营养较差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小野寺指数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RR=0.888,95%CI:0.800~0.985,P=0.025).结论 小野寺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手术风险及预后,是一个较有价值的结直肠癌术前评估及预后分析指标.

    作者:常颖智;曹杰;谭卫民;罗时敏;庄思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化疗、尤其新辅助化疗(NAC)的效果备受瞩目.美国、英国和日本开展的诸多NAC试验结果显示,NAC能够使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缩小,降低T分期和N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肿瘤在NAC后实现R0切除,具有良好的改善生存的效果.由于NAC及其方案对不同个体的影响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方案及治疗目标也有所不同.选择低毒、无不良反应及不增加手术风险的NAC方案固然重要,但在充分熟悉了解药物的药理和药代动力学及对人体组织细胞学影响的基础上,对于NAC后的外科手术应谨慎选择和严格质控.

    作者:胡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研究进展

    局部晚期直肠癌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的综合治疗.研究显示,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病理完全缓解者预后较好.尽管对这些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有较大分歧,但已倾向于保守治疗而非根治性手术治疗.本文就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后及预测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彭海花;游凯云;高远红;文碧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制腹腔镜模拟训练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为规范腹腔镜手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外科医师在开展腹腔镜手术前进行基本训练非常必要[1-2].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自行研制了一套简易的腹腔镜训练模型,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4名无腹腔镜操作经验的基层医院外科医师,年龄22~35(平均26)岁.简易腹腔镜模拟器为废弃的纸箱(55 cm ×35 cm×35 cm),外加1台计算机和连接腹腔镜模拟操作箱的摄像头.于箱体表面依具体要求分别插入各种器械即可进行左、右手器械操作的训练.

    作者:鞠大闯;杜红兵;胡军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