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峰;宋明曦;李京;李凤霞;解银波
目的 利用动态心电图对功能性及器质性室性旱搏进行判断.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3例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动态心电图(DGG)室性早搏的发生规律与病种、运动的关系进行观测,并对照临床资料,探寻判别功能性及器质性室性早搏的办法.结果 (1)大部分功能性早搏都存在着一定的周期规律,而器质性早搏大部分都是无周期性或均匀早搏;(2)冠心病、心肌炎、先心病及心肌病患者在运动后,器质性早搏数目出现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判断功能性及器质性室性早搏的重要根据之一就是早搏是否具备周期性特点,而DCG在判别器质性室性早搏和功能性室性早搏时可以使判断的精准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丁超;张松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对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瓣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3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药物治疗和瓣膜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PASP(肺动脉收缩压)、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由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瓣膜手术的治疗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有着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周翔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可调钠曲线透析和序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门诊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可调钠曲线透析组(n=30)和序贯透析组(n=30),治疗时间为2月.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序贯透析组相比,可调钠曲线透析治疗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调钠曲线透析对于MHD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效果优于序贯透析.
作者:周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技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为肥胖患者在胃镜检查中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D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P组)采用单纯丙泊酚进行麻醉.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检查结束至呼之睁眼的时间),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和总剂量,无创监测记录患者入室后(T0)、诱导后(T1)、苏醒后(T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和总剂量均少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在诱导后、苏醒时均较入室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血压下降程度小于P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显示,丙泊酚的用药量少,苏醒快,术中麻醉相关并发症小,具有镇痛效果理想、安全可靠的持点,可安全用于肥胖患者的胃镜检查.
作者:徐妍丽;杨帆;尔西丁·买买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AS评分和BRM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GAS评分和BRMS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远高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作用显著,不仅提高了GAS和BRMS评分,而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杨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面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的差错,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配液的工作差错36例,其中排药错误17例,药师护士调配输液错误9例,错贴输液标签8例,核对输液成品出错2例,本人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观察应用对策后效果.结果 差错主要原因是药师护士不熟悉注射剂安瓿外观特点(尤其是同品种不同规格药品)、药师护士对差错及后果认识不足、缺乏培训,对策是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规定正在操作禁止讲话、对发生差错药师护士适当罚款等,应用对策后差错减少16.12%.结论 本人分析差错原因,研究应用对策,对症培训,才能逐步减少药师护士工作差错,确保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及质量.
作者:窦翠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新中国的医疗机构改革从上世纪末的概念提出时至今日已近十年,然而当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还是有增无减,甚至有一声更比一声强的架势.前期公立医院的改革成果差强人意.二进宫的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如今已然大开捭阖、大刀阔斧的持续进行着.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的种种问题,较为成熟的理论观点也给出了良药金方,且让大众静观其变的以观后效.逐渐人们的视线焦点开始转向了民营医疗机构,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具有规模相对较小、分布趋势明显、以“特色专科”为主、具有中国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特质等特点,本文以哈尔滨民营为基础,着眼其发展瓶颈核心问题的破局之道,从眼科医疗集团的筹建到提出了设计分级医疗制度、设计激励和约束机制、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的等对策[1],以期为我市的民营医疗机构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路.
作者:王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手术患者当做研究主体,按其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各组患者为42例.均给予甲乙两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比较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24%)优于乙组患者(78.5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5.126,P=0.024).甲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38%)优于乙组患者(16.6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974,P=0.026).结论 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马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输液室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我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输液室针对门诊输液患儿的需求和输液室存在护理问题,在护理部的关系领导下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和谐化服务.
作者: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创伤性休克抢救的3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抢救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两组经抢救后,研究组患者康复176例(占91.19%),病死17例(占18.81%),对照组患者康复134例(占69.43%),病死59例(占30.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能有效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康复率,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栋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钝针与钝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动静脉内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的患者50例,共100个扣眼法穿刺针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钝针扣眼法和锐针扣眼法进行穿刺.观察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值、内瘘血管假性动脉瘤瘤、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透析过程皮下血肿和疼痛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透析中血流量及静脉压、KT/V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钝针扣眼组内瘘假性动脉瘤、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锐针扣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地保护血管,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预防护理防止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成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例数4例(8.89%),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例数19例(42.22%);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7.78%).结论 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尿路感染,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201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我院药201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价格、用量、用药金额等.结果 2016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金额占前两位的是舒芬太尼注射液和芬太尼透皮贴;DDDs排名前三的是舒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和布桂嗪片;DDC贵的是舒芬太尼注射液,其次是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大尼透皮贴.结论 我院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麻醉性镇痛药以芬太尼透皮贴、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为主,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钱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本研究中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0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在剖宫产分娩方式以及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剖宫产率较高,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剖宫产或者是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治疗.
作者:张正琼;何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肠镜下应用金属夹预防巨大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直径大于2厘米肠息肉患者共86例,肠镜下息肉电凝电切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金属夹组46例,对照组40例,金属夹组在息肉电凝电切后,常规在创面处钳夹金属夹,对照组创面电凝止血或喷洒止血药物.结果 金属夹组术后均无出血;对照组共有三例出血,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肠镜下应用金属夹预防巨大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出血的效果佳,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荣;赵秋英;荆元宏;宋安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60例频发房性早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经动态心电图检出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构成比,同时对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动态心电图监测指标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60例患者均表现频发房性早搏,其中有24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下观察到阵发性心房颤动,构成比例为40.0%.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联律间期较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短,房早前周期较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长,两组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心电图可准确监测并提示房性早搏引起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特征表现,充分显示房早前周期变化,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方星;张松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于血透室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在至2016年12月血液透析室实施血液净化护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4.09%.结论 在血透室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丛建进;王梅花;韩美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蛋白琥珀酸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几贫血及HIE的疗效.方法 将56例HIE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实验组2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于生后1周予EPO 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共5周.两组均于生后2周口服铁剂、叶酸等,其中对照组给予多维铁,实验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铁元素剂量均为5mg/kg.d.动态监测静脉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的变化,纠正胎龄40周时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体重测量.结果 治疗第1周、3周、5周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实验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蛋白琥珀酸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减轻贫血程度,有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
作者:吕国锋;吕晓研;刘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疾病,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并且会给家庭的心理及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其病因目前尚未彻底明晰,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部分的脑瘫患儿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改善运动功能,并且许多患儿恢复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要(想)取得脑瘫治疗的重大突破,需要从脑瘫的病因和现有治疗方法上入手,明晰该病的原因,对症治疗,同时优化治疗方法.目前已经确认的脑瘫病因较多,治疗棘手,随着基因医学的研究发展,对于脑瘫病因的探索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为更多患儿带来福音.
作者:李研;钟斌;陈青;岑杨成;李明明;廖泽辉;潘娟;陶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8.8±1.4)分,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7.0±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春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