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聪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0-2005年间收治的经外科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来评价十二指肠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38例接受根治性手术,29例接受姑息性手术.5年生存率为22.4%,其中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分别为39.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治性手术组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与预后有关(p<0.05).而经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根治性手术能显著延长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可影响十二指肠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
作者:柯彬;梁寒;张汝鹏;王学军;王刚;赵敬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腹腔镜和胃镜联合手术(双镜联合技术)是近年来新兴出现的微创外科技术,这一技术充分发挥了软镜和硬镜各自的优势,弥补了单一内镜或腹腔镜在一些疾病处理上的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范围[1-2].
作者:丁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应用于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总结2010年3、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完成的9例人工智能辅助胃癌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9例患者行全胃切除5例,远端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1例,胃楔形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普通腹腔镜手术者.手术时间150-440 min,出血量10~100 ml.D1清扫2例,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9和24枚;D2清扫7例,清扫淋巴结数28-38枚.术后发生胃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达芬奇人工智能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手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作者:刘凤林;闾晨涛;秦净;沈坤堂;陈伟东;沈振斌;王聪;孙益红;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性异物所致胸段食管破裂穿孔的分类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57例胸段食管骨性异物破裂穿孔患者根据食管损伤性质和继发感染程度进行分类,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并总结其疗效.结果 Ⅰ类为食管破裂、纵隔无脓肿形成,共计17例;其中直接食管破口连续缝合修补7例,直接缝合修补后,外穿孔部位用肋间肌加强6例,心包和带蒂大网膜加强各2例.Ⅱ类为纵膈脓肿期,共计13例;其中食管穿孔切除、胃代食管10例,纵隔脓肿清除胸腔引流3例.Ⅲ类为脓胸期,即骨性异物穿破食管后感染波及胸腔而形成脓胸,共计21例;其中食管穿孔切除、一期胃带食管12例,食管穿孔切除、二期胃或结肠带食管9例.Ⅳ类为脓肿侵犯周围器官并形成主动脉-食管瘘或气管食管瘘,共计6例;气管瘘修补、大网膜填塞、二期胃或结肠代食管术4例,病变段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置换、二期胃或结肠代食管2例.Ⅰ、Ⅱ、Ⅲ类的51例患者50例获治愈,1例死于脓毒症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Ⅳ类的6例患者术前准备时麻醉诱导过程死亡1例,手术死亡1例,死因皆为食管-主动脉瘘导致的大出血,其余4例治愈.结论 对骨性异物所致胸段食管损伤病变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方法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一旦确诊均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方式.
作者:肖永光;王土生;黄杰;程邦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远端直肠癌新辅助疗法中.在放疗结束和疗效评估的间歇期加强化疗可能提高肿瘤完全缓解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间歇期强化新辅助放化疗对远端直肠癌的完全缓解率及毒性反应率的影响.
作者:卫旭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共刺激分子B7-H4表达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胃癌患者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156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并按其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单纯化疗)和试验组(75例,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对胃癌患者组织进行B7-H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比较B7-H4不同表达情况下,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间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18.0个月和45.0个月(χ~2=11.631,P=0.001),术后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7.0个月和49.0个月(χ~2=10.90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例B7-H4低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32.0个月和6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3,P=0.03);70例B7-H4高表达者中,采用单纯化疗和CIK联合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11.0个月和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P=0.001).结论 采用化学治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胃癌,无论B7-H4高表达还是低表达,均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作者:蒋敬庭;吴昌平;沈月平;郑璐;吴骏;季枚;徐斌;陈陆俊;吴雨岗;郑晓;朱一蓓;LU Binfeng;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上切端适宜的切除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贲门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标本回缩距离、口侧浸润距离和上切段肿瘤浸润的解剖长度,并分析口侧浸润距离与肿瘤病理因素的关系,判定手术安全切断线.结果 贲门癌口侧浸润距离0.50~3.14 cm.折合上切段肿瘤浸润解剖长度为1.14~7.18 cm.贲门癌的口侧浸润距离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生长方式和Siewert分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行贲门癌根治术时对于安全切断线的判定,应以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和Siewert分型为主要指标,一般上切缘距肿瘤上缘的距离至少在6~8 cm以上.
作者:李保中;侯建彬;王青兵;杨海军;李守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相对直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而言,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因同时兼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康复快、能保肛且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多项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复杂性肛瘘的外科治疗十分困难,不仅要使肛瘘闭合,而且要保留控便功能.
作者:史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3岁.主诉:上腹部不适2年余,疼痛加重并伴上腹部肿块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伴烧心、反酸、嗳气,进食半小时后出现疼痛加重伴轻度恶心,未呕吐.发病后患者一直口服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李涛;陈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用一种新型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CAR27)进行结直肠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11月12日,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CAR27)对1例行直肠高位切除术的乙状结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结果 本例手术时间42 min,其中吻合时间11 min,术后第1天肛门即排气,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CAR27吻合环于术后第10天随粪便中排出.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无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本例研究初步提示,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环进行结直肠吻合安全、可行.
作者:李心翔;蔡三军;管祖庆;徐烨;蔡国响;黄利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术前一般需作包括抗菌药物在内的肠道准备,在年老体弱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常表现为术后第3天出现腹痛、腹胀、腹泻、腹腔引流液增多及大便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者有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王平治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属于慢性炎性增殖性改变,是外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多数脓肿可吸收自愈或自绝,再次复发较少[1].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了29例阑尾周围脓肿复发患者,并经手术确诊恶性病变23例(79.3%),良性病变6例(20.7%).为吸取临床教训对29例阑尾周围脓肿复发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培土;鲁葆春;傅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饮食改变及减肥药物的滥用,肥胖合并便秘的患者近年日渐增多[1].2009年7月我们对1例功能性便秘并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并袖状胃减容手术,同时解决便秘和肥胖问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敏娟;李进义;胡友主;王存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化疗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手术的132例Ⅱ期和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0例(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和对照组72例(单纯化疗,给药方式和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腹腔局部复发、肝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年内有9例(15.0%)发生肝转移,11例(18.3%)出现局部复发,均低于对照组(30.6%和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和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腹腔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可降低结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陈有挺;石铮;陈志山;何庆良;林永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收治的77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手术切除,分析手术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同时性肺转移38例,行手术治疗2例,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未行手术治疗36例,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异时性肺转移39例,行手术治疗28例,未手术者11例,手术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58.5%,中位生存时间为26.7个月;未手术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38.8%和19.1%,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梁立;吕世旭;许剑民;王群;钟芸诗;任黎;韦烨;秦新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的10年,腹腔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的各个领域.随着窄带内镜、自体荧光内镜等内镜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道腔内疾病得到早期诊断.而多通道内镜逐渐崭露头角,使得一系列治疗性内镜技术得以在临床应用,包括早期癌症在内的诸多疾病得以成功地在内镜下获得治疗.不论是腹腔镜技术还是治疗性内镜技术,当我们探究这些治疗方法的内在本质时,不难发现,其终目的与意义在于,在减少创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人体自身的自然腔道,对腹部疾病进行外科治疗.这正符合当前外科转变传统巨创观念、使用更为微创的手段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发展趋势.
作者:郑民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有学者认为,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免疫系统产生不良改变,会对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有不利影响.
作者:胡健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个棘手问题,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自2006年起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兵;郭文涛;曾智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对距离肛缘5 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为了避免永久性结肠造瘘对患者造成不便,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1].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揭志刚;李伟;李正荣;刘逸;谢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