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高娜

关键词:CAA, 补肾法, 辩证施治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疗法在临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CAA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9例,分别给予其常规西医与常规西医+补肾疗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10%,乙组为89.7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经治疗后,RBC、WBC与Hb、PLT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且乙组上升幅度更显著(P<0.05). 结论 针对临床 CAA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上给予其中医补肾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与血常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9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 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3 例健康者,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2.3%,特异度降低到50.36%. 结论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虽然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但也降低了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方法.

    作者:白子军;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并观察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要素. 方法 对本市某院2011年2月至2014 年1 月上报的151 例由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有关影响要素实行研究与调查. 结果 151 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97 例,占64.24%,女性患者54 例,占35.76%;患者的年龄在7-78 岁,平均年龄50.28岁,有28例患者有过敏和家族史,占18.54%.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素包含了没有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治疗及患者家族对药物的不良症状史. 结论 中药注射药物所引起的不不良反应要素有许多,临床上的医师需严格的掌控使用药物的原则和适应症,并按照患者的情况合理的选用药物,从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向东;郝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0例患者在随机的基础上分别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各为40例. 然后对对照组患者施以替硝唑口服并结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常规的灌肠方式进行治疗;对干预组直肠炎患者则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进行治疗.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过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的干预组直肠炎患者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区别,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其中痊愈率达到了79%.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45%,痊愈率为1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贾飞;周虎田;冯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检查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腰椎间突出症采用CT检查的意义.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所列举的12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检查、住院观察等,120例患者得到确诊,2例误诊,包含1例转移癌,1例蛛网膜下囊肿. 结论 绝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 CT进行检查,均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此种检查方式属于疾病一种较为重要的检查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误诊的状况,导致误诊其较为主要的原因包含体格检查、临床疾病史、CT扫描定位等,以及对高度依赖CT检查等等.

    作者:鄢超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356例临床分析

    过去几十年间,受医患关系紧张、患者认知偏差、社会一些不良宣传及营养因素导致巨大儿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剖宫产率一度高达 60%以上[1]. 随着对母乳喂养的大力宣传,医生、孕妇及家属都逐渐了解了母乳喂养的好处,但由于剖宫产术后受疼痛、少食、活动不便、产妇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了母乳喂养成功率,我院对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剖宫产产妇及498例正常产产妇进行了临床观察及产后4个月追踪,对剖宫产及正常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 月1 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选取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其中剖宫产356 例,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无任何影响母乳喂养并发症的阴道分娩产妇498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产次、家庭条件、营养状况、孕期检查情况均无明显差别,均无影响母乳喂养的全身并发症.

    作者:关素华;刘君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腹症误诊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腹症误诊的原因,提高急腹症( acute abdomen)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9例急腹症误诊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19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 急腹症病因复杂、变化快、误诊率高,提高对急腹症的认识,掌握诊治技巧.

    作者:王爱华;郭云霞;刘文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收治全口牙列缺失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功能性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均25例患者. 对两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分别进行试戴义齿90天后进行固位力、咀嚼效率、压痛点的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功能性印模制取技术比传统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少、咀嚼效率个固位力高,两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从咀嚼功能和戴牙舒适度上讲,采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全口义齿明显优于传统印模义齿.

    作者:牟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36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心脏病类型以及患者发病之前是否进行剧烈运动、饮酒、吸烟、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 结果 在危险因素方面,饮酒、吸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不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有2 例. 在心脏病类型方面,共19 例肺源性心脏病,占比52.78%,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占比19.44%,肥厚性心脏病10例,占比27.78%. 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49 例合并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49例合并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多见,男性患儿发生率略低于女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婴幼儿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炎支原体可并发其它组织器官病变,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儿童.

    作者:李忠娜;韩子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牵引疗法治疗椎管狭窄探讨

    现代社会颈腰椎疾病越来越普遍的发生,而且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不乏严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给患者在身体和经济上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以牵引疗法为主配合针灸、药浴熏蒸、液体疗法为辅的治疗心得,对某些已达到手术程度,但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病人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同时,不足之处,也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正.

    作者:马强;于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某高校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对我校临床医学院和口腔医学院的237名新疆维吾尔族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呈现基本良好的水平;男女生在学习适应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能力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形成的原因,为高校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提供客观数据和理论建议. 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行为过程. 20世纪80年代起就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缺乏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更加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研究,其中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文献尤其少见.

    作者:张立雪;吴彩梅;张纬;张延霞;宋易航;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56 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 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痊愈率,而且风险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亚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开展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 FBG、2hPBG、24h蛋白尿、BUN、TG、Scr、TC等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程树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方法 将235 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17 例和对照组118例. 两组均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枣仁安神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枣仁安神液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增强患者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自2013 年1 月——2015 -1 月以来,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40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原因对他们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统计、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25例患者实施了宫腔填纱手术,有2例患者出血量无明显减少,其止血有效率为92%,有15 例患者实施了 B -Lynch外科缝扎手术,其止血有效率为100.0%. 结论 宫腔填纱手术和B-Lynch外科缝扎手术是两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剖宫产产后出血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齐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CT与MRI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临床特点以及应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25 例为多发者,5 例为单发者,一共有55 个病灶.T2WI均呈现高信号,T1WI10例呈现低信号者,20呈现中等信号. 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患者的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临床诊断.

    作者:常广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4 年3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治疗组B,每组52例,治疗组A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 B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改善程度显著大于治疗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性心梗、脑卒中等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治疗组B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应使用20mg/d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起到快速降脂、抗炎等作用,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胆宁片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胆宁片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且都进行清淡饮食、适当体育运动. 治疗组28 例给予脂必泰治疗外加用胆宁片,对照组12例单纯给予脂必泰治疗. 两组均治疗3 个月,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TC、TG、LDL-C 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HDL -C 升高(P <0. 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宁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邹昌群;谢辉;付生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11 年3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210例,根据是否发生再次出血分为出血组( 47 例)和未出血组( 163 例). 分析凝血(正常或异常)、凝血块(规则或不规则)、出血量(超过60 ml 或低于60ml)、出血距手术时间(小于6小时或超过6小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再次出血的影响. 结果 出血组凝血异常病例所占比例高于未出血组的凝血异常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血组凝血块规则所占比例低于未出血组的凝血块规则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血组出血量低于60ml患者所占比例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血组距离手术时间低于6小时的病例所占比例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次出血与其凝血功能、凝血块、出血量和距离手术时间有关.

    作者:金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与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1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6 例采用常规的抗凝与溶栓西医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治疗的方式进行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相应的症状与体征都得到改善,观察组治愈47例(54.7%),显效24例(27.9%),有效14例(16.3%),无效1例(1. 2%),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治愈22例(25.6%),显效28例(32.6%),有效20例(23.2%),无效16例(18.6%),总有效率为81.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的防治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的效果,不良反应少且用药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回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