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川;任亦星;胡友主;陈鋆;潘运龙
目的 总结肠疝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肠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主要症状为长期便秘、下腹胀痛.6例经B超检查确诊,6例经排粪造影检查确诊.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经腹途径手术,1例复发性肠疝经腹阴道途径手术.随诊3-12年,2例经腹途径行单纯DougLas陷凹提高者分别于术后3、5年复发.结论 B超和排粪造影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应针对病因,纠正异常解剖.
作者:林维浩;肖隆斌;李守智;吴文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以自体组织隔绝术治疗复杂性直肠阴道瘘及直肠尿道瘘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应用经会阴阴唇下组织瓣转移内置隔绝术治疗7例、应用股薄肌转移内置隔绝术治疗直肠尿道瘘3例的经验体会.结果 经过45 d至37个月随访,7例直肠阴道瘘和2例直肠尿道瘘治愈,1例复发.结论 自体组织内置隔绝术对复杂性、特别是复发性直肠阴道(尿道)瘘有效.
作者:崔龙;刘棋;喻志革;成世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κBIA)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7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52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NFκBIA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 胃癌组和正常对照组NFκBI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胃癌组NFκBIA G/G基因型(34%)高于正常对照组(25%),而A/A基因型(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位基因G与胃癌呈正相关(χ2=11.871,P=0.0006,OR=1.751,95%CI 1.281~2.394),而等位基因A与胃癌呈负相关(x2=18.886,P=0.0001,OR=0.487,95%CI 0.354~0.671).结论 NFκBI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汪望月;夏冰;李春;黎红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危重病患者在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尤为重要.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我院对42例危重病患者采用自行研制的鼻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德春;李瑞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胃肠道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34例胃肠道脂肪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肠道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并发肠套叠或肠梗阻,超声内镜的诊断准确率为93.8%.本组有12例行内镜下脂肪瘤切除术,22例行开腹手术(局部切除术及胃或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并发症.28例(82.4%)获1-168个月随访,1例胃底多发的脂肪肉瘤于术后2年死于肿瘤转移,其余27例均无复发或转移,存活至今.结论 超声内镜是诊断胃肠道脂肪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是治疗胃肠道脂肪瘤的常规手段,内镜下切除胃肠道脂肪瘤可行.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秦新裕;周平红;徐美东;候英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机制及意义.方法 结合国外相关文献,分析1991-2005年间3例曾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在发病之初均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分别为210~290 U/L和1400~2300 U/L),而国外文献中323例CD患者淀粉酶升高率为8.0%~17.0%.结论 当CD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时,不应忽视这种少见肠外表现的存在.
作者:汪挺;汪建平;何晓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结直肠癌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术前肠镜检查对于明确其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部分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不能进行术前肠镜检查或不能充分检查全结肠,而结肠是多发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即使术中仔细触摸全结肠,也仍然容易遗漏位于梗阻近端的病灶.1995-2005年间,我们对40例伴慢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术中肠镜检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石平;周林;陈贤贵;金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形态学、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荧光探针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线粒体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分布,气相色谱分析线粒体膜磷脂构成.结果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发细胞凋亡,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40 μg/ml EPA和DHA作用细胞24 h后,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P<0.001),线粒体膜间细胞色素C大量释入胞质,EPA和DHA在线粒体膜磷脂构成中的比例迅速升高(P<0.001),而花生四烯酸(20:4ω-6,AA)占总磷脂的比例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30.8%分别下降为20.9%和18.6%.结论 ω-3PUFAs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线粒体膜构成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ω-3PUFAs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尹勇;詹文华;彭俊生;赵宗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虽然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肛管癌及部分距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仍需行Miles手术[1-3].因此,不断提高结肠造口术的手术技巧仍很重要.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7月对38例Miles手术患者进行了结肠造口技术的改进,其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遵义;姜国胜;刘伟;张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气体介质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体外模拟人工气腹的环境.通过MTT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丫啶橙/溴乙啶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比不同气腹介质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因子表达、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试验中,由MTT法可以看出,人结肠癌细胞LS-174T经CO2气腹作用后,细胞生存率高于对照组,He组较对照组低[吸光度(A):0.37±0.02比0.33±0.01和0.30±0.01;P<0.01].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CO2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和H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形成率:(32.8±3.6)%比(28.4±2.3)%和(23.5±2.7)%;P<0.05],He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细胞中HIF-1α在CO2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e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组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CO2组、H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2组高于H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荧光染色结果可以看出He组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CO2组和对照组(P<0.01),CO2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CO2组G0/G1期细胞比例少于对照组、He组(P<0.01),He组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外实验中CO2气腹可促进结肠癌细胞LS-174T的生长,He气腹相对抑制其生长.
作者:田永刚;唐印华;许军;代文杰;刘昶;赵金鹏;麻勇;姜洪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CpG岛甲基子表型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对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的方法对7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进行P14ARF、hMLH1、P16INK4a、MGMT和MINT1共5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确定CpG岛甲基子表型;选择BAT25和BAT26两个位点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倍体类型;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pG岛甲基子表型和微卫星不稳定、染色体不稳定的关系.结果 全组结直肠癌组织中CpG岛甲基子表型的阳性率为21.1%(15/71);微卫星不稳定的阳性率为9.9%(7/71);异倍体的阳性率为73.5%(50/68).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者,微卫星不稳定的阳性率高于阴性者(20.0%vs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者微卫星不稳定的比例为57.1%,高于阴性者的4.7%(P=0.001).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者二倍体的比例高于阴性者(61.5%vs.18.2%,P=0.003).结论 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的散发性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的二倍体倾向,多基因同时甲基化和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基础性发病机制.
作者:蔡国响;徐烨;蔡三军;师英强;廉朋;彭俊杰;管祖庆;杜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肠系膜动脉栓塞(MAE)和血栓形成(MAT)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从1994年至2006年共有个案病例报道83篇,提取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累计111例确诊为MAE(54.9%)和MAT(45.1%).其中87.4%的患者是通过剖腹探查或尸体解剖确立诊断,12.6%依靠影像学手段确诊.误诊率61.3%.46.8%的患者有心房颤动的病史.92.8%的病变位于肠系膜上动脉,4.5%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空肠或回肠坏死15.2%(14/92),空肠加回肠坏死39.1%(36/92),空肠、回肠和结肠坏死38.0%(35/92).治疗:肠系膜动脉内溶栓或抗凝7例(6.3%),Fogarty导管取栓或术中溶栓18例(16.2%),手术切除坏死肠管76例(68.5%);病死率60.6%.结论 MAE和MAT误诊率和病死率均高,应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徐昌盛;刘文革;叶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短期联合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IE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8例胃恶性肿瘤患者双盲、随机分为单纯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IEN组(16例)和IEN加rhGH组(16例).比较全胃切除术后3组患者的氮平衡、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及疲倦度等指标.结果 IEN加rhGH组在提高术后营养、免疫功能,纠正负氮平衡,改善疲倦度等方面较EN组和IEN组效果明显.术后第7天,IEN加rhGH组上述指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0天,IEN加rhGH组氮平衡、血清蛋白[总蛋白(66.8±2.0)g/L比(65.8±0.9)g/L]、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除CD8外)[CD3(66.1±6.3)%比(60.5±5.6)%]和Christensen记分(4.6±0.9比6.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短期联用IEN和rhGH,对患者蛋白质合成及免疫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作者:陆贝;蔡阳;封光华;罗中尧;朱玮;倪杰;张喜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食管穿孔和破裂若不及时诊治其预后凶险,1968年5月至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食管穿孔或破裂36例,现将外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炜;周仑;林培裘;林若柏;朱勇;邓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45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4%、49.0%和33.4%;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71.5%、49.7%和40.1%.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切除淋巴结超过20枚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2.7%和84.7%;切除淋巴结16~20枚组者则分别为94.0%、89.7%和81.4%.淋巴结清扫16~20枚与20枚以上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16~20枚即可.除非发现转移,否则不必过度追求淋巴结清扫.
作者:梁寒;薛强;张汝鹏;郝希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指标.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08例绞窄性肠梗阻和104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筛选了10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指标:(1)腹痛无缓解或腹胀加重;(2)体温38℃以上;(3)脉搏100次/分以上;(4)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5×109/L;(5)血红蛋白小于或等于90 g/L;(6)腹部不对称,可见肠型及蠕动波;(7)有腹膜刺激征;(8)腹腔穿刺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9)影像学显示肠袢固定性扩张加重;(10)休克.本组绞窄性肠梗阻108例患者中符合2项以上指标者占92.6%;单纯性肠梗阻组104例患者中符合2项指标者仅1例,3项以上指标为0.结论 在确诊肠梗阻的基础上,符合2项以上上述指标者即可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
作者:吕云福;李新秋;黄伟炜;宫晓光;杨毅军;陈一明;邱庆安;王保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AP-4基因外显子7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SW480细胞,通过RT-PCR技术、Western印迹、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MTT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 ll体外侵袭实验等检测该siRNA对SW480细胞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能力和浸润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AP-4 siRNA转染SW480细胞96 h后,其AP-4 mRNA水平下降了58%,培养液上清AP-4蛋白浓度下降了75%(P<0.0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达61%~7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AP-4 siRNA组SW480细胞凋亡率为(21.70±2.5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31±0.14)%(P<0.01),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G2-M期细胞减少(P<0.05);Transwe 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AP-4 siRNA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结论 应用siRNA技术沉默AP-4基因能有效抑制SW-480细胞AP-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为以AP-4为靶向的结肠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作者:曹杰;谭明华;王辉;杨平;孙政;李旺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无肛舟状窝瘘是女孩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国内多行一期手术,手术方式多样[2,3].我院199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瘘管原位游离后移肛门重建治疗无肛舟状窝瘘6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耿其明;徐小群;唐维兵;张杰;陈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构建的基因-病毒治疗系统CNHK300-小鼠内皮抑素murine endostatin (CNHK300-mE)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该病毒治疗系统对胃癌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用电镜观察该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情况及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mE基因在体内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腺病毒外壳蛋白六邻体(hexo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vWF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NHK300-mE能在肿瘤细胞内复制,高表达mE,在第7天时,达到(2115±770)ng/ml(范围1745~3000 ng/ml);明显抑制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及瘤内的血管生成,并可引起胃癌细胞的凋亡[治疗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率(78.4±9.1)%,对照组仅(15.2±0.5)%,P<0.01],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组小鼠PCNA指数(55.0±1.4)%,对照组为(74.1±0.4)%,P<0.05].结论 CNHK300-mE能在小鼠胃癌内增殖复制,高效表达mE基因,抑制胃癌生长.
作者:聂明明;方国恩;王星华;苏长青;钱其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