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高原肺心病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5.6%,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肺心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吉宝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全员参与护理质控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出我院2014年未进行全员参与护理质控控制的15名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随机抽取出我院在2015年进行全员参与护理质控控制的15名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显著。结论全员参与护理质控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显著。
作者:邓小琼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丁晶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 CT 诊断的临床优势。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 CT 检测的诊断和 X 射线检测的诊断,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测之后发现,在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病灶的部位在右肺的患儿有39例,病灶的部位在左肺的患儿有25例,病灶的部位在双侧肺叶的患儿有16例。其中运用 CT 进行诊断的确诊患儿有75例,确诊率为93.8%,误诊的患儿有5例,误诊率为6.3%;运用 X 射线进行诊断的确诊患儿有68例,确诊率为85%,误诊的患儿有7例,误诊率为8.8%;漏诊的患儿有5例,漏诊率为6.3%。CT 诊断的确诊率要明显高于 X 射线诊断的确诊率(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运用 CT 进行诊断其确诊率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金翘;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60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跟踪随访一段时间了解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87.5%,对照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68.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时候,发现两组患者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跟踪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的时间中,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2.5%,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为13.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与常规的腹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相对比,不孕症患者选用宫腔镜联合输卵管通液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更有利于提高妊娠率。
作者:徐向群;姜叶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讨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种类及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5月随机选取1800张西药处方进行研究试验,按照我国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搜集与整理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后发生 ADR 的处方,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1800张西药处方中,有1295张为两种以上西药合用处方,所占比重为71.94%(1295/1800)。其中有203张(11.28%)西药处方出现药物 ADR,主要是头晕(17.73%)、乏力(14.78%)、过敏反应(13.30%)、恶心(12.81%)、皮疹(11.82%)及呕吐(8.87%)等。结论临床在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西药时,需明确掌握西药的性质、药学原理等,并加强相关药物 ADR 监测,以做到安全用药,高效治疗。
作者:侯贵兵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拙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比对照组(73.81%)高(P <0.05)。结论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和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理想。
作者:荆艳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 PBL 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护理一个班作为 PBL 教学班,设计并实施 PBL 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后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学习效果。结果92.6%的学生对 PBL 教学方式满意,80.00%的学生认为 PBL 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有98.7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1.3%的学生在 PBL 教学中小组讨论发言有强制感,人际沟通能力显薄弱。结论护理教学中应用 PBL 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提示在护理教学中开展 PBL 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作者:范晓航;肖娟;胡小忍;孙维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近视与散光术后角膜像差应用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联合波前优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飞秒联合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治疗且镜柱在1.0D 以上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启动虹膜定位成功行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术治疗的40例(80眼)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取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无虹膜定位行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术的剩下40例(80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将同一台激光机下进行激光切削治疗下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作以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mo、3mo 裸眼视力(UCVA)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一行患者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mo、1a UCVA 超过 BCVA 一行患者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近视及散光术后角膜像差应用虹膜定位技术飞秒制瓣联合波前像差引导 LASIK 治疗效果更稳定,术后患者更早地恢复裸眼视力,较少的高阶像差增加,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慧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15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后麻醉苏醒阶段出现躁动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躁动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815例全麻患者中,143例(17.5%)在苏醒期出现躁动,包括轻度76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不良刺激、手术类型、麻醉用药。结论对于全麻患者在苏醒阶段应加强躁动风险评估,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能安全、顺利苏醒。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多种听力方法组合在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64例出生3-9d的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等三种不同多种听力组合方法测定3月龄-6月龄患儿听力情况。结果本次所测的328耳中84.8%(278/328)为正常耳,15.2%耳异常。50耳异常耳中3耳听力轻度损失,13耳听力中度损失,19耳听力重度损失,15耳听力极重度损失,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耳占68.0%。结论多种听力方法组合是客观、准确诊断婴幼儿听力损失的有效方法,虽然 ABRV波反应阀被视为听力损失指标,但不能作为听力损失诊断的唯一工具,为保证临床诊断准确率需将多种听力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作者:张晓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升菊降脂饮治疗老年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共8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升菊降脂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含量变化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之间的比较,P <0.05,实验组的治疗后的 HDL -L、LDL -L、TG、TC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升菊降脂饮的方法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伴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疗效为96.54%(29/30),对照组的总有疗效为85.78%(25/30),经对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 <0.05);其中研究组的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宫颈糜烂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有利于减少阴道出血量,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巴瑜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 ICU 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 ICU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何黎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探讨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运用于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病患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6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组病患;经过治疗之后两组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都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的幅度要大于常规组(P <0.05);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对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P >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对脑梗死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徐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内容分别综述 MR 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评价中的临床价值,其中一部分内容主要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前,高分辨率 mri 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治疗决策以及预判效果中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内容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后,高分辨率 mri 与功能影像在直肠癌患者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为解剖学基础下高分辨率 mri 作补充。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全脑 CT 灌注成像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的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选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脑 cTP 检查与 CT 平扫,通过 CTP 检查可发现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达峰时间以及脑血容量等,同时获得患者的动态 CT 血管成像。结果经过检查,2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 MCA 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对侧与病变侧的脑血管流量和脑血容量之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检查发现22例患者达峰时间与平均通过时间对应临床症状的灌注异常区,有18例累及半卵圆中心和顶叶。22例患者病变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和对侧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病变侧和对侧的脑血容量与脑血管流量之间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 CT 的实施,可有效提供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全而显示灌注异常范围的价值,值得应用。
作者:粟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皮炎湿疹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和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给予研究组青鹏软膏外擦治疗;给予参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参照组7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无可比性(P >0.05)。结论对皮炎湿疹患者采取青鹏软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皮肤瘙痒、受损等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实施加强护理沟通的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加强护理沟通的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实施加强护理沟通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开展基础治疗加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是采取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 Fugl -Meyer 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的(P <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佳,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勇芹;周美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