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

郭春艳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对应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受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设定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未实施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前的阶段作为对照组;设定我院2015年7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后的阶段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所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健康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自我对工作的满意度95.83%(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18/24)(P <0.05);其他科室对观察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满意度91.67%(22/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17/24)(P <0.05);而观察组出错率8.33%(2/24)明显低于对照组45.33%(11/24)(P <0.05)。结论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受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情况影响,做好供应室护理的心理健康管理至关重要,不但可以改善护士的心理状况,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供应室的整体工作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人的健康教育程序

    目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5例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有目的、恰当的健康教育,则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目前对肺源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还需要精细化、高质量的护理,以提高病人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论护士是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建立有利于康复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董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卒中后抑郁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了解探讨卒中后抑郁对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近3年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抗抑郁治疗。结果研究组卒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3.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有58.3%,所以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识别、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莉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缺血性脑梗死中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价值

    目的:分析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76.32%;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1.30±1.82)分,对照组(18.04±2.31)分。结论在缺血性脑梗死中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够更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刘林林;冯晨芳;刘晓军;王海霞;刘颖;刘振芳;任明;吉训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分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确诊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血塞通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13.6%(6/44),总有效率为63.6%(28/44);观察组的显效率为34.1%(15/44),总有效率为93.2%(41/4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PCR 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 PCR 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02月———2016年04月我疾控中心检验的麻疹患者5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依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 MV -IgM抗体方法检验,研究组则采用 PCR 技术检验,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3.33%;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76.00%,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可比性意义(P <0.05)。结论PCR 检验方式适合用于麻疹病毒疾病的早期诊断,而且其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作者:潘玉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共240例为研究对象,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保健,实验组孕妇实施孕期保健,观察并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在精神状态、分娩过程、饮食、产后出血、产后身体恢复等情况良好,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期保健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间的疾病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家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收治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门诊治疗顺序随机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3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第二组30例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第一组(P<0.05)。第二组的不良反应率和第一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无太明显差别,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之间并无太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与单纯的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方式相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临床疗效明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蔡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医院病案统计中计算机网络化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病案的统计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网络化技术在医院病案统计当中的应用对于实现医院当中病案数据化管理,提升病案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在医院病案统计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够给医院的病案统计人员相关参考。

    作者:王佩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利用药物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服用安络血片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择采用服用新生化颗粒结合安络血片,连续服用五天,同时给予三天的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主要通过对比两组流产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的对比,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减少流产后子宫出血症状,临床效果较佳,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苯巴比妥应用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主要研究分析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1月1日到2016年10月1日因新生儿窒息到我院治疗的72例患儿视作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对患儿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儿36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对2组患儿的治疗后窒息纠正效果、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窒息纠正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患儿予以苯巴比妥治疗,效果突出,窒息纠正效果较好,且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病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在治疗新生儿窒息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363例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检查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镜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363例,并取材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分别为62.0%、64.2%,子宫内膜息肉分别为19.0%、20.6%,宫腔粘连分别为5.0%、5.0%,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别4.4%、5.0%,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分别为0.8%、1.4%。结论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较高。

    作者:石丽琼;赵雪燕;张晓芸;宋任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应用在治疗急性老年哮喘中的疗效

    目的:探究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应用在治疗急性老年哮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哮喘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前提上加入茶碱控释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治疗总有效率达97.3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和茶碱控释片应用在治疗急性老年哮喘中,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潘耀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现状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护理现状。方法对患者进行培训与再培训、饮食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干预、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家庭随访等护理干预。结果大大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几率。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教育并开展家庭访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

    作者:古劼劼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浅谈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

    目的:分析研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者中,抽取78例纳入到讨论中,7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组,39例对照组(常规保健干预)和39例研究组(预防保健干预),把两组患者预防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干预前舒张压、收缩压、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应预防保健措施,可将其血压和血糖有效控制在标准范围中,对临床工作有较大作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在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产生的影响,服务于临床。方法将36例急性 ITP 患儿随机平均分为3组,仅仅给予激素治疗的患儿记为第一组,给予激素和大剂量 IVIG 治疗的患儿记为第二组,给予激素和标准剂量 IVIG 治疗的患儿记为第三组。观察分析三组接受治疗后血小板计(Plt)的动态性变化情况。结果第二组、第三组的血小板上升速度远远快于第一组,在第3天的时候血小板含量就达到了有效止血水平,而第一组在第5天才达到有效正常水平。两组差异都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其中比较第二组与第三组的诊疗结果其差异不明显(P >0.01)。结论在治疗急性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程中,与仅用糖皮质激素相比一起使用 IVIG 与糖皮质激素的救治效果更加明显有效;此外在治疗中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并没有起到多少明显的影响。

    作者:徐长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培菲康联合蓝光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120例,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比较血清胆红素的水平、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值、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80.6±13.5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46.2±16.3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1.2±0.7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儿60例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为100.8±19.7umol /L,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为103.9±11.4umol /L,治疗的起效时间2.6±0.6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结论使用培菲康联合蓝光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淑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器官往往会出现功能性障碍,代谢以及免疫岩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衡,因而必须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本文立足于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以及途径进行分析。

    作者:吴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分娩初产妇中,抽取420例纳入到讨论,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210例对照组(常规接生分娩技术),210例研究组(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状况。结果对比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产妇各指数状况,包含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会阴疼痛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产妇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切开和产后出血,产后会阴疼痛有所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的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合并的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腺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2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后,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鼻内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取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试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 均<0.05,表明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于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选择应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其中鼻内镜下等离子射助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传统手术方法,效果更好,有较好的临床优越性,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傅洋洋;张庆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9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缝合止血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子宫切除率、切口一期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能迅速止血,保证产妇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孙敏;杨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