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吴明淑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
摘要:医院图书馆是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技术相结合的媒介,其有利于医疗行业的发展。医学信息日新月异,而如今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多数医院图书馆藏书量及规模较小、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共享信息意识及建设经费缺乏等。提出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n =56,给予常规干预)和研究组(n =56,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改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 SBP、DBP 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血压状况,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董建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究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地区100名已婚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保健知识总分40-81分,平均(60.5±2.7)分,年龄21-30岁、月收入10000元以上、高中及以上学历、婚姻满意度高妇女保健认知效果显著,各维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需针对年龄>40岁、文化水平低、婚姻状况不佳妇女重点开展保健知识教育,将保健知识逐步提升。

    作者:杨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日期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定期的系列产前检查并住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20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断。结果研究表明,教科书组的为10.9%,IADPSG 组的 GDM检出率为23%,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 GDM检出率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对妊娠结局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蒋晓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率较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控制血糖波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阳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行血透疗法时配合展开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抽选71例因尿毒症于2014年06月———2016年10月间入院展开血透疗法的患者,以血透中不同干预配合措施予以分组:配合展开心理干预的37例为Ⅰ组,而配合展开一般护理的34例为Ⅱ组,观察两组血透质量及其抑郁状况。结果37例Ⅰ组内有效率97.30%(36/37),34例Ⅱ组76.47%(26/34),(P <0.05);干预后Ⅰ组 SDS 表计(35.10±4.56)分,Ⅱ组为(45.77±6.89)分,(P <0.05)。结论对于接受血透疗法的尿毒症患者,配合展开心理干预实践价值高,推荐选用。

    作者:徐小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目的:了解我院2015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临床分离的757株细菌,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测定药物对细菌敏感性,按 CLSI2015年版标准判读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用 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6%,革兰阳性菌占34%。居前5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1株(19.9%)、克雷伯菌属143株(18.8%)、金黄色葡萄球菌139株(18.3%)、铜绿假单胞菌74株(9.7%)、肠球菌属42株(5.5%)。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 MRSA 和 MRCNS 的检出率呈增长趋势,还未出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倪慧艳;郭兰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100例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和普通胃镜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无痛胃镜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的幅度明显小于普通胃镜组患者(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普通胃镜组。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消化内科检查中更具有优势,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米非司酮结合甲氨喋呤用于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米非司酮结合甲氨喋呤用于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07月到2016年07月因早期输卵管妊娠到我院进行医治的患者30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与联合组,分别予以甲氨喋呤治疗方案以及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进行客观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对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治疗采用米非司酮结合甲氨喋呤治疗,治疗效果突出,血β-HCG 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在治疗该类疾病中有值得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雪瑗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心肌梗死后再发脑梗死两次 rt -PA 溶栓的治疗和护理

    我科2016年两次收治同一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2次静脉溶栓,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晓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3512例健康体检者腹部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究我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所选3512例体检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体检中,男性脂肪肝、胆囊肿、胆囊息肉、脾肿大及肾囊肿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明显(P >0.05);40-50岁年龄段肝脏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明显(P >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胆囊疾病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结果超声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快速等优点,能够对腹部疾病做出早期的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佳时机。

    作者:杨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脑出血治疗中微创与开颅手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开颅、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微创组(n =31)、开颅组(n =31),分别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上,微创组显著优于开颅组(P <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P <0.05)。结论微创手术为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劲超;王雪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温胆汤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温胆汤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中心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温胆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血压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舒张压、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温胆汤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李姝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重症患者中医临床评估思路和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中医临床评估思路和方法。方法汇总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CU)122位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脏绝”、“死证”、“卒死”、“真脏脉”、“不治”等是重症患者常见临床情况,临床需要认真把握。结论重症患者临证时传统四诊内容需要扩展,要注意临床症状的把握,重视辨病;注意区分邪正盛衰和标本缓急。

    作者:吕均;岳良明;贾天贵;冯子驹;杨永强;张素蓉;杨杰;鲜波;庞福佳;伏安成;陈圣堂;何静蓉;沈丽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病房气胸患者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6年7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气胸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随机分为采用传统的硅胶管导管的对照组(23例),由胸科医生完成。与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导管的观察组(23例),由重症医师独立完成,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操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引流管的调整次数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经皮下气管切开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胸患者的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且具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胡男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两种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患有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讨脑梗死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用量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选取72例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进行组别的划分,两组(各36例)均接受辛伐他汀治疗,Ⅰ组用量取20mg/d,Ⅱ组用量取40mg/d,对该两种辛伐他汀方案的使用情况作评估。结果Ⅱ组接受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4.44%,相比Ⅰ组的总有效率80.56%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两组接受 NIHSS 评测,评测结果相比,P >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Ⅱ组的NIHSS 评测结果显著下降,优于Ⅰ组,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两组在试验期间均无产生明显的药物副反应。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高剂量(40mg/d)辛伐他汀用药,疗效确切、安全,对缺损神经功能改善更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卢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2-6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血停止时间为1.8±1.5d,第3天胃平均 PH 值为6.3±0.2,显效率为86%,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为2.4±1.3d,第3天胃平均 PH 值为5.4±0.6,显效率为80%,比较上述数据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但是泮托拉唑抑酸作用更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用于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用于社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市林屯社区(对照组)和骆楼社区(观察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0例,各组患者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选择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赵景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规律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物钟基因的表达规律及睡眠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的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实验组给予氯吡格雷,每天75mg;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每天100mg。治疗后运用定量 PCR 检测患者血液中主要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以及利用睡眠脑电图检测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的生物钟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服用降低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洋;吴云;王拓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肠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出现胃肠瘫的原因且运用中西医治疗该病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肠瘫患者58例,分为两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9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总有效率。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中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胃肠瘫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后能取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宋文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收治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门诊治疗顺序随机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3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第二组30例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第一组(P<0.05)。第二组的不良反应率和第一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无太明显差别,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之间并无太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与单纯的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方式相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临床疗效明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蔡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