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烤塑全冠修复上颌年轻恒前牙冠折的临床观察

李博睿

关键词:年轻恒前牙, 冠折, 烤塑全冠, 修复
摘要:目的:对由外伤引起的年轻恒前牙冠出现缺损的情况使用烤塑全冠修复的方法进行暂时性的修复,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5例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上颌年轻恒前牙冠折的患者(共52颗患牙),在实施了牙髓以及牙根管治疗以后,使用烤塑全冠进行暂时性的修复,使坏损牙的外表得到修复,同时保持受损牙的正常间隙。结果所有患者进行一年随访后,修复牙体保持良好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有46颗,并且牙根能够继续发育,没有出现牙冠松动,脱落等现象。同时有4颗因咬食硬物而断裂,安装新的修复冠后正常使用,2颗患牙在修复一月后发生牙髓病变。结论使用烤塑全冠方法针对出现冠折的年轻恒前牙进行暂时性的修复,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整损伤牙齿的外形和恢复一些生理功能,而且为患牙以后得永久修复创造了条件。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因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联合用药前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就属神经系统。结论由于头孢菌素类临床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吐尔逊·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老年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研讨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归于Ⅰ组,对上述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期选取32例非冠心病患者(Ⅱ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经检查,显示有34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的表现,颈动脉硬化率为70.83%(34/48),平均斑块积分(3.24±0.91)分,而Ⅱ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40.63%(13/32),平均斑块积分(3.16±0.87)分。可见与Ⅱ组相比,Ⅰ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而平均斑块积分相比,两组差异不大,P >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重视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张淑菊;杜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开展对照试验,遵循随机、均等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支持疗法,试验组另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将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和症状得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 FEV1、PEF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后2组间相关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疗效和总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引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作者:汤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有创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有创呼吸机治疗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死亡8例,平均通气时间(7.6±1.4)d;干预后患者PaO2、SaO2、PaO2/FiO2均高于干预前,中心静脉压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刘璐;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共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1-76岁,出血量33-93ml,平均出血量50.68±15.06ml,均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将穿刺针穿刺进入颅内抽吸血凝块。结果对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除3例患者因在病后发生肺部感染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5例患者因术后1周出现再出血脑疝死亡外,其余患者出院,存活率为89.47%;随访6个月,按照 ADL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4例达到Ⅰ级,16例达到Ⅱ级,39例达到Ⅲ级,6例达到Ⅳ级,3例达到Ⅴ级。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患者应适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头颅 CT 复查,以方便后续治疗。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30例肝硬化患者,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0月份入院诊治。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实施血清性激素检测,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予以比较。结果在 E2、T、PRL以及 E2/T 方面,肝癌组、肝硬化组的 E2、PRL、E2/T 均比对照组高,T 比对照组低,而肝癌组 E2、T 比肝硬化组低,PRL、E2/T 均比肝硬化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肝癌转移组的 PRL、E2/T 相比肝癌无转移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 <0.05;肝癌转移组以及肝癌无转移组患者 E2、T 差异性不明显,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存在明显变化,E2/T 上升表示患者肝癌预后不理想。

    作者:马跃;王宏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备好冲洗液,利用注射器通过冲洗器对患者的泪道进行清洁,使患者端坐于病床上,向患者内眦滴入适量的麻醉剂,使患者上肢躯干向正前方倾斜30度,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向前下倾斜45°,避免冲洗液外流,准确将冲洗针头置入患者的泪道,采取手推注射器实施冲洗,手推过程应做到缓而慢,在冲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泪道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结果在前倾式泪道冲洗过程中,严格按照专业手法操作,在对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后,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前倾式泪道冲洗方法治疗方便、快捷、便于观察,临床实用性高,安全性可靠,可作为泪道冲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亚娟;路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的原因分析及其处理对策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的原因,并总结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60例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患者(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孕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处理对策。结果异位内膜种植病灶的浆细胞浸润、粘连导致的输卵管形态功能改变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的主要原因。60例患者通过治疗后成功妊娠共34例(56.7%),其中采用期待治疗法配合腹腔镜治疗后成功妊娠21例(61.2%),通过采用辅助生育治疗方法成功妊娠13例(38.8%)。讨论正确分析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的原因,采用针对性处理对策是增加受孕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高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关于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喉癌患者42例纳入研究。护理前测定生活质量。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再次测定生活质量,并与护理前比较。结果护理后喉癌患者 PF、RF、EF、CF、SF 评分均比术前升高,对比显著(P <0.05)。护理后患者的总健康状况比术前升高,对比显著(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言华;于华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胸部闭合性损伤 X 线、CT 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闭合性损伤 X 线、CT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整理100例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分析对患者实施 X 线与 CT 诊断的结果对比。结果经检测确认,100例患者经检测确定肺挫裂伤患者共35例,其中 CT 检测确定32例,检测准确率为91.4%;X 线检测确定28例,检测准确率为80%,其中 CT 诊断临床准确率高于 X 线诊断准确率。其余65例均为气胸患者,其中 CT 检测确定62例,检测准确率为95.3%;X 线检测确定49例,检测准确率为79.8%。CT 诊断准确率均高于 X 线检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实施 CT 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帮助医师进行病情诊断,降低漏诊几率,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于晓波;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经过循证护理干预后,恢复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较好,因而值得日后临床借鉴和使用。

    作者:郭红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运用分组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9例,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4.1%,两组之间的差异经过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发生率为29.4%,观察患者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发生率为17.7%。两组之间的差异经过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联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安全性高,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晋孝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 ADR 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 ADR 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爱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两组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的康复率和复发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颈电圈环切术锥切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该手术对患者损伤小,可大量临床推广。

    作者:王振宇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的效果评价。方法75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长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分析,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采用简式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结果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愈合68例、5例延迟愈合、2例出现骨不连的情况,5例患者在接受植骨后痊愈。随访1年,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长骨骨折可行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固定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世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进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续发于眼部和全身疾病。由于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眼压升高。由于预后较差,已引起眼科临床的重视。在此文中介绍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特别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方面,介绍了手术方法、光动力方法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对改善此病预后有所提高。

    作者:热依汗古力·阿布力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活血通络法药物熏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活血通络方法药物熏蒸、针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活血通络方法药物熏蒸、针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健康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邹志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麻醉维持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麻醉维持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需实施手术的患者75例,根据所有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剂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三组,依次为参照组,试验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三组患者麻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麻醉效果:三组麻醉效果各不相同,其中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佳,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稍差,三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不良反应:研究组与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参照组不良反应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可比性。结论在麻醉维持中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所起到的效果均不相同,且不良反应亦有所差异,需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作者:李文静;黄学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益生菌和三联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在对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益生菌与三联法的有效性。方法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中选择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分析组35例给予益生菌和三联法治疗,对比组35例单独给予三联法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明显较对比组的80%高,(P <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没有突出差异,(P >0.05)。结论将益生菌和三联法应用在幽门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的治疗中,不但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孟现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常规检测对妊娠期贫血防治的积极意义

    目的: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意义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妊娠期贫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期间相同数量来院产检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统计妊娠贫血患者与正常孕妇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孕期的不断增长,孕妇贫血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产妇孕中血常规检查意识,有效检出妊娠期间贫血患者,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

    作者:宋瑞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